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忠張戰(zhàn)泓鄭立敏唐 鑫史曉斌劉 勇*
(1湖南大學(xué)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長沙 410125;2湖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湖南長沙 410125;3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湖南長沙 410125)
番 茄 褪 綠 病 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屬于長線形病毒科(Closteroviridae)毛形病毒屬(Crinivirus),于1998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首次發(fā)現(xiàn)(Wisler et al.,1998)。截至目前,ToCV已在我國臺灣、北京、山東、天津、河北和河南等地發(fā)生流行,對各地番茄生產(chǎn)造成了嚴重影響(Tsai et al.,2004;Zhao et al.,2013;劉永光 等,2014;周濤 等,2014;胡京昂 等,2015;孫國珍 等,2015)。ToCV侵染的典型癥狀是植株下部葉片先觀察到葉脈間黃化褪綠。發(fā)病初期葉片除葉脈仍保持綠色外,脈間變黃,葉片變厚;發(fā)病中期,整個葉片由邊緣向內(nèi)開始出現(xiàn)壞死斑;發(fā)病后期,整個植株死亡,果實受到嚴重影響(趙黎明,2015)。早期感染ToCV的番茄產(chǎn)量損失可達到75%,甚至絕產(chǎn);中后期感染ToCV仍會對番茄造成10%~40%的產(chǎn)量損失(劉永光 等,2014)。該病毒的寄主主要有茄科(Solanaceae)和夾竹桃科(Apocynaceae)等 6個 科 植 物(Wintermantel & Wisler,2006;Landeo-Ríos et al.,2015),其中對番茄造成的產(chǎn)量損失最為顯著。ToCV只能通過韌皮部侵染的方式侵染植物,由媒介昆蟲以半持久的方式傳播,其媒介昆蟲包括煙粉虱(Bemisia tabaci)、溫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銀葉粉虱(B.argentifolii)和紋翅粉虱(T. abutilonea),其中以煙粉虱的傳播能力最為高效(Wintermantel & Wisler,2006)。目前國內(nèi)外暫未獲得ToCV的抗性番茄品種(Orfanidou et al.,2016),又因媒介昆蟲反復(fù)發(fā)生,雜草清理具有難度,導(dǎo)致ToCV防治存在困難。
2016年7月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基地進行病害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番茄、茄子、辣椒和馬鈴薯的葉片出現(xiàn)褪綠黃化、葉脈仍然保持綠色等疑似ToCV感染的癥狀,同時在病葉上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煙粉虱。故分別采集癥狀明顯的番茄、茄子、辣椒和馬鈴薯葉片樣品,利用ToCV特異性引物進行分子鑒定,并檢測發(fā)病植株上煙粉虱攜帶ToCV的帶毒率以及煙粉虱的生物類型。
在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基地采集疑似感染ToCV的番茄、茄子、辣椒和馬鈴薯植株葉片各20份,以健康番茄、茄子、辣椒和馬鈴薯葉片作為陰性對照;以實驗室ToCV侵染性克隆接種的感病葉片作為陽性對照。采集基地內(nèi)發(fā)病番茄、茄子、辣椒和馬鈴薯植株上的煙粉虱,每種植株采集約100頭煙粉虱成蟲。將樣品置于液氮中速凍,-80 ℃保存?zhèn)溆谩?/p>
TRIzol、氯仿、無水乙醇、ddH2O、RNase-free H2O、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Ase I 酶)、樹脂溶液(10 mg·mL-1)。
