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共同發(fā)布《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的未來目標是:到2030年,全國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視率下降到70%以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
如何讓青少年不要用眼時間過長,需要有整體治理思維,比如孩子學習時間調整、課程體系改革,乃至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等?,F(xiàn)在,舉措有了,目標也有了,接下來的關鍵是如何實現(xiàn)目標。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把學生近視率納入政績考核,能緩解近視率越來越高的問題嗎?
造成學生近視的原因很多:包括學業(yè)壓力大,戶外體育鍛煉時間少,一些地方的教室照明不達標,學生從小使用電子產品,玩手機、上網等。
從政府角度來說,現(xiàn)階段政府部門能夠為學校和學生做的第一件實事,就是讓所有教室的光線、照明達標。中小學生每天在教室里的時間超過60%,過強或過暗的教室光線都會對孩子的眼睛發(fā)育產生負面影響。
比如,根據廣州中小學衛(wèi)生健康促進中心、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和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聯(lián)合完成的《廣州市中小學生、幼兒園視覺健康、視覺環(huán)境及其相關因素現(xiàn)狀》顯示,依據新標準GB7793-2010,廣州學校教室照明的桌面照度達標率僅為34.2%,教室的黑板照度達標率僅為8.8%。而廣州市中小學生體質調查結果顯示,廣州小學視力不良率為44%,初中視力不良率為76%,高中視力不良率高達81%。
各級政府要意識到教室照明環(huán)境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加大投入改建不達標的教室。
從學校角度,要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每天鍛煉一小時等口號呼吁了多年,沒有多少轉變,根本原因在于評價制度不變,管理模式不變,這不是靠一個文件能解決的,需要建立長效機制。要扭轉基礎教育只看重分數(shù)的競技化、功利化傾向,消除“圈養(yǎng)教育”,讓學生有更多時間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參與體育鍛煉,接觸大自然,而不是成為做題高手、學習機器。
在學校教育之外,家庭、社會也必須意識到給學生自由成長空間的重要性,并為孩子創(chuàng)造自由活動的去處——離開學校之后,很多孩子根本找不到適合的鍛煉場地,以及和同伴相處的空間。這方面,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聯(lián)合行動,不能把防治近視的希望寄托在一紙文件上。
周吉超(眼科醫(yī)生)
首先是藍光危害。
很多電子屏幕都會產生影響視力的藍色光譜,這種藍光波長470nm,人的眼睛不需要這種藍色光譜,而且它進入眼睛后會對我們視網膜的M受體產生刺激,從而導致眼睛的眼軸變長。眼軸每增長1毫米,就會產生250~300度的屈光度。聽起來是不是很可怕?一個假期孩子的眼睛不停地接收這些刺激,因此寒暑假也就成了近視發(fā)生的高峰期。
其次是發(fā)育中受到不良刺激。
很多家長會發(fā)現(xiàn):在孩子長身高的年齡,近視度數(shù)也會進展得特別快。
如果是健康的正視眼,成年^的眼軸長度一般在23.5~24.5mm之間。剛出生的嬰兒眼軸是遠低于這個數(shù)值的,但是會隨著身體的發(fā)育,眼軸也會慢慢地變長,視力狀況也從遠視眼向正視眼進化,在沒有受到不良刺激的情況下,就會發(fā)育成良好視力。在生長發(fā)育的敏感期,一旦受到不良刺激,很容易產生病理變化。這些不良刺激包括:后天的營養(yǎng)不足導致眼睛發(fā)育不良——眼軸可能比同年齡階段的小孩短,每短1mm,人眼就會產生250~300度遠視;后天近距離刺激,如過早地使用電子產品、沒有節(jié)制地近距離用眼,眼軸就會增長過快,導致近視甚至高度近視。
最后是不正確的配鏡觀。
眼鏡戴了就摘不下,戴眼鏡之后度數(shù)會增長過快等觀點,這都是對配鏡的偏見。其實真性近視一旦發(fā)生了,就會伴隨一生,但是近視也并不可怕,正確配鏡,預防病理性近視,近視不過就是普通的屈光不正。
