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昂納多·達·芬奇的才華可以歸因于他的左撇子、他對細節(jié)的細致關注和他對藝術、科學和光學的廣泛研究。但一項新研究表明,他視力中的一個間歇性缺陷或許也有助于他完美地捕捉三維形態(tài)。
倫敦大學城市學院的克里斯托弗·泰勒教授研究了兩幅雕塑、兩幅油畫和兩幅素描,這些作品要么是自畫像,要么是以達·芬奇自己為模特的。在每種情況下,眼睛中瞳孔的排列都相差13.2度,這表明達·芬奇患有一種被稱為“外斜視”的斜視癥狀,即一只眼睛直視一個物體時,另一只眼睛則注視旁邊。它也被稱為“立體盲”,妨礙人們將來自每個視網膜的獨立圖像結合在一起,從而產生深度感知。
然而,這種狀況被認為對藝術家極為有用,因為它使他們能夠從二維視角來看待三維世界。因此,與視物為三維視角的人相比,他們在紙上畫出這個世界更容易。
泰勒教授說:“外斜視的出現(xiàn),尤其是間歇性的,可能是達·芬奇能夠在平面畫布上大顯身手的原因。當眼睛直視時,間歇性外斜視通常會產生良好的立體視覺。但當眼睛斜視時,立體視覺就會消失,壓抑斜視眼睛的知覺。因此,這種情況對畫家來說相當方便,因為用一只眼睛觀察世界可以與繪制的平面圖像進行直接比較?!?/p>
約有十分之一的人是立體盲,其效果類似于許多畫家所用的一種技巧,即閉上一只眼睛,試圖從兩個維度看世界。立體盲的藝術家被認為關注物體形狀和物體周圍“負”空間的能力更強, 在把三維世界描繪成平面圖像時占據(jù)優(yōu)勢。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