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琪
一、問題的提出
(一)理論背景
《指南》指出“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需要齊心協(xié)力才能完成的工作。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學習分工合作。”。
方案教學是在幼兒自主設計,自主負責實行的單元活動中獲得有關(guān)的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現(xiàn)實背景
結(jié)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我們班級的孩子特別喜愛恐龍,常常會帶一些恐龍書籍來到幼兒園共同閱讀。
然而在他們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也確實會出現(xiàn)爭搶或怯懦;在以往的同伴合作任務中也常常出現(xiàn)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或由于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妥協(xié),而最終無法完成小組任務的現(xiàn)象。孩子們同伴交往的方法還不多,有部分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烈。
因此,以方案教學為背景,以恐龍項目小組為模式,促進幼兒合作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二、關(guān)鍵詞
合作:
本意是人們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一個任務的過程。
文中的含義是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恐龍?zhí)剿魅蝿盏倪^程。
三、研究過程
(一)家長會上來交流,獲得家長支持與認同
家長會上,老師將班級幼兒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同伴交往在幼小銜接中的重要作用與家長進行積極溝通,并且希望通過孩子們自主組隊,同伴合作,以小組形式共同完成探索恐龍任務從而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想法告訴家長,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可、配合與支持。
會后的幼兒園活動中,孩子們紛紛帶來了種類豐富的恐龍書籍,形成一股自發(fā)閱讀恐龍科探類書籍的風潮。
(二)多種方式開展研究,激發(fā)合作
幼兒的主動學習源于對學習目標和內(nèi)容的積極興趣。如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得擁有一致興趣愛好的孩子組成共同的項目合作小組呢?
1.調(diào)查問卷,制作隊旗,興趣愛好結(jié)對,合作意識萌發(fā)
(1)調(diào)查問卷,確立小隊
進入主題前,老師向孩子們發(fā)放了一張恐龍調(diào)查表。每個孩子可以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的恐龍,并將調(diào)查結(jié)果記錄下來。
幾天后,孩子們的調(diào)查問卷回收上來,或畫或?qū)?,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最喜愛的恐龍。
老師和孩子們一起,選出了三種票數(shù)最多的恐龍“翼龍”“劍龍”和“霸王龍”。于是翼龍隊、劍龍隊和兩支霸王龍對誕生了。
(2)隊名、隊旗,合作意識萌發(fā)
老師向孩子們提出一些問題:“什么是小隊?”孩子們說:“小隊,就是一個小隊的人一起完成一個任務?!薄笆前?,這就是小隊,我們相互幫助,互相謙讓,共同努力完成任務?!蹦蔷蜑槟銈兊男£犉鹨粋€名字吧,這個名字里就有你們最好的祝愿。
從此,班級里多了四支獨一無二的恐龍小隊:“風神翼龍族”、“閃電劍龍隊”、“冠軍霸王龍隊”、“霸王龍全家隊”。
案例一:取名風波。
當老師要統(tǒng)計隊名時,“風神翼龍族”的隊名誕生了。小隊成員璦宇說:“后來,小隊里面前面四個字我們用了他們的想法,最后一個字他們用了我們的想法?!笔茄?,相互謙讓,最終我們共同完成了這個取隊名小任務,這不就是合作的開始嗎?
案例二:暖心隊標。
在向大家介紹自己的隊名時,“霸王龍全家隊”使大家感受到了團隊的溫暖。組長彤彤這樣說:“我們小隊里有蓓蓓,但是蓓蓓今天沒有來,她最喜歡鱷魚,所以我們就在霸王龍的背上畫了一只小鱷魚?!睖嘏脑捳Z,激發(fā)大家陣陣掌聲。老師說:“因為小隊的成員就是一家人,互相關(guān)愛,所以誰都不能少?!边@就是團結(jié)的開始。
自主選擇、興趣激發(fā),團隊合作意識萌發(fā)。
2.探秘博物館,小隊出發(fā),合作方法來習得
恐龍還有哪些其他特點呢?探秘之旅由此開啟。
于是,老師召開家委會,又在班級群里號召家長參與進來,并招募家長志愿者。得到了所有家長的積極響應與參與。
