英《經濟學人》7月21日
7月16日,歐盟與中國在北京舉行了一次引人注目的峰會,標志著中國對歐盟看法的一個轉折點。中國領導人與歐洲官員面對面會晤后達成一致:比美國領導的世界更糟糕的世界是一個根本沒有規(guī)則的世界。
從理論上講,中歐峰會的重大成就就是雙方達成了一項協議,即世界貿易組織(WTO)要想在特朗普時代生存下來,就必須進行改革。會議還討論了進一步開放中國和歐盟市場對雙邊投資和貿易的問題。
作為歐盟國家政府的代表,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在峰會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戰(zhàn)后全球秩序給歐洲帶來和平,給中國帶來繁榮,還結束了東西方的冷戰(zhàn),但是這一秩序目前正面臨著巨大威脅,“我們眼前的世界架構正在發(fā)生變化”。他還呼吁歐洲、中國、俄羅斯和美國“不要破壞這一秩序,而是應該去改善它”。
在峰會上,李克強總理表示,與歐盟就改革貿易規(guī)則的談判并不針對美國、俄羅斯或其他任何國家。李克強還提出了讓中國經濟向歐洲開放的舉措,包括允許德國汽車制造商寶馬(BMW)持有一家當地合作伙伴的控股權。他表示,如果有人濫用商業(yè)伙伴的商業(yè)秘密,將被處以加倍的罰款。
2003年,中國對與歐盟建立伙伴關系的訴求達到頂峰,當時歐盟正在入侵伊拉克的問題上挑戰(zhàn)美國,但幾年后,歐洲不愿挑戰(zhàn)美國的霸權。
中國駐歐盟使團外交官王義桅表示,中國將特朗普看作是未來美國發(fā)展成一個霸道的去工業(yè)化強國的奠基人,而歐洲人認為特朗普只是個異類,他們寄希望于美國的中期選舉或是另一位總統。這或許是中歐對美國看法的差異。
英《新政治家》7月27日
英國的東南部是英國最富裕的地區(qū),和其他地區(qū)之間存在巨大的經濟鴻溝。在發(fā)達國家中,英國是中央集權程度最大的國家之一,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德國、意大利、美國等國家,其政治、金融和文化權力都分散在幾個城市,而不是集中在首都。于是,遷都政策應運而生。一些行業(yè)龍頭大部分權力還是扎堆在倫敦,但只要政府機構離開倫敦,那些與政治權力密切相關的產業(yè)也會隨之而來。遷都還會使倫敦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降溫,同時將勞動力引向另一個城市。
美《旗幟周刊》8月6日
不斷升級的美國關稅說明特朗普正在走一條高風險的路。高關稅雖然將來自國外的競爭拒之門外,但同時也因高價格懲罰國內的消費者,擾亂了全球供應鏈,激怒了盟友,也對經濟增長造成損害。不過,對特朗普而言,這不過是通往自由貿易理想道路上的一點阻礙。美國的一些貿易伙伴也提出了避免征收新關稅的協商,但美國政府并不十分滿意。在過去100年中,世界貿易壁壘急劇下降。大多數發(fā)達國家的平均關稅為個位數,包括美國(1.6%)、歐盟(1.6%)、加拿大(0.8%)和中國(3.5%)。在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中,特朗普仍有很多東西可以提供給美國的合作伙伴,而不會把提高關稅的威脅擺在明面上。
美《彭博商業(yè)周刊》7月30日
分子生物學家Jaminet花了將近一年時間準備一項實驗:研究失重對一種潛在抗癌藥物的影響。Jaminet的藥物旨在切斷腫瘤的血液供應,從而消滅腫瘤。當一個人罹患癌癥時,血管中的內皮細胞就會增殖,促進腫瘤的生長,但是在地球上保持腫瘤不擴散的狀態(tài)下對這些細胞進行測試是不可能的。Jaminet的假設是,內皮細胞不會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培養(yǎng)中增殖,她需要通過在外太空環(huán)境中觀察這種細胞在微重力下的行為來證實。如果這種細胞生長緩慢,那么在微重力下的腫瘤生長速度也會減緩。
英《自然》7月26日
2015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視野號”宇宙飛船飛越冥王星和它的最大衛(wèi)星—Charon。位于美國休斯敦的月球和行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分析“新視野號”發(fā)回的圖像發(fā)現,Charon的地表最高點比其最低點高出19公里。Charon的大部分地表被分成幾十甚至幾百公里寬的塊狀,中間被深達13公里的溝槽隔開。在冥王星的對比分析中發(fā)現,一座名為Piccard Mons的山的邊緣比它中央的碗狀凹陷高出11公里,這是冥王星上最大的海拔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