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淑春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吉林長春 130000
宮頸糜爛是常見于育齡婦女的一種婦科疾病,主要發(fā)病原因是宮頸上皮遭到細菌感染后脫落,并由此而形成的糜爛,患者多以白帶異常、月經(jīng)不調、盆腔沉重感以及下腹疼痛等臨床癥狀,甚至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均造成較大影響。目前針對宮頸糜爛多采用藥物、物理或者手術等治療手段,但是此疾病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完全治愈,并且具有較高的復發(fā)率,需要長期接受治療導致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差,病情遷延不愈,甚至有發(fā)展為癌癥的可能[1]。為了有效提高臨床療效,降低復發(fā)率,該研究分析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間對宮頸糜爛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在獲取該院倫理委員會的準許下,于該院接受宮頸糜爛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擇70例為研究對象開展該次研究。入選標準:入選研究對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白帶異常、宮頸肥大以及宮頸糜爛癥狀,經(jīng)陰道鏡及病理檢查明確診斷為宮頸糜爛,均了解該研究的目的及方法,在獲取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礎上開展該次研究。排除標準:近期患有急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患者;宮頸惡性病變患者;有生育要求、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患有凝血功能障礙、心、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病變或功能不全患者;溝通障礙,無法良好配合護理、調查患者。依據(jù)入院治療順序將入選研究對象分為各35的觀察組與參照組。
觀察組年齡 22~43 歲,平均年齡為(32.5±3.5)歲,10例重度宮頸糜爛、12例中度宮頸糜爛、13例輕度宮頸糜爛;病程 0.5~7 年,平均病程(3.8±1.1)年。 參照組年齡 24~41 歲,平均年齡為(32.5±2.8)歲,8 例重度宮頸糜爛、11例中度宮頸糜爛、16例輕度宮頸糜爛;病程1~7年,平均病程(4.0±1.0)年。 兩組各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參照組:指導患者做好各項身體檢查,告知患者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等相關注意事項,指導患者正確用藥治療方法。觀察組:①加強健康宣教:依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開展針對性健康教育,講解疾病成因、治療方法及目的,講解不良飲食、生活習慣以及不嚴格遵醫(yī)囑用藥的不良影響,督促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向患者發(fā)放宣傳手冊以及宣傳視頻,加深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和了解。定期舉辦健康講座,解答患者疑問,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配合。②生活及飲食習慣指導: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日常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勤換內褲,定期擦洗陰部,保證充足的休息。③用藥指導:督促患者嚴格遵醫(yī)囑用藥,指導患者正確將藥物置入陰道內的操作方法,規(guī)范用藥,同時告知患者用藥過程中需要保持用藥衛(wèi)生,避免因用藥不衛(wèi)生引發(fā)其他疾病。④心理護理:重視鼓勵安慰患者,幫助患者疏導心理壓力,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以耐心和藹的態(tài)度解答患者疑問。并通過借助治療成功案例、指導患者家屬加強對患者的關心,讓患者在獲得心理支持的基礎上,樹立積極的康復信心。
對比兩組的治療依從性、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護理服務評價。
治療依從性評價標準:可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能夠嚴格遵醫(yī)囑按時服藥為良好;不能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存在漏服藥物的情況為治療依從度較差。
治療療效評價標準:經(jīng)過治療后,糜爛部位完全消失,且表面光滑,宮頸肥大面積明顯改善為顯效;經(jīng)過治療后,宮頸糜爛程度明顯減輕,糜爛面積基本消失,但存在不超過0.9 cm的紅色肉芽組織為有效;經(jīng)過治療后的糜爛面積未發(fā)生顯著改變?yōu)闊o效[2]。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總人數(shù)-無效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00%。
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利用該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調查表評分取百分制,評分低于60分為不滿意,評分在60~80分之間為一般滿意,評分超過80分為非常滿意??倽M意度=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觀察組的治療依從度以及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均遠高于參照組,且兩組各指標比較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 1。
表1 兩組的治療依從度及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情況[n(%)]
觀察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價遠高于參照組,兩組總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的護理滿意評價情況[n(%)]
宮頸糜爛是已婚婦女最為常見的婦科疾病,也是誘發(fā)宮頸癌的一種重要因素,白帶異常、下腹墜痛是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性交痛,使患者的生存質量嚴重下降。并且由于宮頸糜爛病情具有易反復的特點,患者需要接受長時間的治療,在病情反復、病痛長期折磨的影響下,導致患者很容易出現(xiàn)不良情緒,導致患者治療、護理依從性較差,極易使治療效果受到影響[3]。所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對患者康復發(fā)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健康教育是指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系統(tǒng)性社會教育活動,開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幫助患者樹立積極良好的治療心態(tài)和健康行為,進而使患者能夠保持機體處于最佳狀態(tài),并且有效減少疾病危險因素,進一步達到疾病預防、促進身體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所以健康教育不僅是一項重要的護理內容,同時也是一種治療手段[4]。而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治療依從性顯著要高于參照組,主要原因是通過健康教育,利用多種形式向患者講解關于宮頸糜爛的成因、治療方法等相關知識,讓患者能夠更加清楚的認識到積極配合治療、嚴格遵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進而使患者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相關的治療及護理活動[5-6]。通過健康教育,加強對患者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方面的指導,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通過講解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對疾病治療的不利影響,更利于患者能夠自覺的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利于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同時向患者講解正確用藥方法、督促患者嚴格遵醫(yī)囑用藥,有效保證用藥治療效果。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護理人員能夠進一步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和交流。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緒,加強對患者的鼓勵和安慰,能夠有效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感,更愿意向護理人員傾訴,有利于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及時得到疏導[7]。重視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可以使患者家屬更加理解治療、護理工作,更愿意配合相關的醫(yī)療活動,進一步加強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監(jiān)督和督促工作以及增加對患者的關系和鼓勵,使患者可有效獲取心理支持,減輕心理壓力,更利于幫助患者樹立積極良好的康復信心,以最佳的身心狀態(tài)接受治療。而從該次研究結果中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以及護理滿意度均遠高于參照組,由此表明,健康教育可輔助治療獲取更佳的療效,更利于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認可。
綜上所述,通過對宮頸糜爛患者開展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對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也發(fā)揮著積極促進作用,臨床應用推廣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