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如果我們在谷歌的搜索框輸入“computer”,0.58秒就能得到30多億個相關的搜索結果,這個速度夠快吧!過去50多年里,半導體技術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嵌在芯片上的晶體管越來越小、越來越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也越來越快。然而,芯片上晶體管和其他組件之間的距離不能無限縮小,否則會發(fā)生異常,所以,傳統(tǒng)計算機的運算性能終將達到某個極限。如果我們還想造出更快的計算機,該怎么辦?20世紀80年代著名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等人提出了“量子計算機”理論,直到近十年來,加拿大、中國、美國和澳大利亞在這方面的研究才有了新的突破。
什么是量子計算機?顧名思義,就是按照量子力學的規(guī)律進行高速數(shù)學和邏輯運算、存儲并處理量子信息的計算機。我們平時使用的計算機,它的關鍵組件是晶體管,處理信息的單元是比特,它在同一時間只能表示1或者0。而量子計算機的信息處理單元是量子位,它可以同時表示1和0,于是,兩個量子位可以同時代表4個數(shù),三個量子位能代表8個數(shù),依此類推,所以,一次運算可以處理多種不同的情況,從而大幅度提高運算速度。量子計算機的設計也不同于我們使用的傳統(tǒng)計算機,不能簡單地把晶體管和二極管搭起來了事,而是必須采用新技術讓量子位以0和1的特殊疊加狀態(tài)而存在,因此,我們目前仍然在探索更好的解決方法。
另外,只有量子計算機還不行,更重要的是還必須有能在它上面運行的各種程序。就好比個人電腦,如果沒有簡單易用的電腦操作系統(tǒng)和應用程序,那電腦也無法普及應用到千家萬戶。
到目前為止,量子計算機仍然處于研發(fā)階段。不過IBM預言,五年之內量子計算機的影響范圍將超出實驗室,進入主流。他們最近使用量子計算機成功模擬了氫化鈹(BeH2)中的原子鍵合,這是通過量子計算機模擬出來的最復雜的分子。未來,量子計算機將能幫助我們解決更為復雜的問題,比如尋找特殊的新材料、攻克醫(yī)學難關、數(shù)據(jù)加密、準確預測地球氣候的變化趨勢等,它將最終趕上并超越我們使用傳統(tǒng)計算機所能實現(xiàn)的成就,解決人類還沒有碰到或無法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