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芬
(江蘇省南京市中華中學 210019)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是蘇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選修3《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第1章第2節(jié)的內容,安排在“基因工程的應用”之后,主要介紹轉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性和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以及轉基因動物對人體健康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教材中設置了“課題研究”欄目,通過課題研究對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等問題開展討論,引導學生理性看待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本節(jié)重點是通過調查研究,收集轉基因生物安全性方面的證據(jù),開展討論;難點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運用批判性思維對不同觀點進行分析評價,理性看待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為了收集有關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不同觀點和證據(jù),讓學生課前分組進行了文獻調查和訪談調查,在調查研究基礎上,課上采用辯論方式對不同觀點進行討論,通過辯論和連線專家,學會理性看待社會問題。
2.1 知識目標 簡述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
2.2 能力目標 嘗試開展調查研究,收集不同觀點的證據(jù);運用批判性思維對不同觀點的證據(jù)進行分析和評價。
2.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同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問題討論的必要性,養(yǎng)成參與社會問題討論和承擔社會責任的習慣,形成理性看待轉基因生物安全性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
3.1 課前準備 學生分組收集轉基因安全性方面的資料,訪談身邊老師。完成學生辯論正反方分組與人員分工,以及連線采訪專家的工作。
3.2 播放視頻 導入新課 教師自制微視頻,導入新課。在微視頻中介紹轉基因技術的最新成果和轉基因技術在農業(yè)、食品工業(yè)以及醫(yī)藥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情況,對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如食物安全、生態(tài)問題)以震撼性圖片在視頻中加以呈現(xiàn)。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看視頻了解轉基因技術的最新成果和當前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加強直觀感受,吸引學生注意。
3.3 訪談調查 聆聽觀點 為了解普通民眾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看法,學生分小組對身邊的老師進行了錄音采訪或視頻采訪,采訪對象包括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和生物學等學科的教師,采訪的視頻和錄音交由老師合成后在課堂上播放,大家看到身邊的同學采訪熟悉的老師覺得非常有趣,聆聽十分專注。采訪中大多數(shù)人表示由于對食品安全性的擔憂,尤其擔心有滯后效應,不敢購買轉基因食品,也有少數(shù)表示不必擔心安全性問題。多數(shù)受采訪者關注的焦點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只有極少數(shù)關注到生態(tài)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調查了解普通百姓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真實態(tài)度以及作為具有一定文化素養(yǎng)的教師對社會性問題思考的角度,為后一環(huán)節(jié)辯論提供參考。受訪談的都是學生熟悉的老師,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
3.4 組織辯論 表達觀點 學生分成正、反方,每方派出4位選手上臺辯論,運用計時器嚴格控制雙方發(fā)言時間,通過一場小型辯論會把前期收集的各方證據(jù)加以展示,同時進行一次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學生通過提出論點、拿出證據(jù)、提出反論點和支持性理由,有效鍛煉理性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正、反方對于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爭論的立足點各不相同,正方從轉基因技術的應用成果和發(fā)展前景出發(fā),提供支持轉基因的各種證據(jù),而反方從存在的潛在問題出發(fā),提出反對轉基因的多種理由。
設計意圖:對不同觀點進行理性分析與評估,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論證能力。
3.5 卡片貼圖 歸納觀點 教師把轉基因生物的優(yōu)點和可能存在的問題寫在彩色卡紙上,讓兩名學生到黑板上進行歸類,把支持轉基因的觀點貼在支持一邊,把反對轉基因的觀點貼在反對一邊,通過卡片歸類可以將人們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關注焦點較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如圖1所示。
圖1 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主要觀點
設計意圖:通過卡片貼圖加深對轉基因安全性的認識,有利于學生辯證看待現(xiàn)代生物科技??ㄆN圖還可以發(fā)揮課堂板書的功能,但比板書更美觀。
3.6 走近專家 傾聽解讀 關于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各方爭議較大,學生希望聽到權威分析,課前連線采訪一位該領域資深教授,請他以專家身份給學生談一談如何看待這一問題,課堂上播放采訪錄音。教授就人們關注的食品安全和生態(tài)安全問題,分別從目前的實驗情況、投放市場的品種和數(shù)量以及美國、歐盟、中國政府所持的謹慎態(tài)度一一進行了解讀,引導學生理性看待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走近專家,傾聽權威分析,拉近與專家之間的距離,學會理性看待轉基因生物。
3.7 認識法規(guī) 了解標識 提問:究竟有多少食品進入了餐桌?有沒有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到轉基因食品?這是人們關注的又一話題,這就涉及轉基因食品的標識問題,民眾希望對轉基因食品擁有知情權,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選擇。但是對于轉基因食品的標識問題說法不一,實際情況如何?教師可向學生介紹課前通過調查了解到的情況:我國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要求轉基因食品要有明顯標識。大家還關心美國作為種植轉基因作物最多的國家對轉基因食品有沒有標識,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美國的轉基因食品是強制要求標識的,另一種則說美國轉基因食品不要求標識。教師通過美國的朋友查閱了美國轉基因標識法的相關信息,了解到美國的最新轉基因標識法案于2016年7月獲國會批準,經由前總統(tǒng)奧巴馬簽字生效,但是美國農業(yè)部(USDA)要用兩年時間制定和完善具體的標識方案,并制定需要進行標識的轉基因成分含量標準。也就意味著目前購買的美國轉基因食品未必就有標識,因為具體的標識方案還在制定中。將這些法律法規(guī)在課堂上給學生介紹,既滿足了學生的知情權,也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當然也可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來給大家反饋。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相應法規(guī),滿足知情權,增強法規(guī)意識。
3.8 暢談收獲 反思總結 讓學生針對前期調查研究和本節(jié)課的學習,總結收獲和感悟,教師隨機選擇5名學生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收獲和感悟。每個學生的收獲各不相同,學生大多談到了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會了用批判性思維分析和評價社會性問題,理性看待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談收獲和感悟的方式進行課堂總結,有利于引導學生思考,不僅給學生以表現(xiàn)機會,有效調動學生參與,同時也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再生成,因為所談內容不是教師預先設定的。
“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作為社會性議題具有多元性、情境性特點,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價值觀作出相應的抉擇與判斷,如何讓學生面對爭議性較大的社會問題進行理性分析,作出正確的評估,教師教學中不僅要給予方法的指導,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思考、討論、表達的機會。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學生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分析各方觀點和證據(jù),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通過辯論進一步檢驗自己觀點的合理性。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運用證據(jù)和邏輯對社會性議題進行思考和展開論證,應變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得到加強,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有效訓練,增強了合作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養(yǎng)成用辯證的眼光看待社會性問題的良好習慣,為繼續(xù)學習和走向社會打下必要的基礎。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普通高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研究”,No.BHA16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