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義
【摘要】挫折磨難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我們許多人對挫折磨難教育仍不以為然,真正身體力行接受挫折磨難教育的人更屬鳳毛麟角。但是在國外許許多多的國家,各種形式的挫折磨難教育卻開展地如火如荼,無數人從中受益匪淺。本文結合真實的案例,從各個不同的角度闡述了挫折磨難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
【關鍵詞】挫折磨難 自立 自強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295-02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小孩子摔倒了,父母沖過去把孩子扶起來百般安慰,還去責怪地不好;不讓孩子做飯,怕燒著、燙著;孩子要去旅游,父母把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應俱全放在孩子包里,還要塞給孩子一沓錢,并再三囑咐:“想要什么隨便買,別苦著自己……”孩子集全家寵愛于一身,有求必應。父母關愛自己的孩子,這于情于理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家長屢屢錯位的“溺愛”極易使孩子心理脆弱,耐挫力太差。再請看以下案例:
案例1:期末考試五科不及格,補考前壓力太大,廈門理工學院一名大二男生,竟在宿舍用床單將自己吊死在床頭的欄桿上。[1]
案例2:廣州某大學一名入學僅一周的新生,因“不能忍受大學新生活”,從學校的7樓縱身跳下,當場殞命。[2]
案例3:一貫備受父母寵愛的法學高材生王利(化名)因要求父母為其買車遭拒而揮刀將父親殺死,事后據王利供認,其父臨死前的最后一句話竟然是:“兒子,拿上錢快跑!……”[3]
案例4:北大化學系學生王曉龍,從小是父母的“寶貝疙瘩”。后來因與同學交往受挫,竟然投毒殺人被判重刑。[4]
……
這些悲劇的發(fā)生,和父母的長期溺愛有直接的關系。再請看看周婷婷成長的歷程吧!
周婷婷一歲半時因藥物中毒導致雙耳全聾。然而她的父親周弘并不因此對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攬。相反,他想方設法鼓勵孩子勇敢地和厄運抗爭。有一次,周婷婷在期中考試中幾門功課不及格。這個挫折使周婷婷情緒萬分低落。周弘耐心地開導女兒:“孩子啊,成功總是和失敗相伴,就像白天總是和黑夜相伴一樣。海燕為什么喜歡暴風雨呢?因為它總想著暴風雨后天空會出現彩虹啊……”[5]父親的諄諄教誨,似春風化雨滋潤著女兒的心田,激勵著她自立自強。最后,十六歲的她成了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
周婷婷的成才,讓我不由地想起了那首歌:“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是??!由于周弘善于把挫折和磨難作為寶貴的教育資源來教育孩子,最終既令孩子有形的生命經得起風雨的磨難,又讓孩子無形的生命得到升華。周婷婷成才的經歷也證明了這一點。
平心而論,沒有人喜歡挫折,但挫折總是和成功相依存。它像大海中的波瀾,能賦予大海以壯麗與神秘。像周弘那樣教育孩子自立自強的實屬鳳毛麟角,而溺愛孩子的現象至今仍屢見不鮮。
記得教育專家孫云曉先生有篇文章,題目是《夏令營中的較量》。[6]該文詳細描述了中日兒童在察爾盟草原上進行探險夏令營的較量。中國孩子的父母千方百計地隨隊行動,百般照顧自己的孩子;日本父母雖然應邀參加夏令營,但卻遠遠離開自己的孩子;中國父母用背馱或用車拉著孩子越過危險地帶,日本父母卻讓孩子獨立解決一切困難和險情……中日學生夏令營的較量,最終以中國孩子的失敗而告終。消息傳出,引發(fā)了全國上下對未來一代的憂思。我們不妨捫心自問: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適度經受一些挫折和失敗的洗禮,當他們走向社會時,能有較好的心理素質來面對人生風雨嗎?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頑強生存和發(fā)展嗎?能肩負起報效祖國的使命嗎?
目前,放眼世界上許多國家,挫折磨難教育正開展得如火如荼:日本許多父母把“挫折磨難教育”作為孩子的必修課,再富也要讓孩子受窮受累;美國不少父母放手讓孩子參加風險性很強的活動,出了意外找保險公司解決;英法德等許多國家的父母讓孩子到生存環(huán)境惡劣的地方去吃苦受罪……也許有人會認為外國孩子的父母太不近人情了,對孩子太殘酷了。果真如此嗎?其實,國外這種挫折磨難教育的背后蘊含著父母對孩子博大精深的愛!對孩子來說,也許這種挫折磨難可能使他們步履沉重,蹣跚前行;也許這種挫折磨難可能使他們感到山重水復而不見柳暗花明,然而不管怎樣,父母都要使孩子相信自己有多種成功的機會,相信即使失敗了一切還可以重新開始。父母要熱情地鼓勵孩子勇敢地迎接各種挫折磨難的挑戰(zhàn)。你的熱情鼓勵會給孩子越過峻嶺澗壑的勇氣,你的熱情鼓勵會給孩子涉過激流險灘的毅力,你的熱情鼓勵會給孩子走出困惑的力量。最終孩子會越挫越勇,越戰(zhàn)越強,無往而不勝!
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就大聲疾呼:“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養(yǎng)性,增益其所不能?!笔前?!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確實如此?。 拔耐蹙卸葜芤?,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秋失明,闕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我還可以接著說:曹雪芹舉家食粥而作《紅樓夢》;貝多芬用苦難譜寫了震撼人心的《第九交響曲》;居里夫人忍著亡夫失助的悲痛,繼續(xù)奮斗,寫出了科學巨著《放射性通論》……古今中外這些杰出人物如烈火真金,似傲雪寒梅,飽經磨難志愈堅,最終使生命放出了奪目的異彩。
親愛的朋友,請對孩子進行挫折磨難教育吧!只有在暴風雨中才可能有雄鷹豪邁的飛翔,只有在濃煙烈火中才可能有鳳凰壯美的涅槃!請相信孩子,解放孩子,賦予孩子自立自強的權力吧!為了孩子,為了你我,也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吳鵬波沈華鈴.期末考試五科不及格大二男生上吊自殺[N]海峽導報2008年8月29日.
[2]《大一新生不適應新生活跳樓自殺》[N]羊城晚報2009年12月26日.
[3]李玉波《政法專業(yè)大學生殺父專家稱其長期抑郁暴發(fā)》[N]中國青年報2010-03-22.
[4]聞迅.《從天之驕子到故意殺人犯──北京大學學生王曉龍投毒案始末》[J]河南公安月刊雜志社,1998-06-007.
[5]周弘.《賞識你的孩子》[M]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08.
[6]孫云曉.《夏令營中的較量》[M]新世紀出版社,200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