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同利
這是一塊清同治戊辰年鑄造的高浮雕五爪金龍生肖紀念牌(圖1),紅銅鑄造,背面機制,正面雕刻,雕工精絕,工藝純熟,包漿厚重,時代特征明顯。正面雕琢一條年輕的金龍,在追逐一顆碩大的龍珠。張牙舞爪,闊步追趕,肢體矯健,前臂位于身體同側,身形扭曲,蓄勢待發(fā),龍珠似乎已經唾手可得。龍頭為側面,須發(fā)稀少,龍角分叉不明顯,顯得異常年輕英俊。眼睛凸出,為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雕塑技法。龍身長而健壯,鱗片片片清晰,在牌子的右下側雕刻方框,框內篆刻“戊辰”二字。
背面由內到外分四層裝飾(圖2)。第一層是一個團壽字,突出此牌的賀壽主題,用圓圈分隔,圓圈代表圓滿。第二層五個變體蓮瓣紋,每個蓮瓣里有一個“壽”字,分別用正、隸、篆、行、草五種字體書寫。這五個“壽”字圍拱著中心壽字,進一步突出祝壽的主題。五個連體的蓮瓣等分了圓周,每片蓮瓣的肩上書寫兩個字,共計十個字,從右向左旋讀,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天干,這是第三層裝飾。第四層裝飾是十二生肖圖案, 十二生肖對應十二地支,圖文并茂,以子午線為對稱軸,從右到左旋讀,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生肖圖案中有11個生肖形象生動、清晰可辨,唯獨龍不清晰,就像一團云氣,本命是龍,龍設計在正面,整個龍牌構思之巧妙,寓意之深刻,制作之精致,鑄造之成功,絕不輸于商鼎、唐鏡。
1868年是戊辰年,我國處于“同治中興”階段,洋務運動如火如荼,西方先進的鑄造工藝也傳進中國,中西結合,設計鑄造紀念牌,也是一種技術嘗試。同治皇帝生于1856年丙辰龍年,五行屬火,火生金,用赤金(紅銅古稱赤金)鑄造此牌,調動國內頂級文人設計,頂級工匠鑄造雕刻,大氣磅礴又寓意深刻,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完全符合時代特征,簡直妙不可言!龍是那么年輕,龍角還沒有分叉,同治帝時年12歲,充滿活力又略帶頑皮,精神面貌與眾不同。如果把龍珠比作江山的話,雕刻側面搶珠龍也暗示同治帝并沒有真正江山在手,君臨天下。因為同治帝年幼,尚未親政,由母后垂簾聽政,大臣輔政,處于共同治理階段。要成為君臨天下、強大自信、胸懷博大的正面龍、捧珠龍有待時日?;实勰暧祝】党砷L,還是需要佛主保佑的,必須突出主題壽字,且壽字都包裹在蓮瓣之中,閉合的蓮瓣如同佛主的蓮臺寶座,念佛之人稱結“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而母親慈禧才是真正護佑他的佛。天干地支在歷法、醫(yī)學、占卜、天文、地理中廣為應用,堪稱古代有字天書。天干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型,在人成運;天道與地道決定著人道,故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時空,時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萬物雖長于地上,但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十天干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闡述天地人之學。所以一牌在手,日夜研習,參透即如同掌握天書法寶,廣大精微,妙不可言,暗示同治帝還有待深入學習,方可擔當人主重任。此牌的龍紋具有典型的清代特征,五爪龍多為皇帝專屬,在中國歷史上屬龍的帝王并不多,清代只有皇太極和同治皇帝兩人??v觀歷代生肖牌以及現當代的紀念章,能與此牌各種特征與工藝水平相符合的只有清代晚期的。由此看來這確實是一塊由宮廷造辦處設計、專為皇帝定制的生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