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成
花樹知春不久歸,百般艷紫各芳菲。
彩云嶺的那片映山紅,花開一年不敗,敗后一年不凋,凋后一年不枯。傳說從遠古就一直開在春風里,閱盡世事滄桑,飽受風霜洗禮,長久遙望,只是為了某一天的不期而遇,當寶清作協(xié)的一隊人馬手擎紅旗迎風站在花海時,那寂寞了年年歲歲的花兒,瞬間著了靈氣,漫山遍野的映山紅跳起舞來?!皫X上開滿映山紅……”的歌聲響徹山谷。
悠揚的歌聲彌漫開來。一路賞花人順著歌聲尋找歌者。在一簇開得正旺的花叢中,有六七位身披七彩絲巾的仙女在翩翩起舞。舞姿婀娜搖曳,歌聲婉轉情深。大家隨即聚攏來。轉眼間,七仙女揭開面紗,唏噓聲、贊嘆聲連成一片。誰又能相信,這群花間舞女,精致的臉上寫滿人間苦海滄桑,一臉絲絲縷縷交錯的紋路,恰如映山紅的花蕊燦爛清晰明媚,灰白的頭發(fā)寫滿生活的艱辛,豐潤性感的紅唇燦燦的,飽經(jīng)歲月磨難的眼神依舊閃著灼灼的光……
“舞在鮮花里……”我在驚詫之余脫口而出。這些年近花甲的奶奶們,居然可以頭頂七彩霞光,腳踏落英繽紛一直舞在春風里。圍觀者越來越多,贊嘆聲不絕于耳。
陽光、鮮花、掌聲……誰說只屬于年輕人?她們在天然的舞臺上一展歌喉,盡情舞蹈。繁花碧樹蝶翩躚,燕低語,不覺自慚形穢。她們分明是要把那些艱苦、枯燥、憂傷、饑餓歲月里失去的美好華年,在此刻一一找回。純情浪漫中優(yōu)雅從容;嫻熟輕盈中幸福自信,恰如《芳華》中的青春舞者,一路花開,一路芬芳,一路燦爛,直到垂老終謝幕。
映山紅又稱達子香、興安杜鵑,像一樹梅長在寒冬里,根深植于貧瘠的土壤,迎著寒風獨自長成一棵樹的模樣。當年的“梅癡”陸游,因為梅花情節(jié),寫有100多首關于梅的詩。每到一處他必先去訪梅如訪故人。如果在那時陸游恰好遇見彩云嶺的這片映山紅,那一定也是最好的時光。他曾這樣贊譽梅:在其氣節(jié)、操守、風骨、格調高標獨舉,先天下而春,玉潔冰清,霜雪節(jié)操,素質貞心。不隨俗,自淡然,不爭艷,獨有香。難道這不正是映山紅的品質么!
這片映山紅錯過了陸游,也錯過了那些渾然天成、流傳千古的詩,但她卻見證了寶石河畔遠古先民們依山而居,依河而生,繁衍生息的生動畫面;也見證了寶清縣第一個抗聯(lián)黨支部在這里成立的激動時刻。英雄們的鮮血染紅的映山紅,更加芬芳絢爛。
這片映山紅一直默默靜守著這片黑土地;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經(jīng)歷了槍林彈雨,依然傲然屹立,不卑不亢;在和平年代不斷遭遇無端采伐,任意蹂躪,依然頑強成長,努力豐盈,直到此刻,靈秀的映山紅熏染一朵詩行,入了紅塵又見今生,終覓到屬于她自己真正的家——彩云嶺公園。
這片艷紫的映山紅就像寶清的一張名片,苦苦熬過幾個世紀的漫長寒冬,在料峭的寒風,枯乏的時光里,聚集周身的無盡能量,只為在此刻,把最美的容顏,獻給那些懂她、愛她、惜她的人們。那些花兒嬌艷的笑臉,在漸行漸遠的歌聲里依然金燦燦的。
天邊的烏云也知趣得慢慢散開,湛藍的天空深情地俯視著這片悠然的花海,與映山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青松,新綠新綠的生機盎然、偉岸挺拔,耳邊飄過清脆的鳥鳴伴著花香,把心填滿。站在彩云嶺的最高處,蜿蜒盤旋的寶石河如一條銀色的彩帶,滋養(yǎng)著這片蔥蘢的映山紅??v橫交錯的黑土地把山緊緊包繞,虔誠膜拜。公路上的賞花車輛排成長長的陣容,聲勢浩蕩。太平村的志愿者們在維持秩序和撿拾山上的垃圾。一路路的賞花人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從山谷到嶺上再輾轉到花海深處,一縷清風徐來,吹過青春華年,花開花落,鳥飛鳥唱,它們是那么無拘無束,真實自然。無論峭壁還是崖端,一樹花還是一棵樹,這就是她們快樂的家園,不計較,不貪婪,不攀比。世世代代,時時刻刻都活成一樹花的心態(tài)。在這人山人海的花叢中,人、花、山融為一體,讓人進入了似花非花、似我非我的禪意境界。忽然遠處的歌聲再一次響起,抑揚頓挫中,在春澗中幽鳴,這歌聲是活潑的,陽光的,向上的;這花海是靈動的,鮮活的,澄澈的,是流沛于天地間的一股精氣神。
夜里,睡夢中我如一陣風飄向那片花海,柔軟的月光下,靈動的花兒呢喃細語,不知是花兒醉了,還是我醉了,頃刻間,我融入了花的世界,漸漸地變成一株艷麗的映山紅,披著七彩霞光,踩著如水的月色,超然起舞。“若要盼得紅軍來,嶺上開滿映山紅……”,歌聲再一次彌漫星光燦爛的彩云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