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谶@句話當中,我們可以得出興趣對于學習極其重要。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有效地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能夠快樂的參與到課外閱讀中去,進而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筆者在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后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點方式來增強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其一,采取講故事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的興趣。在課堂當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自己在課外閱讀過程中了解到的故事講給全班同學聽,并看誰的故事多,看誰的故事精彩,最后評選出“故事大王”,進而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其二,通過榜樣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適當地向學生們講一些與名人有關的讀書故事,并鼓勵學生向這些名人進行學習。同時,教師也可以介紹本班某位同學喜歡閱讀的事例,這樣能夠更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其三,讓學生互相推薦課外書籍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由于小學生的興趣較為相似,并且求同心理極其強烈,因此在開展閱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之間推薦自己覺得很好的書,這樣對于他們自己互薦的書更有興趣研讀。
二、利用網絡資源,拓寬學生視野
課外閱讀主要是對課內學習予以補充和延伸,若僅僅通過教材以及相關的參考資料來開展語文教學,是非常有限的,無法有效滿足學生在學習方面的需求。因此課外閱讀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怎樣來選擇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呢?筆者認為,小學教師在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閱讀材料時,要結合知識、思想以及文學性,并且要根據不同年齡與年紀的學生,推薦不同的課外閱讀內容,這樣才更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例如,在學習了《海底世界》這一課后,為了讓學生加深記憶,教師可以布置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海洋動物這一課后作業(yè),介紹內容包括特點、生活習性等,并引導學生在課后通過網絡資源來尋找相關的資源。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喜歡動物的特點,并且學生在網絡上獲取的知識量要遠遠大于在課堂當中所獲取到的知識量,進而能夠發(fā)揮出語文學科和信息技術之間的整合優(yōu)勢。又或者在教學《鯨》這篇課文時,教師在教學結束后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對動物予以描寫的文章。這樣,學生在通過對這些文章進行閱讀后,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一些描寫動物方法,進而有利于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升。
所以,在對學生予以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對網絡當中的信息資源予以有效地運用,進而為學生帶來更為豐富的閱讀材料,確保學生能夠累積更多的真知識,并有利于他們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這樣,學生就能夠在閱讀優(yōu)秀語言文字的過程中,使得自身視野變得開闊,并有更為深入的理解與感悟,進而形成以課文的字、詞、句、段、篇為中心輻射點,課內與課外閱讀材料有機融合的大閱讀格局。
三、巧妙利用課堂教學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極其強烈,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閱讀習慣予以培養(yǎng)時,可以從課內入手,進而讓學生在課外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在教學新知識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與之相關的問題,并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或閱讀課文來對問題予以解決,并適當的獎勵最先回答正確的學生,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就會自主地在課下進行閱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草船借箭這一故事的起因與背景,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閱讀,去了解在三國鼎立時期各個國家之間存在的對立關系,并了解草船借箭為什么會取得成功,以及其中涉及的人物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而在全班掀起閱讀《三國演義》的熱潮,這樣就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
綜上所述,要想在課外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國著名詩人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币虼?,讓我們在孩子的心田中撒播下閱讀的種子,期待它開出鮮艷的花朵吧!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