在決定是否要配眼鏡前,不是只有驗個光那么簡單。一個完整的檢查還包括測眼軸、查眼底、量角膜曲率等操作,看有沒有視網膜脫離、眼底視神經等是否正常,排除眼睛病變之后,才能通過綜合驗光得出相對準確的屈光度數(shù)。
蘇哲倫(上海教師)
中國青少年近視情況嚴重嗎?那看跟誰比。
跟家長們的學生時代比,是嚴重的;跟歐美國家比,也是嚴重的。然而這樣的比較意義不大。選一個正確的參照對象,才能對現(xiàn)狀有一個準確的判斷。
誰是正確的參照對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韓國、新加坡。這些地區(qū)和國家的文化、人種都與中國大陸接近,且學生的課業(yè)壓力都很重。
從數(shù)據對比來看:中國小學四年級視力不良率是36.5%,日本小學平均水平是32.46%,新加坡小學一年級的數(shù)據是28%,到六年級數(shù)據達至65%。中國香港小學低年級近視率是32%。從數(shù)據來看,東亞的兄弟們“半斤八兩”。
我認為,中國大陸要在“青少年眼部健康”這個指標上達到遠超出其他東亞國家和地區(qū)的水平,是不現(xiàn)實的。不認清這一點,任何措施都是徒然。
造成近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也必然是“九龍治水”。在這一前提下,如果僅考慮把近視率這一數(shù)據納入政績考核,應該是遠遠不夠的。
普遍的觀點是,造成近視的最重要原因是作業(yè)負擔重。從文件出臺的具體措施來看,“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yè),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yè)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政策可以說已經到位了。
然而學校作業(yè)減少了,學生就去補習班:把補習班都關了,家長還是會買教輔書讓孩子在家做。即使真的能把孩子課業(yè)負擔減輕,怎么防止孩子把省出來的時間用來上網、刷手機?
假設教育部門千辛萬苦把課業(yè)負擔減輕了,孩子們刷手機的時間卻增加了,結果近視率沒降低,頸椎病發(fā)病率卻升高了,冤不冤?
我認為,當下不如設置幾個預防近視的小目標,比如普及緩解視疲勞的眼藥水,為每個孩子提供高度合適的桌椅,對手機App規(guī)定未成年人使用時間限制等。把這些小目標一個個完成了,情況就會改善很多。
王超軍(浙江省臺州市立醫(yī)院醫(yī)生)
用文件、政績來預防近視,說明政府對預防近視的重視。但是否有效,還需要時間檢測。從醫(yī)生角度看近視,最好的預防方法其實就是多曬太陽。
目前眼科界認為針對近視有效或可能有效的方法如下:
首先,戶外活動時間增加可以降低近視患病率。我們的身體接受戶外陽光的照射,會產生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而多巴胺會保護我們的眼睛,減少近視發(fā)生。
兒童大約需要每天花費兩三小時,而且至少在1萬lux(照度單位)的光照水平下,才可以預防近視。即便在明亮的教室中,也只有5001ux,這與12萬lux的室外是無法相比的。
臨床實驗證明,每天戶外活動半個小時的孩子,近視率是24%:而戶外時間延長到3個小時,近視率則急劇下降到0.3%??梢?,長時間的戶外活動對預防近視的效果多么明顯。
但是,戶外時間與預防近視效果并不是線性關系。也就是說即使戶外時間遠超過兩三小時,也跟兩三小時的效果差不多。這就也強調了每天堅持的必要性,突擊一日狂曬太陽沒有用。
其次,滴眼藥水就能預防和治療近視是家長的美好愿望。有這樣的眼藥水嗎?有。低濃度阿托品預防和治療近視的研究已有很多年,目被證實是有有效的。
最近幾年,醫(yī)生發(fā)現(xiàn)0.01%的阿托品眼藥水可以治療假性近視,并可阻止或減緩真性近視的發(fā)展,而副作用又在可被接受的范圍內。不過,目前國內尚沒有0.01%濃度的阿托品眼藥水,一般是眼科醫(yī)生自行配置并在臨床嘗試。
學校和家庭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呢?
除了定期視力檢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保障孩子們的戶外活動時間。光看看房間里的綠植,晚上看星星來預防近視,這些都是誤區(qū)。戶外活動時間應該每天累計在2小時以上,只有孩子在戶外接觸全光譜的陽光,有一定視野,才會對預防近視有作用。
萬宏蕾/采訪整理 劉章豐/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