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展奮
最近讀了一首妙詩——
蟬
蜷縮的幼體\從卵里孵化出來\在樹枝上蠕動\貪婪地呼吸
好奇地眺望\“呼”——被吹到樹根邊\是風(fēng)的安排\還是父母臨終前布的局……它\搜索柔軟的土壤\往下鉆隱居土里\從此\沒有晝夜交替\唯有最黑的黑……也許三五年\也許十七年
一個夏夜的雨后\風(fēng)在呼喚\它依稀聽到\急切地把泥土扒開\慢慢地爬出地面\……似曾相識的空氣、夾著絲絲青草味\一陣微風(fēng)\再次引領(lǐng)它的前方\往樹上爬\使勁往高處爬\背脊裂開陳舊的褐色硬皮\緩緩地從\新的青綠色的柔軟的皮上\褪落\猶如從一副盔甲中爬出\“脫殼羽化”……倏地凸起一對翅膀\由軟變硬變更硬\儼然一個“黑武士\雙翅張開借風(fēng)翱翔\萬木已西風(fēng)\它 知何來知何去\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知了知了”\隱忍多年的爆發(fā)、居高聲自遠(yuǎn)\終于相擁
吻合著甜蜜的寂靜\半咽半隨風(fēng)\在依存中輕盈上揚(yáng)\留下幾千個念想\數(shù)日后——
地面多了兩具尸體
它和它妻子
這首詩的作者是全國抗癌明星潘肖玨。是的,是潘肖玨。她,總是帶來奇跡。這位當(dāng)年大學(xué)最早的“公關(guān)學(xué)”教授和屢屢創(chuàng)造生命奇跡的奇女子,在她公開自己詩作的最初,我是心存疑惑的:寫作需要童子功,需要天分,和潘老師相處多時,沒怎么聽說她的寫作成就嘛。她有令人矚目的學(xué)術(shù)成就,那就是她所著的中國第一本公共關(guān)系語言類專著《公關(guān)語言藝術(shù)》,但,那和詩,關(guān)系不太大吧。及至看了她的《蟬》,方覺吃驚,我不知道她是否受過大詩人里爾克(代表作‘豹)和瓦萊里(代表作‘海濱墓園)的影響,但是運(yùn)用低溫蕭索的筆調(diào)而借物詠懷、借景詠志,乃至最終“借船出?!钡氖址ǖ拇_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里爾克與瓦萊里那一類冷峻肅殺而又寓意深遠(yuǎn)的詩風(fēng)。
蟬的一生大起大落。從光明走向黑暗,又從黑暗重回光明,始終充滿著痛苦的掙扎,幼時蟄居地下約四年——最長的達(dá)17年,久居黑暗,還深裹一身“囚衣”——“蟬蛻”,其窒息郁悶之程度可想而知了,故一旦出土脫去“囚衣”,就盡情歌唱。世界竟如此明亮開闊,綠蔭竟如此婆娑多姿,于是一飛占高枝,久蟄地下的無限苦惱,終可一吐為快——“知了、知了”,這蟬的語言,誰說無法破譯,從那激動,那高亢、那急促、那永恒的高八度,不難猜度從黑暗到光明,由寒冷到溫暖的大悲大喜,那是對流蕩的風(fēng),充沛的陽光,碎語的綠葉所編織而成的清涼世界的傾情歌頌,“知了、知了”,千言萬語,盡在其中。
都說抒情詩人應(yīng)該三十歲上就封筆,而她已經(jīng)六十八歲了!六十八歲的人還能如此地詩意盎然,激情洋溢,引吭高歌,除了歸功于生命的奇跡、除了得益于當(dāng)年漢語言專業(yè)的熏陶,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她的一顆“詩心”。寫詩是要天賦的。再深厚的學(xué)養(yǎng)、再刻苦的努力,若沒有詩心,則什么也不是。因此,我們可以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蟬》,寫的就是她的心路歷程,她的一生寫照。
因?yàn)樗囊簧拖s一樣,也是大起大落。從小就好動、好勝,沒人知道那其實(shí)是一顆詩心,中學(xué)時,被同學(xué)迫害;婚后被學(xué)生坑害;再婚后感情再次裂變……而后是聯(lián)翩而至的雙側(cè)股骨頭壞死、HEK-2強(qiáng)陽性乳腺癌、冠心病的輪番折磨,都道人生多舛,怎么“舛”得如此漫長如此密集?對任何人任何事她都充滿著詩意,但最終每每被傷害,這究竟是為什么?
她借用古人的詩來回答:垂矮飲清露,流響出疏桐,仍要“借風(fēng)翱翔”,仍要“輕盈上揚(yáng)”,因她詩心不死,因她仍有很多詩要吟唱。
我深深地敬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