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菲菲,王強
我國已有諸多學者對快遞包裝物回收有所研究,設想的回收模式為第三方企業(yè)回收,快遞企業(yè)進行輔助回收的方式。通過使用DEA數據包絡分析法中的DEA-Cost-V模型進行分析,對現階段主要的投入成本和產生的可觀效益之間效率的考慮。本文通過研究快遞包裝物難以回收的原因分析,發(fā)現現階段回收模式欠缺和快遞企業(yè)成本和收益難以平衡,提出一系列推進快遞包裝物回收的辦法。所選用的數據源于北京市郵政統(tǒng)計局公布的近幾年北京市的快遞量。經過調查統(tǒng)計,18/28的快遞是用紙箱包裝的,9/28的是用快遞袋包裝的,1/28的快遞使用紙箱加快遞袋混合式包裝。
從表中可以看出,2016年到2017年的增速比2015年到2016年增速變緩,總體而言近幾年北京市的快遞量仍呈現上升趨勢。
目前而言,并不存在完善的快遞包裝物回收模式。雖然有著若干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現代化回收模式和傳統(tǒng)的上門回收模式。以北京“再生活”APP為例,日均上門回收廢品近10噸,提供“廢品定期回收”與“日用品周期宅配”的服務,賣廢品的錢以環(huán)保紅包的形式發(fā)送給使用者,但此紅包只能在平臺內可以進行消費,且存在時間期限,購買的商品種類受限。
首先,快遞企業(yè)倉庫通常用于商業(yè)用途,空間相對緊俏,出于對成本和收益的考慮,很少有倉庫用于回收包裝物的存儲。其次,北京生活的快節(jié)奏,對于廣大快遞員來說,績效工資是根據送快遞的件數來計算,回收包裝紙箱屬于附加服務,可能造成其他快遞送達的延誤,產生相應的損失。最后,紙質快遞包裝箱的再次使用,其強度和韌性大大降低,一旦發(fā)生包裝箱破損容易引發(fā)賠償糾紛,而包裝箱一般是由快遞企業(yè)提供,從法律上來講由其承擔賠償責任。
表1 北京市近幾年快遞統(tǒng)計量
圖1 快遞量變化圖
發(fā)展城市綠色物流,不僅僅是對設計、新工藝等給予資金鼓勵和政策激勵,鼓勵電商采用新型環(huán)保包裝材料和回收再利用,更應該是做到對已經產生的包裝物進行合理的處置。因此北京市政府應該積極響應各地區(qū)快遞包裝物周轉中心的規(guī)劃和建筑,并配合出臺各種相應的國家級政策和法規(guī),通過強制或約束來達到廣大市民積極回收廢棄物的目的。以達到以最經濟的投入創(chuàng)造最大產出效益,不單單是經濟上的效益,更多的是對現階段的環(huán)境和綠色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消費者為何拿到快遞時不愿拆開將快遞箱交由快遞員直接進行回收,許多人認為是市民環(huán)保意識差或是其他原因。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快遞箱的方式進行商品的搬運并不方便且使用過的快遞箱也沒有再利用的價值,對于廣大用戶來說,拿到快遞后,包裝物一般都會被直接扔掉。如果廣大賣家在包裝內置可以存放產品相對精美的購物袋,一方面是為顧客帶來新的體驗,便于顧客攜帶;另一方面,出于對包裝物回收的考慮,可以在取快遞時直接將快遞箱和快遞袋進行回收。
德國1991年成立了以“綠點”為標志的德國雙向系統(tǒng)(DualSystem Deutschland,DSD),也稱綠點公司。DSD公司回收標志只使用在一次性銷售包裝上。對印有“綠點”標志的包裝廢棄物,DSD公司通過“送”和“取”兩個系統(tǒng)進行回收。對量大的回收物,公司通過“送”系統(tǒng),直接送至加工企業(yè)進行再生,“取”系統(tǒng)適用于分散的包裝廢棄物。所以,北京市也應該投建相關的專業(yè)的快遞包裝物回收企業(yè),規(guī)模化的對包裝物進行直接回收二次使用或是變廢棄物為寶。
第三方快遞企業(yè)作為快遞包裝物的源頭,首先,應該通過各種從原材料應選取易回收、可降解的綠色物流包裝材料;其次,應積極采用各種方式,如包裝物“押金制”、或是通過其他的積分獎勵制,購物優(yōu)惠券等方式,加強顧客的配合熱情。一是因為快遞公司在配送時與顧客有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可以直接對包裝物實現回收;二是作為主要的產生源,快遞企業(yè)有義務去積極輔助回收企業(yè)做好包裝物的源頭回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