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圣萍
漢字是中華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載體,識字教學一直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始終。課程標準對識字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提高小學生識字的質(zhì)量。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滲透繁體字的相關知識,選擇有代表性的繁體字,揭示漢字本身的文化意蘊和價值。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筆畫、部件而不重形義
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特別是中低學段的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大多沒有遵循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摒棄了漢字的構(gòu)字結(jié)構(gòu),僅僅根據(jù)字形隨意拆分漢字,并不考慮字音、字義,如“魚羊為鮮,田力為男”等。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對字形的記憶僅僅是“圖畫式”的死記硬背,學得快忘得也快,將同音字、形近字、獨體字混淆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
(二)重量不重質(zhì)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大多過分關注學生識字的數(shù)量和速度,識字教學的方法也完全根據(jù)學生喜歡的方式來選擇,比如猜字謎、換偏旁、看圖識字、兒歌識字等等。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游戲般的環(huán)境中輕松學習,值得肯定。但是卻忽視了漢字的造字理據(jù)以及漢字文化的滲透。
二、繁體字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作用
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繁體字形式更易根據(jù)形義的直觀聯(lián)系,分析字形,探求漢字的本義,更能夠體現(xiàn)漢字的表意性。筆者發(fā)現(xiàn)小學生在學習“車”字時,總是和“東”字產(chǎn)生混淆,倘若教師能借助“車”的繁體字形式進行講解,學生也就能將兩個字區(qū)分開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繁體字的應用,表面上看起來似乎使?jié)h字教學艱深化了,但從根本上來說卻是簡易化了。
三、借助繁體字優(yōu)化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相關策略
(一)借助繁體字了解構(gòu)字智慧
漢字的字形保存了古人造字時的思維方式,人們可以從中窺探到漢字所蘊含的社會文化。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繁體字解其構(gòu)、析其字,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字義。這種形式的講解不僅教出了語文的深度,也教出了學生的興趣,教出了學生對文字的熱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必過多涉及古文字學和訓詁學知識,對繁體字的講解也要建立在有助于學生理解漢字的基礎上。
(二)借助繁體字豐富文本理解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對某一重點字詞的深化講解尤其重要。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抓住關鍵字詞的態(tài)度和能力,合理利用文中的關鍵詞句來幫助學生豐富對文本的理解。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李白的《望天門山》識字教學片斷為例。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詩中的哪些字、哪些詞讓你感受到了景的流動呢?
生:我從“中斷”和“開”這兩個地方感受到了。
師:你來觀察一下“斷”字的繁體字——斷。誰能猜猜這個字的意思?
生:左半部分像是表示絲。用斧頭把絲砍斷。
師:對。所以這個“斷”字有用力砍斷的意思。“天門中斷楚江開”,你們來想一下,如果說天門山是砍斷的,那利斧是什么?
生:楚江水。
師:對。再看這個“開”字,它也有繁體字的形式“開”。同學們感受一下,楚江水奔涌而來,你看到了怎樣的氣勢?
生:浩浩蕩蕩。
師:非常好。一個“斷”字、一個“開”字,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江水的氣勢。
通過對“斷”和“開”兩個繁體字的解析,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楚江水的氣勢,達到了“以景傳情”的目的。有利于學生在解字中融入文本、體悟感情、豐富理解文本。
(三)借助繁體字滲透漢字文化
小學階段的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認知能力尚不完善,對漢字的識記大多先是整體輪廓的“圖畫式”識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漢字文化最宜采取滲透的方式。
師:大家先看這個字——義,這個字有同學認識嗎?
師:對了,這個字讀yì,是“義”的繁體字,它上半部分是個什么字呢?
生:“羊”。
師:古人非常崇尚“羊”,在古代重要的宗教儀式中,羊被奉為祈福的供品。而且羊的身上有許多“寶物”,有肥嫩的羊肉,有羊奶,甚至連羊毛都能用來給人們保暖。古人在造字的時候,喜歡把“羊”用在最好的字眼上。你能想到哪些字?
生:“善”“鮮”……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正確,“義”和“美”“善”這些字一樣,都是自古以來中國人追求的道德信仰,是做人應當遵守的品行。
教師通過對“義”繁體字的講解,不但使學生記住了這個字的含義,而且還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了美德教育,樹立了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