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秉
(欽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消化一科 廣西 欽州 535000)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消化內(nèi)科疾病[1],主要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嘔血、黑便等,容易伴隨血容量下降,進而發(fā)生循環(huán)障礙,若未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容易導致一系列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常規(guī)的西醫(yī)治療雖可以使患者的臨床癥狀迅速緩解,但具有較多的副作用。因此,探尋更為有效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顯得尤為必要。本文旨在探討上消化道出血采取急診消化內(nèi)科治療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這一階段我院收治的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兩組均為75例。研究組男55例,女20例;年齡21~59歲,平均年齡為(37.32±10.28)歲;門脈高壓性疾病40例(其中,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28例,門脈高壓性胃病12例),非門脈高壓性疾病35例(其中,7例糜爛出血性胃炎,26例消化性潰瘍出血,2例胃惡性腫瘤所致出血)。對照組男54例,女21例;年齡22~60歲,平均年齡為(37.85±10.41)歲;門脈高壓性疾病42例(其中,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29例,門脈高壓性胃病13例),非門脈高壓性疾病33例(其中,5例糜爛出血性胃炎,27例消化性潰瘍出血,1例胃惡性腫瘤所致出血)。兩組基線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主要方法為:靜脈滴注酚磺乙胺注射液(國藥準字H41023026,廠家:安陽九州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0.5g/支,3支/次,每日一次;氨甲苯酸注射液(國藥準字H13022506,廠家:滄州康平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0.1g/支,3支/次,每日一次;維生素K1注射液(國藥準字H37021988,廠家:辰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0mg/支,3支/次,每日一次;注射用泮托拉唑鈉(國藥準字H20066100,廠家:湖南一格制藥有限公司),80mg/支,1支/次,每12小時一次。一個療程為7d。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中醫(yī)治療:1副止血散,包含三七、白及、大黃等,研末,采用冰鹽水將其調(diào)制成稀糊狀于胃管內(nèi)注入或沖服,每天3次,每次1副,止血12h停止給藥,一個療程為7d。
觀察并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評定標準[2]:48h內(nèi),患者未出現(xiàn)嘔血或便血等癥狀,血紅蛋白未出現(xiàn)下降為顯效;48h內(nèi),患者嘔血和黑便情況等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血紅蛋白有所下降,但不明顯為有效;反正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數(shù)×100%。同時比較兩組的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
使用SPSS21.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例和百分率[n(%)]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檢驗,若P<0.05,則兩組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顯效37例,有效3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顯效23例,有效37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為80.00%,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對照組中,非門脈高壓組的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門脈高壓組,而研究組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
表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s)
表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門脈高壓比較,bP<0.05。
組別 類型 止血時間(h) 住院時間(d)研究組(n=75) 門脈高壓 2.40±0.12a 6.31±1.72a非門脈高壓 2.32±0.10ab 6.28±1.63ab對照組(n=75) 門脈高壓 8.11±1.40 10.30±1.63非門脈高壓 3.45±0.22b 7.09±1.62b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韌帶以上消化道病變導致出血,主要表現(xiàn)為膽道、十二指腸、胰腺及胃食管出血等,主要與飲食不規(guī)律、情緒緊張、過度勞累、過度飲酒、藥物刺激等因素有關,具有發(fā)病急、病情發(fā)展迅速等特點,死亡率極高,占比8%~14%[3],極大程度上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表明中西醫(yī)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有利于加快止血,縮短住院時間,臨床療效確切。分析其原因:在祖國醫(yī)學中,上消化道出血被歸為“便血”、“吐血”等范疇[4],出血癥主要因為胃導致,因此加以止血散進行治療。三七、白及、大黃為止血散的主要藥物成分,可使胃液、胃酸的分泌作用減弱,實現(xiàn)局部止血的效果。三七可活血止血,進行雙向調(diào)節(jié),且具有良好的補血效果,對于出血性疾病患者極其適用;大黃可瀉火涼血、活血祛瘀;白及可消腫生肌,清血熱、破瘀血、澀血絡、生新血。現(xiàn)代藥理學表明[5],大黃可以使胃蛋白酶減輕對胃壁的刺激,使創(chuàng)面滲出量減少,加快止血;白及可以使血小板Ⅲ因子增加活血,縮短凝血酶原生成時間和凝血時間,使胃黏膜加快修復和重建,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三七有利于收縮血管,使凝血酶時間減短,增加血小板數(shù)量和活性成分及纖維蛋白原含量。此外,止血散有利于祛瘀生新、祛腐生肌。因此,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加以采用止血散治療可以實現(xiàn)更佳的臨床效果。由于受到樣本量、時間等因素限制,本研究未對兩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及治療費用等情況進行分析,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明確診斷是搶救治療的關鍵,臨床需盡早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確診,若患者出血量較多或無法確診,可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方式,因為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診消化內(nèi)科治療中,與單純西醫(yī)治療相比,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更佳,可以有效縮短止血時間和住院時間。
[1]龐永光,遲建祿,潘茹會.急診消化內(nèi)科上消化道出血中醫(yī)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7,36(Z1):25-26.
[2]郝麗琴.急診消化內(nèi)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1):46-47.
[3]李國英.消化內(nèi)科急診綠色通道診斷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價值探析[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6,29(01):1869-1870.
[4]錢潤麟.急診消化內(nèi)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分析[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5,28(11):1650-1651.
[5]吳成文.急診消化內(nèi)科方法對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效果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