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莉
(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yī)院南區(qū)醫(yī)院手術室 許昌 461000)
舒適護理是臨床護理當中的一種護理模式[1]。是指通過相關護理措施降低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的心理不適感,達到愉悅舒暢的心理狀態(tài),是以患者為本的新型護理模式[2]。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臨床手術治療的方式得到日益廣泛的認可。而手術方式最易引起患者強烈的心理、生理應激反應,焦慮、緊張或身體不適可能直接影響手術療效。如何提高患者手術室內的舒適度是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重要課題。為此,本院在手術室開展舒適護理,并取得了理想效果,現(xiàn)將詳細情況總結如下。
選取本院手術室2015年1月~6月間應用舒適護理前護理的38例手術患者作為常規(guī)組,選取2015年7~12月間應用舒適護理后護理的38例手術患者作為舒適組。常規(guī)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為18~72歲,平均(42.61±11.35)歲;外傷手術12例,婦科手術11例,胸外科手術4例,泌尿外科3例。舒適組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為18~73歲,平均(42.68±11.59)歲;外傷手術11例,婦科手術9例,胸外科手術5例,泌尿外科5例。兩組一般資料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全部入選患者中均排除意識功能障礙患者。
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常規(guī)術前準備,向患者說明體位及術中注意事項,常規(guī)術中護理等各項基礎護理措施。
舒適組于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應用舒適護理,術前調查,于術前查閱患者病歷,咨詢主管醫(yī)師了解患者具體情況包括疾病診斷、手術相關信息、相關檢測結果、用藥史、過敏史、相關疾病史等;對患者進行訪視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民族習慣、身高體重、職業(yè)、文化程度以及個性化要求等;通過溝通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制定詳細的手術室護理計劃。術前宣教,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藹親切的態(tài)度向患者與家屬說明手術治療的優(yōu)越性,說明手術的安全性以及真實的成功案例,介紹術中可能出現(xiàn)的異常感覺以及安全措施,術中可能發(fā)生的意外及處理預案,講解并示范術中配合方法。心理干預,傾聽患者主述,耐心的解答患者疑問,說明相關不適感覺的護理方法及能夠緩解的程度,介紹相關手術設備避免患者進入手術室時恐慌,對于有特殊要求的患者在不影響手術過程的情況下盡量給予滿足,不能滿足的向患者說明情況爭取患者理解。術中舒適護理,對手術室的室溫、濕度等進行調節(jié),患者進入手術室時主動親切的與患者打招呼,減輕患者緊張情緒,相關手術準備護理動作輕柔、穩(wěn)定、準確、嫻熟,細致觀察患者狀態(tài),主動詢問,并給予相應處理,例如體位調整、增加墊子、增加保暖毯等,使用藥棉對口唇進行滋潤,通過撫摸、輕拍、輕握等肢體語言鼓勵患者,指導患者以深呼吸等方式緩解緊張感,與患者進行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減輕痛感、不適感[3]。術后回訪,手術完成后,將患者護送回病房,途中對患者給予嚴密體征觀察,與病房護士進行詳細全面交接,術后2d時回訪,向患者與家屬說明手術情況,術后注意事項,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術后指導,傾聽患者與家屬的問題,給予詳細明確的解答。
兩組均于術前以SAS焦慮自評量表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以得分>50分為焦慮評定標準,得分越高表明焦慮程度越嚴重;觀察患者血壓、心率變化情況,以血壓指數(shù)升高≥30mmHg,心率加快>20%為異常標準;術后由患者評定對手術室護理的滿意程度。
將兩組觀察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計數(shù)資料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等組數(shù)據(jù)采取秩和檢驗,使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
舒適組患者中血壓異常率13.33%,心率異常率26.67%,SAS評分為(48.95±13.29)分;常規(guī)組患者中血壓異常率36.67%,心率異常率56.67%,SAS評分為(58.27±16.58)分。舒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明顯性差異,見表1。
表1 心理狀態(tài)評估對比表
組別SAS(分)血壓異常n(%)心率異常n(%)常規(guī)組58.27±16.5811(36.67)17(56.67)舒適組48.95±13.294(13.33)8(26.67)χ2/t2.4024.3565.554P<0.05<0.05<0.05
舒適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Z=-5.042,P<0.01,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差異性,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統(tǒng)計對比表n(%)
組別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常規(guī)組3(10.00)13(43.33)14(46.67)16(53.33)舒適組21(70.00)8(26.67)1(3.33)29(96.67)Z-5.042P<0.01
舒適護理是以常規(guī)護理為基礎,在操作過程中以患者感受的舒適性與滿意度為主要目標的護理模式[4]。舒適護理所追求的是讓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與社會統(tǒng)一和諧,包含生理、心理、靈魂與社會4個方面的舒適體驗[5]。手術操作、手術室環(huán)境以及孤獨感都是手術患者的應激反應根源,可使患者發(fā)生較為強烈的心理、生理應激反應。相關應激反應對于內分泌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均構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從而可對麻醉、手術的正常進程以及最終效果造成不利影響。
常規(guī)手術室的護理以手術室內配合實施手術為主,屬于程序式的護理過程,而舒適護理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還需要對手術與麻醉過程給患者帶來的心理生理壓力及相應反應進行干預,并且將護理延伸至整個圍術期,將護理地點從單一的手術室向患者病房內延伸。于圍術期與患者與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從專業(yè)角度以患者更易接受更易理解的方式進行手術知識教育與指導,正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于術前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從而緩解患者的焦慮與緊張情緒。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舒適護理,可使患者感到人文關懷,在手術室內不再感到孤獨而仿佛有親人在身旁防護,從而使患者從心理上得到了安全感,增強了患者的信心。舒適護理不是簡單的護理質量提升方法,而是從以“以治療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護理理念的重要變革措施。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舒適組患者的緊張情緒與焦慮癥狀得到有效緩解,由于術前準備與宣傳充分,使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后血壓升高與心率加快的均不顯著。術后滿意度調查結果表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組,護理總滿意率達到96.67%。舒適護理是一種護理理念,不局限于某些方式方法,而是職業(yè)責任心與關愛患者的具體體現(xiàn)。
綜上所述,通過應用舒適護理,全面提升了手術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滿意程度,并且有效的緩解了患者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使患者在術前的血壓與心率變化幅度較小,減小了緊張、焦慮心情對手術的影響。因此,建議于手術室的護理工作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