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彩煥
讀了本期的“特別行動組”欄目文章《載歌載舞話陶瓷——陶之歌》,編輯姐姐已經(jīng)沉醉其中了。如果此刻你手中就握著那柔軟的陶泥,你想把它塑造成什么形象呢?來自山東省泰安市東署鎮(zhèn)第二小學的同學們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眼中的美好生活,這些作品的創(chuàng)作靈感都來源于他們對生活的悉心觀察。
《挖野菜》 薛亦軒 8歲
春天的田野陽光明媚,但依然春寒料峭,兩個身著厚厚棉衣的女孩相約去挖野菜。這是小作者在野外無意間捕捉到的場景。作品很自然地將農(nóng)村小姑娘的憨厚樸實呈現(xiàn)出來。
《老貨郎》 柳航 11歲
小作者來到偏遠山區(qū)的姥姥家做客,追隨著“咚咚咚”的聲音,發(fā)現(xiàn)了貨郎老大爺搖鼓叫賣的情景。為了支撐長長的板車和老大爺稍后仰的身體,就在車下先放一個泥塊支架。表現(xiàn)老大爺這個人物時,由于穿著棉衣顯得特別厚重,衣紋處理上便比較簡潔。衣服用黃褐色,板車及箱子用藏藍色,箱子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雪,手中的貨郎鼓用了特別醒目的鮮紅色。
《我的鞋子》 盛涵 10歲
散落在墻角的鞋子引發(fā)了小作者的創(chuàng)作火花,每雙鞋子都伴著她走過一段成長的歲月。先揉一個泥團,排出里面的空氣,接著用搟壓棍壓出稍大于鞋底的泥片。然后把真正的鞋子放在上面壓一下,壓出鞋底上的花紋來。用刀子切除多余的邊緣,就做成了逼真的鞋底。鞋幫、鞋帶也照真實的鞋子來做,這樣仿真的鞋子便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了。
《爬墻》 徐霄宇 9歲
院子里有什么?誘人的果子,可愛的小動物,不知是啥激起了調(diào)皮娃想進去看看的想法。作者把握得恰到好處,娃娃兩手剛剛扒住墻,一腳撐住,一腳抬起,滿臉的頑皮模樣。
《多樣的面部表情》 吳學寬 8歲
人的喜怒哀樂都會通過面部表情表達出來,作者將生活中的豐富表情用手機捕捉下來,依據(jù)照片來制作,一件件生動的人像便誕生了。有的面目猙獰,有的怒目而視,有的喜形于色……
《農(nóng)家小院》 孫佳欣7歲 王馨儀7歲 王梓亦7歲 吳安然7歲
農(nóng)村簡單的小院里,低矮的小房子、掛滿枝頭的累累果實、石碾等農(nóng)具,立刻給人一種安逸溫馨的情調(diào)。再加上昂首闊步的大公雞,一步三搖的黑鴨子,肥嘟嘟的小花豬,讓這些小院生機勃勃。
《搖籃里的兩個娃娃》 劉思齊 7歲
雙胞胎姐弟被家長放到搖籃里,這似乎太限制自由了。他們總想掙脫搖籃爬出來,于是努力再努力,雖然徒勞但也不放棄。這一有趣的場景被小作者發(fā)現(xiàn),于是有了這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