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頭
奶媽是一個游戲俗語,意思是游戲里的輔助職業(yè),一般進攻能力不高,傷害輸出能力不強,但是可以為其他職業(yè)的角色提供增益效果,比如說治療、復活、加速等等。注定了沒有辦法單人獨騎沖陣,必須和別人組團,依靠自己的輔助能力跟著大部隊走。因此,在游戲里被玩家戲謔地稱為“奶媽”,倒也是個非常形象生動的名稱。
人世艱難,很容易就過上奶媽人生。無論是在戀愛中的備胎,單位里的副手,還是小團體里的白紙扇,都是奶媽。這中間有一根非常清晰的線:遇見事情,說“我來”的,是戰(zhàn)士;說“我來幫忙”的,則是“奶媽”;剩下的則是各種打醬油的,用于壯聲勢。
“我來幫忙”這句話帶著一種小心翼翼的自信。能說出“幫忙”二字的人,對自己的能力有足夠的自信;同時,“幫忙”的另外一層潛在含義是不會對結(jié)果負責,做得好了有“我”的功勞,做不好了也別怪“我”。因為“我”在道德上占據(jù)高位,“我”是來幫忙的,是個好人,而好人是不受指責的。
奶媽人生的本質(zhì)就是想做好人,想讓別人承情,但是又不想背負任何責任,承擔任何結(jié)果,同時還能過一下決策的癮。
諸葛亮就是典型的奶媽人生。他出山是為了匡扶漢室,純粹出于道義而出手幫忙。而中興漢室,那是劉備和他的那幫將軍的事情。在諸葛亮的襯托下,劉備和他的將軍們顯得非常不靠譜,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話,估計早已經(jīng)敗亡。每一次成功都有諸葛亮的功勞,而每一次失敗要么是敵人太強大,要么是隊友不爭氣不聽話。諸葛亮一人奶全隊人馬,蜀漢一刻都不能沒有他。
但是,等到劉備故去,諸葛亮成為權(quán)臣,成為亞父,成為蜀漢一人之下的宰相。昔日不靠譜的劉備,和劉備不靠譜的將軍們所背負的責任轉(zhuǎn)移到了諸葛亮一個人身上來,于是他自己行事也就捉襟見肘,全然不復當年的瀟灑從容。所以要揮淚斬馬謖,所以要上表謝罪,自降職位。等他一死,蜀漢也就隨之煙消云散。
諸葛亮不是死于操勞過度,而是因為親自背負起了之前別人去背的責任。
在人生的舞臺上登場,一開始只能打醬油、跑龍?zhí)?,這是難免的事情;等到龍?zhí)讒故?,打得一手好醬油,就有機會成為奶媽。和打醬油相比,當奶媽是一種個人境遇上的極大提升。有酬勞,有尊重,有決策機會,有可能選擇成功。因此,奶媽人生就變成了一重陷阱,讓人流連不去,視奶媽為自己的終身職業(yè)。后世還有人發(fā)明出了奶媽性格學,認為當奶媽是一種基于個性的選擇,有些人生就適合當奶媽。
成為戰(zhàn)士,占據(jù)主攻手位置,并不是一種個性選擇,而是責任感使然。一個人試圖控制自己的命運,掌控自己的人生,就是對自己承擔了最大的責任。他知道,一旦選擇成為戰(zhàn)士,站在鋒線上,他就要對自己所有的決策承擔后果,一個人不可能“幫忙”自己的人生,因為他并沒有別處可以退了。當曹操進逼東吳,想要讓孫權(quán)俯首稱臣的時候,大臣都勸孫權(quán)投降。魯肅并未表態(tài),朝會結(jié)束之后,他追上孫權(quán)說:像我這樣的人可以投降曹操,因為投降了也不耽誤我在曹操那里謀一份差事,繼續(xù)交游士林,繼續(xù)升官;可是您如果投降了,又能做什么呢?
這就是奶媽和戰(zhàn)士之間的區(qū)別,魯肅看得非常清楚,孫權(quán)也看得非常清楚。
如果把人生看作是一次攀登階梯,奶媽人生只是階梯的中段。再往上攀爬,就一定要成為戰(zhàn)士,否則自己的人生就由別人來定義邊界。郭嘉的人生是曹操來定義的邊界,他不可能超越曹操打下的邊界。正如魯肅的人生是孫權(quán)來定義的邊界,諸葛亮的人生是劉備來定義的邊界……他自己后來試著定義了一回,定義得不怎么樣,輸?shù)袅嗽谂谱郎侠^續(xù)打下去的本金。
換一個角度想想,如果不是內(nèi)心懷抱著一定要做戰(zhàn)士的信念,又怎么可能真正做得好一名奶媽呢?
(摘自“槽邊往事”微信公眾號 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