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蘇軾,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大詞人、書法家,可歷史中的東坡先生,還有一個有趣的身份——美食家。現(xiàn)如今,帶有“東坡”字樣的菜有很多,比如“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羹”,等等。雖然屢次被貶,但每來到一個新地方,蘇軾都能憑借美食家過人的觀察力和創(chuàng)造力,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來。他經(jīng)常自己動手,研究制作最便宜、最好吃的美食。正是因為這些署名為“東坡”的美食,都十分接地氣,所以才被百姓們追捧了千年。
在“東坡菜”中,最有名的要數(shù)“東坡肉”了。相傳,蘇軾在黃州做官時,發(fā)現(xiàn)當?shù)氐呢i肉特別便宜。“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苯?jīng)濟不富裕的蘇東坡卻發(fā)明了做豬肉的好方法:少放水,文火慢煮。如此一來,蘇東坡不但改善了自己的生活,還為后世留下了一道名菜。
【點撥】
面對屢遭貶謫的坎坷命運,蘇東坡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自甘墮落,而是立足生活,走到哪里就為哪里的百姓做好事,還充分利用各種其他人沒注意的食材,烹制出上等佳肴。這種樂觀、達然的生活態(tài)度讓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