樣品總RNA的提取采用北京華越洋生物公司多酚多糖植物RNA提取試劑盒,步驟依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煙粉虱RNA的提取采用TRIzol 法并稍作修改。研磨棒充分研磨蟲體后加入1 mL TRIzol振蕩15 s,室溫放置4 min;加入200 μL氯仿,漩渦振蕩30 s,室溫放置3 min;4 ℃下12 000 r·min-1離心 15 min;移取上清液 500 μL 至新的RNase free離心管中,加入等體積異丙醇,輕輕顛倒混勻,-20 ℃放置30 min;4 ℃下12 000 r·min-1離心10 min;棄上清液,用現(xiàn)配的75%乙醇洗滌沉淀,8 000 r·min-1離心3 min;重復(fù)洗滌1次;棄上清液,8 000 r·min-1離心30 s,小心吸出上清液;室溫晾干3 min,取30 μL RNase-free H2O溶 解, 測 定OD260/OD280值, 檢測RNA的含量和純度,-80 ℃保存?zhèn)溆?。試驗重?fù)3次。
以提取的總RNA為模板,反轉(zhuǎn)錄反應(yīng)的體系步驟參照Vazyme生物公司Hiscript Ⅱ 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產(chǎn)品說明書進行:在RNase free離心管中分別加入1 μL RNase-free H2O,4 μL Radom hexamers,3 μL 總 RNA;65 ℃加熱 5 min,迅速置于冰上驟冷,并在冰上靜置2 min;向上一步混合液中加入10 μL 2×RT Mix,2 μL HiscriptⅡ Enzyme Mix;混勻后按照25 ℃ 5 min,50 ℃ 15 min,85 ℃ 5 min合成cDNA,-20 ℃保存?zhèn)溆谩?/p>
ToCV的檢測采用ToCV特異性引物ToCV-3(表1)進行PCR擴增。PCR擴增體系為:ddH2O 7 μL,2×Taq Master Mix(Dye Plus)10 μL,ToCV-3R 1 μL(10 μmol·L-1),ToCV-3F 1 μL(10 μmol·L-1),cDNA模板1 μL。PCR程序為:95℃ 5 min;95 ℃ 30 s,56 ℃ 30 s,72 ℃ 1 min,35個循環(huán);72 ℃延伸10 min,4 ℃保存。PCR產(chǎn)物經(jīng)1%瓊脂糖凝膠進行電泳檢測,在凝膠成像系統(tǒng)上觀察并記錄結(jié)果,產(chǎn)物純化回收后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測序分析。
表1 引物信息
從每種植株上采集的煙粉虱中隨機選取8頭,采用ToCV特異性引物ToCV-3(表1)進行ToCV檢測,每種植株3次重復(fù),統(tǒng)計煙粉虱的帶毒率。
煙粉虱帶毒率 = 攜帶ToCV的煙粉虱數(shù)目/ 檢測煙粉虱數(shù)目×100%
煙粉虱總DNA的提?。喝? μL蛋白酶K于封口膜上,將每只煙粉虱置于其中研磨成勻漿后移至PCR管中,加入20 μL 10 mg·mL-1的樹脂溶液混勻,然后置于37 ℃孵育1 h,96 ℃ 10 min。
PCR擴增體系為20 μL:2×Taq Master Mix 10 μL,上、下游引物 WT(表 1)各 1 μL(10 μmol·L-1),模板 1 μL,ddH2O 7 μL。PCR 程序:95 ℃預(yù)變性 5 min;95 ℃ 15 s,53 ℃ 45 s,72 ℃ 1 min,35個循環(huán);72 ℃ 10 min,PCR產(chǎn)物取5 μL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酶切體系:加入Ase I 0.5 μL,3.1×buffer 2 μL,ddH2O 7.5 μL,與10 μL擴增產(chǎn)物混勻后置于37 ℃ 3~4 h,酶切后取5 μL產(chǎn)物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從每種植株上采集的煙粉虱中隨機選取20頭進行檢測,試驗重復(fù)3次。
與健康植株相比,田間番茄、茄子、辣椒、馬鈴薯病株的葉片表現(xiàn)出底部葉片黃化,葉脈濃綠而脈間褪綠黃化,葉片變脆且易折。感病嚴重的植株整株褪綠黃化、果實不能正常膨大,顏色偏白;葉片脈間褪綠黃化,變厚、變脆且易折(圖 1)。
對4種茄科蔬菜上疑似感染ToCV的樣品進行RT-PCR檢測,擴增出條帶大小為449 bp的特異性條帶,與目標條帶一致(圖2)。對目標條帶純化回收測序后在NCBI上進行比對,結(jié)果顯示與北京番茄ToCV分離物(KC887999.1)部分序列相似度達到99.0%,表明所擴增到的基因片段屬于ToCV的基因序列,確認此次采集的樣品被ToCV感染。檢出率結(jié)果顯示,番茄樣品的ToCV感染率為100%,茄子、辣椒和馬鈴薯樣品的感染率分別為80%、85% 和70%(圖2)。