活動開始前期,準備工作陸續(xù)進行:
老師就探秘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孩子們進行全面的前期交流,比如:怎么防止不走散,萬一走散了怎么辦?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最后,準備工作就緒,在一個周末的早晨,大二班恐龍小隊意氣風發(fā)地出發(fā)了。
案例一:遲到的小陸:
早晨博物館門口,所有小隊集結(jié)完畢,卻遲遲不見小陸蹤影。老師與小陸媽媽聯(lián)系,才得知原來小陸爸爸帶小陸來。正在趕來的路上。老師將這樣的狀況告訴“風神翼龍族”。如果等待,就無法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如果離開小陸就無法找到小隊。一時間,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小組成員開個會吧。于是,小組成員說:“我們先進去完成任務,等小陸來了再和陳老師聯(lián)系找到我們。”達成一致,小組進發(fā)。40分鐘后,小陸來到博物館,組長若菱趕緊將任務單交給小陸:“小陸,你快點把前面我們完成的任務抄一下把,我們要趕緊去找人類的起源了,不然來不及了?!毙£懸贿叧?,一邊說:“人類的起源?我知道在哪里,我?guī)銈內(nèi)??!痹瓉?,小陸剛才一路上來,已?jīng)看到了“人類的起源”板塊。
就這樣,孩子們在共同任務中學著包容和寬容。
案例二:我沒找到: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六六最先找到“長頸龍”的介紹,可是其他組員并沒有找到,不會寫字。六六趕緊寫完一張紙,說:“大家來看我的吧,我寫好了,大家按照我的記下來?!苯M員們相互記錄,共同完成這一張任務單。
案例三:應該往哪兒走:
要尋找暴龍了,應該往哪里走呢?看著地圖,悅悅說:“走這邊”;糖糖說:“走那邊?!泵總€人堅持著自己的想法,小隊一時無所適從。最后,嘉坤提出自己的想法,先走悅悅那邊,不對再回來。建議被采納,小隊朝著一個方向繼續(xù)前進。
就這樣,孩子們在共同任務中學著堅持與妥協(xié)。
過程中還發(fā)生了許多有趣的事,但雖然超出預計時間,但是最終每個小組都完成了各自的任務,孩子們收獲的不僅是關(guān)于恐龍的知識,還有彼此間的信任和關(guān)愛,團隊合作的方法及對集體的榮譽感。
3.制作大恐龍,鞏固合作方法,收獲合作成果
(1)制定計劃,確立共同目標
小組要共同制作一只恐龍,于是,恐龍計劃書的制定出現(xiàn)了。大家翻出恐龍書籍,找出其中自己小組的恐龍,再一次回顧觀察恐龍的身體形狀和大致比例,確定制作所需要的材料。
案例一:
“冠軍霸王龍隊”要運用廢舊材料制作霸王龍。正泰說:“霸王龍前腿比后腿細多了?!庇檬裁床牧蟻碇谱靼酝觚埖那巴饶??芯芯來到材料超市,仔細查找。突然,芯芯大喊:“有了,用卷筒紙芯吧?!焙醚胶醚?,芯芯的想法得到認同?!翱墒?,卷筒紙芯好像細了點兒?!闭┱f。那應該用什么呢?團隊再一次陷入沉思。嘉坤也來到材料超市。有了,這個長一點兒——保鮮膜芯。太好啦,就用這個吧。霸王龍前腿的制作材料就這樣確定了。
孩子們各抒己見的過程使他們成功度過這個小難關(guān)。
(2)各司其職,收集制作材料
第二天,各組紛紛帶來了自己小組收集來的制作恐龍的材料。種類也豐富,孩子們的制作興致非常高昂?!巴猛茫銈冞@個海綿能借我們組用嗎?我們要做眼睛?!薄翱梢园?,我媽媽單位有好多呢?!蓖猛盟斓卮饝?。
各司其職中,還有組員和組員,小組與小組間的互相幫助。
(3)分工合作,完成恐龍搭建
案例一:劍龍安裝四肢啦!
今天,劍龍可以安裝四肢了?!伴W電劍龍隊”的成員連忙搬出奶粉罐。貝貝說:“這樣吧,我們兩個女生做這只腳,佳佳和王子做那只腳?!薄昂脟}!”佳佳響應,于是小隊分工合作,不一會兒,不僅劍龍四肢做好了,還將原來有些不太牢固的腦袋再次固定。
孩子們領(lǐng)略了分工合作的益處。
案例二:精雕細琢,霸王龍前肢成功安裝!
正泰說:“陳老師,霸王龍身上要戳個洞,不然我們前腿裝不進去?!痹谟布埾渖洗炼纯刹皇羌菀椎氖聝?。陳老師說:“好的,不過得下午午休時哦。”“好吧?!闭┐饝?。然而,到了午休時,霸王龍的前腿已經(jīng)被安裝上去了。悅悅說:“我和正泰兩個人在前腿的地方用剪刀戳了好幾個小洞,然后我們一人一個洞把它剝開來,就正好把前腿插進去。”
真是精雕細琢,還得有耐心。孩子們感受了同伴互助能克鋼的力量。
四、結(jié)語
(一)對于孩子們而言
通過這樣的活動,老師感到孩子們樂在其中,他們變得更有集體榮譽感,變得更會和他人交流與合作,更能應對遇到的小挫折和挑戰(zhàn)。這些不僅反映在恐龍?zhí)骄康倪^程中,更滲透在一日活動的各個方面。
(二)對于教師而言
這樣的形式使筆者對于大班孩子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有了新的認識和嘗試,為后續(xù)大班孩子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乃至各年齡段孩子人際交往的培養(yǎng)方式拓展,奠定更扎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宛南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