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楓
回家的那一程。一路上寂靜無聲。我和母親都無話可說。我父親早上還活生生的,一轉眼卻已不在人間。
連續(xù)52周占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榜、2014《紐約時報》十大好書、2014年美國國家圖書評論獎、2014年度“促進更美好人生之書”獎、2015年度美國漫畫家協(xié)會“魯本獎”……2014年,一本漫畫書突然紅透了美國,成為現象級的暢銷書。
它的作者,就是《紐約客》的漫畫家羅茲·查斯特,1978年,她在《紐約客》上發(fā)表了第一幅漫畫,自此就一發(fā)不可收,成為《紐約客》雜志最受歡迎的漫畫家之一。為了表彰她的成就,美國漫畫聯(lián)盟將查斯特評為12位值得終身表彰的女漫畫家之一,2017年5月,她還在羅德島設計學院畢業(yè)典禮上獲得藝術成就獎。
查斯特的創(chuàng)作主題以家庭生活為主。在2006年接受喜劇演員史蒂夫·馬丁采訪時,查斯特說,她喜歡畫室內的場景——包括燈具和墻紙——以此作為她的漫畫的背景。她說她的漫畫體現的足一種“無生命物體的陰謀”,她說這種表達方式來自于她母親的影響。
提到漫畫,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輕松幽默,查斯特的書當然也很有趣,但同時,它也令人心碎。正如這本書的標題所示,這不是一個令人愉快的話題。
她以描繪焦慮、不安全感和神經衰弱而聞名。她的這本漫畫回憶錄則將文字、漫畫、素描和照片結合在一起,描繪了她在父母生命的最后幾年與父母的互動,當時他們的身心健康正在惡化,無法獨自生活。在這本美妙又讓人有些難受的繪本回憶錄中.羅茲·查斯特用大量漫畫、手繪和照片去細致地描繪父母因衰老、疾病以及退化所產生的荒誕與幽默故事,其中的戲劇性與細枝末節(jié)得到了完美的展現:在作者的陪伴下,父母如何結束在布魯克林公寓里的雜亂生活,以及重新適應老年療養(yǎng)院里的規(guī)矩步調。沒有人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人能為父母寫一本完美的書,但至少查斯特的這本書已經接近完美。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的經歷:突然成為年邁父母的照顧者,然后看著他們病情惡化,離開這個世界。在她父母衰老后,她要直面對他們的固執(zhí),以及她自己的負罪感,不管她做了什么,好像都沒有為他們做了足夠的幫助??赡芫褪且驗檫@一點,讓這本書在美國讀者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和共鳴。
她的漫畫,觸碰到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回家的那一程,一路上寂靜無聲。我和母親都無話可說。我父親早上還活生生的,一轉眼卻已不在人間?!?/p>
父親去世后,查斯特感嘆萬千。家里忽然少了一個人,卻又好像并未遠離。那空出來的空間,被記憶填滿。傷感、不舍、懷念,百感交集。
父親去世后,母親的狀況也變得越來越糟糕“母親正經歷著由于衰老而遭致的羞辱——這種羞辱即便不是最糟的,那也夠糟的啦。墻壁上、地板上。地墊上,到處都是我母親的糞便,她的衣服上、手上,就連沙發(fā)上也抹上了厚厚一層?!?/p>
這種狀況完全超乎了查斯特的想象。她扶起母親,用毛巾幫她擦洗干凈。這時候.她的母親已經清醒過來了。她感到羞愧難當。
他們誰也沒有提這件事,就好像它從來沒發(fā)生過。查斯特想她母親八成不記得這回事了。不料一年之后,母親卻對查斯特說:“我知道你為什么不讓我去你家,你是怕我拉得到處都是屎?!?/p>
與年邁的父母談論生命的終結從來都不容易,對于羅茲·查斯特和她的父母來說,可能更加困難,這就是為什么她的新的這本漫畫回憶錄取名為“我們能談點開心的事嗎”。
這本書對她父母最后幾年生活的現實情況作了酸甜苦辣的直面審視。當然,這還是一本漫畫,雖然主題沉重,但查斯特以其標志性的機智和坦率,使這本書既動人又好玩,絕對有一口氣將它讀完的沖動。
書訊
《寓言》
《寓言》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福克納晚年嘔心瀝血之作,顛覆了福克納以往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獲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策獎小說獎的同時,也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故事發(fā)生在一戰(zhàn)后期的凡爾登,時間跨度為一個星期。法軍一個團發(fā)動兵變,公然違抗進攻德軍的命令,同一時間,德軍士兵也停止了進攻,喧囂了四年的戰(zhàn)場暫時歸于平靜。法、英、美三國聯(lián)軍統(tǒng)帥大為震驚,他們容不得這種平靜,下令將該團3000名士兵押往盟軍總部所在地,判處他們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