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洪
【摘 要】政治是一門基礎課程,在政治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做好創(chuàng)新,以激發(fā)學生政治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本文作者結合教學實踐,就新時期初中政治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088-01
初中政治教學邏輯性很強,對于一些復雜的教學難點,教師要做到剝絲抽繭,有效突破。教師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初中政治課堂的有效性,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內,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fā)展,帶來最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是卓有成效的教學。多年的政治教學實踐使我們清楚認識到,喚起學習興趣是使學生積極學習,形成有效教學的關鍵條件。有效教學本質上取決于教師建立能夠實現(xiàn)預期教育教學成果的學習經(jīng)驗的能力,而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我認為,教師要想方設法賦予政治課趣味性、生動性,尋求增進樂趣的途徑和方法,力求做到學科內容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的完美結合。我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以往的初中政治教學教學思想是太功利,教師上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拿分,因此一切向考試傾斜,教師和學生所有的努力方向都是為了贏得一場又一場的考試。上課時,教師傳授的是拿分秘笈,學生課上課下也是參悟這種秘笈,以便獲得高分而贏得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肯定。長此以往,勢必會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思想意識成長并健康成長的功用,這就出現(xiàn)了一種怪現(xiàn)象:政治考試分數(shù)高的同學,思想品質和覺悟并不一定高。這就是初中政治教學功利性帶來的負面結果。教師應該發(fā)現(xiàn)學生思想層面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再結合并運用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讓思想政治真正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學生的成長問題,這樣的思想政治課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思想政治課。另外,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上還應該是起著組織,引導,幫助學生的作用,并適時的參與,鼓勵,給予學生肯定,從而加強師生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個性的自我完善,要有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風、寬容的態(tài)度、真摯的愛心和悅目學生的情懷。一句平常的問候,一個親切的微笑,都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也只有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從教師那里吸取更多有益的營養(yǎng),從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靈活的運用。
二、抓好導入環(huán)節(jié)
良好的課堂氛圍的創(chuàng)設往往取決于一堂課的起始和導入環(huán)節(jié)。它猶如社戲中的一套開場鑼鼓,又像長劇的序幕和交響樂的序曲,其作用絕不可小視。要使學生能迅速地進入課堂角色并具有積極而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教師不能拘泥于某種方式,而必須想方設法用多種方式導入。
例如,我在教學“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時,以講述一則意味深長的寓言故事開場:很久以前,有一個小伙子戀上了一位漂亮的姑娘。當小伙子向她求婚時,姑娘卻堅持提出要其掏出母親的心去迎娶。小伙子無奈,回家掏出了母親的心。當他捧著母親滾燙的心向姑娘奔去時,不小心摔倒了。此時,那顆心開口了:“孩子……你摔壞了沒有?”講到這里,學生們聽得入神了,有的學生眼里閃動著晶瑩的淚花。我稍作停頓后又啟發(fā)道:“同學們,母親對孩子的愛是那樣的無私、那樣的純真。請大家想一想,我們應怎樣去對待自己的祖國母親呢?”這樣的導入,不僅渲染了課堂的氣氛,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如磁鐵般牢牢地吸引住了學生的思維注意,為新課內容的順利教學做好了鋪墊。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學中,特別是在某些重要原理的教學上,通過設疑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爭辯,能激發(fā)學生、引導學生不斷地探索未知的領域,從而完成學習任務。在誘導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所提的問題要有思維價值,使學生經(jīng)過困惑、焦慮、爭論、思索,最終能解決。教師對那些能“拋卻常解另辟新徑”的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學生要加以表揚和鼓勵,這樣,會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滿足,“雖苦猶樂”,從而提高興趣、增強信心。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設計出具有啟示性的問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 例如,在教學“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原理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有意提出了一個“桌子與桌子的觀念誰先誰后”的問題,立即引起了學生的激烈爭論。
有的說:“當然是先有桌子的觀念啦!要不世界上第一張桌子是怎么造出來的呢?”有的說:“不對,沒有桌子,怎么可能會有桌子的觀念呢?”“那你說第一張桌子是依據(jù)什么造出來的呢?”……大家七嘴八舌議論開來,各執(zhí)一詞,各說各理。學生討論的過程就是開動思維機器、充分思考、積極尋找答案的過程。究竟誰是誰非,我不急于下結論,而是請了幾位思考較成熟的學生談自己的見解。一個學生說:“我想,還是先有桌子,后產(chǎn)生桌子的概念。因為遠古時代的桌子一定不像現(xiàn)在這個樣子。最初的桌子是天然的,如自然界中的一塊大石頭、一個木頭樁子,就可能是桌子。人們把捕捉到的野獸放在上面分食,感到很方便,于是慢慢產(chǎn)生了關于桌子的概念?!蔽矣X得這個學生的思路不錯,及時加以肯定,進行小結。在爭辯中,雖然有些問題一時難以說清楚,但大家都覺得很有意思,消除了那種“學政治沒勁”的想法。
四、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初中政治課堂和生活是分不開的,課本是理論,生活是依托,是載體,因此,教學方向和理念要向生活傾斜,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由單思維向發(fā)散思維轉變,使學生具備一雙慧眼,能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具備一種個人糾錯能力,具備一種自我完善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教師要組織課堂各種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探索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關注社會發(fā)展,樂于學習,熱愛生活的積極、健康、向上的人格。
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也正是因為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才充分體現(xiàn)出政治課理論的科學性、真理性和應用性。這也給政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把握大綱和教材內容的實質;另一方面,還要有較強的政治敏銳性,了解社會實際,關注社會發(fā)展,把握社會熱點,緊扣時代脈搏。
例如,在學習“做自立自強的人 ”這一部分時,我特意讓學生排演了小品,一個女兒什么家務也不幫媽媽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己的衣服也不洗,更別說幫媽媽洗了。一位媽媽任勞任怨的干著,有人向她提出這一點,她還說那人多事,說自己的閨女就是用來疼的。演完,我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母女二人都有哪些錯誤的思想。學生們談得很積極,有的說女兒缺乏自立的意識,太懶,依賴性太強。有的說媽媽也有責任,她太溺愛孩子,不會理智的愛孩子。我最后留了一個問題:你若是那個孩子,你該怎么辦?孩子們都會心的笑了。
總之,激發(fā)課堂活力、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教師如何去科學地選擇和運用。若教師能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自身特長對各種教學方法加以靈活運用,并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創(chuàng)新,那么,思想政治課一定會成為受廣大學生歡迎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