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晚,備受吃貨們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部正式開播。其實,一些貪腐官員也鐘情于吃喝,許多官員被拉下水,正是從吃吃喝喝開始,最終演變成了“舌尖上的腐敗”。
周本順花百萬公款請名廚
2016年,在中紀委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第一集中,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吃喝的細節(jié),引發(fā)輿論關注。
周本順出身貧寒,也是從基層做起,一步步成長為高級領導干部。權力的提升也意味著風險和誘惑的增長,然而周本順并沒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熱衷于結交各路“朋友”,享受著各式人等的熱情圍捧,最終身陷其中。
據(jù)悉,周本順調任河北后,按規(guī)定應該入住省委統(tǒng)一提供的周轉房,但他對周轉房的條件不滿意,而是看中了一座二層小樓,上下共16個房間,面積800多平方米。周本順要求把它重新裝修,供自己居住。
除了他之外,這座房子里面住著他的秘書、司機,然后還有兩個保姆、兩個廚師。兩個廚師都是從湖南選的,專為照顧他的口味特意安排的。而這些保姆和廚師的工資兩年多以來達到上百萬元。
陳安眾只喝5000元以上的洋酒
有媒體曾報道過,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陳安眾喜歡喝洋酒,且只喝5000塊錢以上一瓶的,常在賓館玩到凌晨三四點。
陳安眾被查處也正是因為“好酒”。早在2013年5月,中央第八巡視組進駐江西,剛開始面上談話并沒有發(fā)現(xiàn)很有價值的線索。于是,巡視組拓寬談話范圍,加大個別談話力度。“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安眾愛喝酒,交際面很廣。”斷斷續(xù)續(xù)中,巡視組聽到這樣一些議論。
“陳安眾有個毛病,愛喝酒,喝完酒還喜歡找女孩子跳舞、去桑拿洗個腳……”有萍鄉(xiāng)干部群眾這樣反映。隨后,巡視組又趕到其擔任過市委書記的九江市“挖”情況。經(jīng)過深挖細查,發(fā)現(xiàn)原來他喝酒吃飯都有老板當“錢袋子”。巡視組及時將問題線索移交中央紀委,陳安眾嚴重違紀違法問題很快就被查實。
張建津吃一米長的鱷魚尾
天津市醫(yī)藥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津在《永遠在路上》中自述,自己和私企老板在一起時,經(jīng)常吃活的龍蝦、鮑魚、海參、東星斑魚。至于吃法也有講究,“這些魚有的原來是清蒸,后來就是吃火鍋”。
2014年張建津因公務出訪意大利,期間正逢他過生日,陪同的老板在米蘭一家高檔餐廳為他慶生,“聘請外籍名廚,吃高檔西餐喝名牌洋酒,花費上萬歐元”。
有一次張建津到香港開會,還曾品嘗過私企老板為他安排的“鱷魚尾”晚宴。“給安排了一條鱷魚的一個尾巴,那條尾巴應該很大,差不多有一米長,當時擺的是整個帶形的,也很好看?!睆埥ń蛘f。
此外,張建津“隱蔽吃喝”也有高招,除了用礦泉水瓶裝茅臺,他還讓醫(yī)藥集團一家下屬單位把會議室改造成了臨時餐廳。在臨時餐廳里,張建津會指示下屬采買一些海蟹、遼參等海鮮食材,請來餐廳的專業(yè)大廚,現(xiàn)做大餐,現(xiàn)場進行吃喝。
特權勾兌出舌尖上的腐敗
此類舌尖上的貪腐并非個例,山西國信投資集團原董事長上官永清生活奢靡,長期飲用從韓國空運的牛奶;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董事王天普一頓飯喝掉8瓶茅臺7瓶紅酒,消費4萬多元;江蘇省委原常委、南京市委原書記楊衛(wèi)澤經(jīng)常出入豪華場所接受宴請,是一名“茅臺酒愛好者”,就喜歡喝茅臺,特別是年份茅臺……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稱,“舌尖上的腐敗”本質就是特權腐敗,都需要權力的勾兌或交換。而當貪官以“小意思”“吃點喝點沒什么”自我安慰和開脫的時候,就基本已經(jīng)失去了心理防備。從這個意義上講,從“舌尖上的腐敗”到肆無忌憚的貪污受賄只有一步之遙,所謂“一步踏空,萬劫不復”。
(綜合《法制晚報》《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