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平,沙洪麗,崔娟
黑龍江省農(nóng)墾紅興隆管理局中心醫(yī)院兒科,黑龍江雙鴨山 155811
在臨床疾病中,心肌炎十分常見,常發(fā)生于小兒患者中,該疾病主要是由于細菌、真菌、桿菌、寄生蟲所致,以病毒感染最為常見,包括水痘病毒、??刹《疽约翱滤_奇病毒等[1]。由于小兒生長發(fā)育尚未完全,且免疫系統(tǒng)低下,進而導致其心肌炎發(fā)生率較高,且相比成人危險性更高。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疾病常采取常規(guī)治療,但治療效果往往不佳,因此逐漸被淘汰[2-3]。該院對磷酸肌酸治療小兒心肌炎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并總結(jié)分析結(jié)果(在2016年4月—2017年11月期間收取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情況見下文描述。
該院收取對象為小兒心肌炎患者,對收取100例小兒心肌炎患者進行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家屬均同意該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國心肌炎的診斷標準。③經(jīng)心電圖檢查發(fā)現(xiàn)伴有明顯異常者。④所有患者均伴有明顯的臨床癥狀。⑤所有患者均經(jīng)該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排除標準:①伴有先天性心臟病、心功能嚴重異常者。②伴有嚴重心律失調(diào)者。③不愿意參與該次研究者。
觀察組各項基本資料——性別: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年齡上下限值分別為14/1,平均年齡(7.52±1.03)歲;病程:6~28 d 之間,平均病程(17.13±1.22)d。病理類型:房性早搏15例、竇性心動過緩10例、室性早搏8例、竇性心動過速17例。
對照組各項基本資料——性別: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年齡上下限值分別為13/1,平均年齡(7.10±1.20)歲;病程:6~29 d 之間,平均病程(17.59±1.30)d。上述病理類型:房性早搏16例、竇性心動過緩11例、室性早搏7例、竇性心動過速16例。
2組小兒心肌炎患者在各項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能進行對比。
觀察組(小兒心肌炎患者)-采取磷酸肌酸治療,具體措施:用法用量為 1次/d,每次 20~50 mg/kg,共治療 4周為1個療程[4]。
對照組(小兒心肌炎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主要內(nèi)容包括能量合劑、維生素C以及強的松等對癥治療。
對比且分析兩組小兒心肌炎患者的指標,即治療效果——臨床判斷標準:①患者經(jīng)治療后,臨床癥狀均完全消失,且經(jīng)心電圖檢查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被認定為顯效;②患者經(jīng)治療后,臨床癥狀發(fā)生明顯改善,經(jīng)心電圖檢查各項指標基本恢復正常,被認定為有效;③患者經(jīng)治療后,上述情況均未發(fā)生改變或病情加重,被認定為無效。
對比且分析兩組小兒心肌炎患者的指標,即心肌功能指標——CK-MB:外周血肌酸同工酶;AST:谷草轉(zhuǎn)氨酶;LDH-1:乳酸脫氫酶-I;cTnT:心肌鈣蛋白。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與處理后,其中計數(shù)資料采用[n(%)]來表示,行 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值來表示行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小兒心肌炎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8.00%(顯效28例,占比56.00%;有效21例,占比42.00%;無效1例,占比2.00%),顯著高于對照組(χ2=11.96,P=0.01)。如表1。
表1 對比2組小兒心肌炎患者治療效果
觀察組小兒心肌炎患者心肌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2組間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2組小兒心肌炎患者心肌功能指標[(±s),U/L]
表2 2組小兒心肌炎患者心肌功能指標[(±s),U/L]
組別CK-MB AST LDH-1 cTnT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20.21±10.03 21.16±1.98 3.01 0.01 35.26±1.55 42.59±1.65 22.90 0.01 157.32±1.05 186.93±1.32 124.13 0.01 0.41±0.44 1.79±0.68 12.05 0.01
小兒心肌炎在臨床上十分常見,該疾病的發(fā)病癥狀不一,對于病情較輕者則可出現(xiàn)氣短、心慌等癥狀,對于病情較嚴重者可出現(xiàn)煩躁不安、呼吸困難、心動過速以及血壓下降等現(xiàn)象,因此,對其進行有效的治療十分重要[5-6]。
磷酸肌酸在臨床上又被稱為護心通,能夠有效保護缺血的心肌,為一種高效的功能物質(zhì),通過對患者心肌細胞的ATP含量進行維持,進而達到恢復心肌的效果,同時還能促進心肌細胞膜的穩(wěn)定,降低再灌注損傷的發(fā)生率[7-9]。
磷酸肌酸的作用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該藥物能夠?qū)π募〖毎さ耐暾M行保護,進而使細胞膜磷脂被降解的產(chǎn)物大大減少。②該藥物能夠使患者的心肌細胞膜內(nèi)保持高能磷酸水平得以維持[10]。③磷酸肌酸有利于患者心肌收縮能力盡快恢復。④磷酸肌酸具有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⑤磷酸肌酸能夠使其缺血部位的微循環(huán)得到改善,同時還能起到抗血栓的作用。⑥磷酸肌酸能夠使患者的再灌注損傷大大減輕。由此可見,將磷酸肌酸應用于小兒心肌炎患者中,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同時能夠使其心肌缺血癥狀得到改善,提高臨床療效。該文選取的4種心肌損傷標志物中(CK-MB:外周血肌酸同工酶;AST:谷草轉(zhuǎn)氨酶;LDH-1:乳酸脫氫酶-I;cTnT:心肌鈣蛋白),其中cTnT為心肌特有的一種標志物,具有較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為目前檢測心肌損傷最為有效的標志物之一。LDH-1則為同工酶中心肌活性最高的一種,在心探究與推廣。肌病所致的心肌損傷中活性提高較為明顯,主要作用于乳酸和催化丙酮酸之間氧化和還原反應中;CK-MB為特異性較高的心肌酶之一,其與三磷酸腺苷的再生密切相關(guān),能夠?qū)⑿募」δ芮闆r較好的反映出來;AST則廣泛存在于各個組織器官中,對心肌損傷的特異性不高,但由于其在正常情況下外周血中不含AST,當機體出現(xiàn)心肌損傷或部分細胞結(jié)構(gòu)遭到破壞后則可釋放AST,進而導致其敏感性較高,從該文研究可見,觀察組各項心肌功能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說明,磷酸肌能夠起到顯著的心肌保護作,且效果顯著。蹇友志.學者在磷酸肌酸與果糖二磷酸鈉治療小兒心肌炎療效對比[11]一文中,研究顯示,其中觀察組 CK-MB(20.24±12.18)U/L、AST(34.17±11.52)U/L、LDH-1(158.71±70.54)U/L、cTnT(0.42±0.31)U/L 均優(yōu)于對照組,而該院研究中觀察組小兒心肌炎患者CK-MB(20.21±10.03)U/L、AST(35.26±11.55)U/L、LDH-1(157.32±71.05)U/L、cTnT(0.41±0.44)U/L 優(yōu)于對照組,其研究結(jié)果和該院較為相似,由此提示磷酸肌酸效果較為顯著。
該次研究數(shù)據(jù),觀察組小兒心肌炎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8.00%,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小兒心肌炎患者 CK-MB (20.21±10.03)U/L、AST (35.26±11.55)U/L、LDH-1(157.32±71.05)U/L、cTnT(0.41±0.44)U/L 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采用磷酸肌酸治療小兒心肌炎患者效果十分顯著,同時還能改善患者各項心肌功能,值得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