收集病葉上的煙粉虱,并進行ToCV的RTPCR檢測,PCR擴增得到條帶大小為446 bp的特異性條帶,與目標片段大小一致(圖3)。從采集的煙粉虱中,每種植株隨機選取8頭進行ToCV帶毒率檢測(表2),番茄上煙粉虱ToCV的平均感染率最高,為87.5%,其次為茄子和馬鈴薯,辣椒上煙粉虱ToCV的平均感染率最低。
圖1 4種茄科作物感染ToCV的癥狀
圖2 4種茄科蔬菜ToCV PCR檢測結(jié)果
圖3 煙粉虱體內(nèi)ToCV PCR檢測結(jié)果
表2 4種茄科蔬菜上煙粉虱帶毒率統(tǒng)計
圖4 煙粉虱生物類型鑒定結(jié)果
對4種茄科蔬菜上采集的煙粉虱進行生物種群鑒定,提取單頭煙粉虱總DNA并進行PCR擴增,產(chǎn)物經(jīng)Ase I消化酶切電泳(圖4),結(jié)果顯示該基地煙粉虱均為MED煙粉虱(Q煙粉虱)。
本試驗采集了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基地4種茄科蔬菜植株葉片,利用RT-PCR方法檢測疑似發(fā)病植株葉片感染ToCV的情況,經(jīng)序列分析比對,確認了ToCV已經(jīng)侵染湖南省的茄科作物,證實該病毒已經(jīng)在湖南省發(fā)生。近年來,ToCV對我國以番茄為主的蔬菜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造成了重大損失,目前針對ToCV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其分布、田間診斷和優(yōu)化檢測技術(shù)、致病機理、病蟲互作等方面展開。
2004年Tsai等(2004)在我國臺灣首次發(fā)現(xiàn)ToCV,隨后Zhao等(2013)報道了ToCV在北京的發(fā)生,劉永光等(2014)發(fā)現(xiàn)ToCV在山東暴發(fā),目前ToCV已在天津(高利利 等,2015)、河北(孫國珍 等,2015)、河南(胡京昂 等,2015)、山西、陜西、浙江、內(nèi)蒙古(鄭慧新 等,2016)、吉林、遼寧(王翠琳 等,2017)、廣東(湯亞飛 等,2017)、海南(Tang et al.,2017)、云南(劉微 等,2018)等地相繼被發(fā)現(xiàn)。近年來國際貿(mào)易的頻繁交流,工廠化苗木調(diào)運可能使感染ToCV的植株進入我國,加之煙粉虱在我國擴散流行,這些原因使得ToCV在我國自沿海向內(nèi)陸迅速蔓延。湖南省周邊省市中目前只有廣東省已經(jīng)報道了ToCV的發(fā)生,由于湖南省蔬菜種植種類眾多,苗木調(diào)運繁雜,這些原因都使得調(diào)查ToCV病毒最初來源的工作巨大且復(fù)雜,因此需要進一步分離純化和鑒定分離物的病毒株系,對比確認其株系來源,從而精準地對ToCV進行防控,同時應(yīng)通過加強對煙粉虱的檢疫檢驗,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煙粉虱的傳播。
在我國ToCV主要依靠煙粉虱進行傳播。2003年首次在云南省一品紅(Euphorbia pulcherrima)上發(fā)現(xiàn)MED煙粉虱以來(Chu et al.,2006),MED煙粉虱現(xiàn)已遍布全國。目前的研究顯示,與其他煙粉虱相比,MED煙粉虱具有分布廣泛、擴散能力強、繁殖率高、抗藥性強且廣的特點。同時,在我國的大多數(shù)農(nóng)業(yè)系統(tǒng)中,MED煙粉虱已經(jīng)快速取代 MEAM1煙 粉 虱(Chu et al.,2010;Xi,2010;Xin et al.,2016)。已有研究表明,MED煙粉虱比MEAM1煙粉虱傳播ToCV的能力更強(Shi et al.,2017)。因此,應(yīng)正確識別煙粉虱的生物類型,從而采取正確措施對煙粉虱進行防治,以達到治蟲防病的目的。本試驗中煙粉虱ToCV的帶毒率較高,但由于本試驗采集的樣本數(shù)量較少,后期應(yīng)擴大煙粉虱采集數(shù)量,加強對煙粉虱攜帶ToCV的監(jiān)測。
目前ToCV的防治仍以預(yù)防為主,可以通過選用無病蟲害的幼苗、培育ToCV抗性新品種、田間設(shè)置防蟲網(wǎng)、懸掛粘蟲板、合理換茬,達到早預(yù)防、早控制的效果。目前ToCV的發(fā)生和流行情況日趨嚴重,本試驗首次報道ToCV在湖南省的發(fā)生,表明ToCV有從沿海向內(nèi)陸擴散的趨勢,因此必須提高警惕防止ToCV的進一步蔓延,同時要加強對煙粉虱-ToCV-植物互作的研究,為ToCV的防治和治理奠定理論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