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
一、引言
《大學英語基礎教程》這本書是由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的老師進行編制,專門針對我國少數(shù)民族和邊遠地區(qū)大中專院校入學時英語水平略低的學生。在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蒙授公共課慢班的學生和預科班文理班均使用此教材。雖然這本教材的使用范圍不廣,但是他對于蒙授學生有及其重要的意義,因為教材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于蒙授大學生,他們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對于教材有很大程度的依賴性。所以對于他們所使用的教材進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對這本教材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評價,旨在檢測這本教材是否符合學生學習的層次以及是否能夠得到推廣。
二、文獻綜述
國內(nèi)外,許多研究者對各種類型的英語教材進行了不同層次的分析,并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在知網(wǎng)中采用主題檢索輸入英語教材分析,可以檢索到1142篇文章,這些文章主要針對英語教材的對比分析,初高中英語教材內(nèi)容的分析與評價以及對大學英語教材等的一系列分析。關于教材的評價有從整體上進行評價,包括內(nèi)部評價和外部評價。也有學者對教材其中一個方面的評價,例如教材的文化內(nèi)容分析,教材多模態(tài)分析,教材寫作或閱讀板塊等的評價以及教材的需求分析。部分學者還結(jié)合了跨文化分析角度,語篇分析角度,文本分析角度,以及話題興趣等角度對教材進行分析。
三、教材結(jié)構(gòu)
《大學英語基礎教程》一共分為兩冊,供學生上下兩個學期進行學習。每冊均有八個單元,每個單元均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每個單元共由四個部分組成:聽與說、閱讀(A和B兩篇)、語法以及文化意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主要是圍繞某一話題,展開交際對話和相關文章,使學生依據(jù)兩個文本材料,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分組討論,也可進行角色朗讀;第三部分主要針對語法部分進行詳細講解。第四部分是對學生文化意識。
第一部分為Listening and Speaking,在每個單元的首頁都配有一張圖片,圖片主要引出整個單元的一個主題。這一部分包括兩個對話,對話后會有speaking activity,要求學生對所學句型進行運用和練習。第二部分為reading,也是整個單元最核心的部分,這部分一共包括兩篇文章,一篇為精讀、一篇為泛讀。課文的詞匯長度會因?qū)哟尾煌杂胁煌?,第一冊書的課文一般在300字左右,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朗讀練習、文章改寫或縮寫篇章,同時要熟練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語言點,并能夠獨立分析長難句。兩篇文章均設有pre-reading question,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課文主題有一定的了解。在每篇文章后均有New words and expression,Vocabulary 按照在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并注釋有音標、詞性、以及漢語意思,例如:在第二冊第一單元Passage A中knight一詞,[nait],n. 騎士,爵士,武士,這是學生必須掌握和學會應用的詞匯和短語。之后設有reading comprehension 和language use用于對知識的鞏固。文章后所設題型多樣,從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本套教材以基礎內(nèi)容為主,非常適合英語基礎比較差的學生進行初期的學習。課文中會按難易程度對內(nèi)容進行排列,學生可以通過測試來了解自己對文章和單詞的掌握情況。在每單元的最后都會有關于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視文化的滲透,所選文章展示了大量的文化方面的信息。
四、教材評價
從這本書的設計目的及出發(fā)點來說,這本書的設計及出現(xiàn)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很多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一般的教材超出他們的現(xiàn)有水平,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從這個角度來講,本系列教材設計入微,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教師的教學實際。這這本書中閱讀字數(shù)相對較少,話題比較貼近生活,這些都為學生的學習降低了難度,讓學生不至于有太大的挫敗感。但是,這本書所選取的話題相對來說比較陳舊,教材所采用的文章過多考慮的是詞匯語法,以及句子分析,所以文章提供的信息量不夠新,不能完全做到與時俱進,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
五、研究建議
這本教材可以考慮在閱讀下方進行生詞和一些重點詞語和搭配的標注解析,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便于學生進行自學和進行參考,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樂趣,引導學習自我學習的意識。關于每篇閱讀的話題以及題材的材料方面,應該與一定的文化意識,應該讓學生盡可能地接觸到不同體裁體現(xiàn)出的真實的語言,身臨其境地感受英語國家人們的生活情景、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這樣都有助于學生更加真切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學習起來更加有代入感。閱讀材料在保留經(jīng)典篇章同時也要及時更新,呈現(xiàn)給學生更為貼近現(xiàn)實生活和時代性的內(nèi)容。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閱讀要選取一些具有中西方文化的對比,不僅介紹西方的思維方式、文化方面的內(nèi)容,而且要融入中國的主流文化要,加強對中國本土文化的弘揚和傳承。這樣有助于學生領會不同國家語言和文化的魅力,提高民族意識和拓展國際視野。
盡管這本教材是針對大學生的,但是教材可以增加一些配圖與文章密切相關根據(jù)“情感過濾假說”,教材可以在版面中留出一定的空白使學習者感到輕松;教材中的課文和插圖可以與學習者本民族文化相關,使學習者感到更加親切;而且此套教材沒有涉及到聽力部分的內(nèi)容,盡管使用此書的使用者基礎較差,對聽力的接受能力有限,但是本書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符合學生基本情況的聽力文本,為學生之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六、結(jié)論
通過本文,希望能夠豐富教材選擇和種類,為教師更好使用該教材以及教材編寫者更好修訂教材提供參考,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閱讀學習材料,促進閱讀能力、語言知識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的發(fā)展。通過對這本教材的分析,這本書的確彌補了教材領域的空白,使教材的種類更加非富多彩,可供學生和教師進行使用和學習。盡管這本書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但是這本書的作用和實用性是不可忽略的,對于偏遠地區(qū)已經(jīng)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這本書是值得進行推廣和普及。
【參考文獻】
[1]戴波.《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評估[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S4).
[2]李順臣.新視野大學英語教科書的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J].重慶: 西南大學,2011.
[3]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版[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4]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4(2版)[M].北京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5]Ellis,R.The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J].1997.
[6]高等教育教材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項目組.教材質(zhì)量評估指標體系研究與探索[J].國大學教學,2002.
[7]徐海波.關于評估中國大學英語教材的建議[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