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蘭
(貴州省務川自治縣人民醫(yī)院,貴州 遵義 564300)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臟疾病所導致的突然死亡。近年來,隨著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多,心源性猝死的發(fā)生率逐年升高。心源性猝死患者多患有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肺心病、風濕性心臟病、肥厚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心臟瓣膜病及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等。臨床上應明確導致心內科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并針對這些危險因素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以降低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發(fā)生率[1]。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心內科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貴州省務川自治縣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接受治療期間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84例老年患者。這些患者的年齡為61~82歲,平均年齡為(72.59±3.51)歲;其中,有冠心病患者30例,有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18例,有風濕性心臟病患者13例,有肺心病患者9例,有肥厚型心肌病和擴張型心肌病患者7例,有心臟瓣膜病患者4例,有嚴重的室性心律失?;颊?例。
對這8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總結導致其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其性別、年齡、進行各項檢查的結果、診斷結果、疾病史、藥物治療史、治療方案、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情況、住院期間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及對其進行尸體解剖檢查的結果等。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這84例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因情緒激動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有26例(占30.95%),因進行劇烈運動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有25例(占29.76%),因吸煙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有15例(占17.86%),因飲酒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有10例(占11.90%),因用力排便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有7例(占8.33%),因其他原因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有1例(占1.19%)。詳見表1。
表1 導致這84例心內科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
老年心內科患者的體質較差,身體各器官的功能逐漸衰退,當其在住院治療期間受到外界刺激時,就容易發(fā)生心源性猝死[2]。本研究中84例心內科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主要為情緒激動、進行劇烈運動、吸煙、飲酒及用力排便等。本研究中有26例患者因情緒激動發(fā)生心源性猝死,占30.95%。心內科的老年患者若情緒過于激動,就會導致其大腦的興奮度增加,從而可促進其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等物質的釋放,導致其心率加快、冠脈收縮、血壓升高,使其心肌細胞不能適應突然增加的代謝負荷,進而可誘發(fā)心源性猝死。進行劇烈運動和用力排便會增加患者心臟的負荷,加重其心肌缺血缺氧的程度,從而可誘發(fā)心源性猝死。本研究中,有15例患者因吸煙發(fā)生心源性猝死(占17.86%),有10例患者因飲酒發(fā)生心源性猝死(占11.90%)。究其原因主要是酒精具有細胞毒性,會對心肌細胞產生一定的損傷,致使其心肌細胞發(fā)生缺氧缺血[3]。煙草中的尼古丁會促進冠脈收縮,致使冠脈發(fā)生痙攣,進而誘發(fā)心源性猝死[4-5]。
綜上所述,心內科的老年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發(fā)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主要有情緒激動、進行劇烈運動、吸煙、飲酒及用力排便等。臨床上應針對上述危險因素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此類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