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揚帆
“臉生干部”,特指“干部不了解群眾、群眾不了解干部”的現(xiàn)象。“臉生干部”有三大特征:有干部不熟悉基層的,有群眾不熟悉基層干部的,有工作出不了機關門的。所有這一切,都劍指基層干部作風不實的病灶。
群眾的智慧是無窮大的,散見于精妙的語言中,蘊藏在生活的細節(jié)里?!澳樕刹俊钡某霈F(xiàn),根源還在于一些干部群眾觀念不強,對基層感情不深,宗旨意識不牢。
“臉生干部”源于“經(jīng)歷淺”?,F(xiàn)在的年輕干部,大都是出了家門又進校門,出了校門又直接進入機關門的“三門”干部。還有的干部久居城市,對農(nóng)村工作和生活不熟悉,勢必造成進不了門、搭不上話、入不了心的情況,甚至出現(xiàn)“想當然”或者認識偏差。出現(xiàn)這些問題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正視問題、補齊短板,對年輕干部、“三門”干部有針對性地加強鍛煉培養(yǎng),并不是難以攻克的難題。
“臉生干部”源于“不實干”。世界上就怕“認真”二字,認真是一種負責任的態(tài)度,是一份應有的擔當。工作實績如何,要看群眾是喜是憂。恰恰在此處,照出了“臉生干部”身上的問題和短板。群眾不熟悉基層干部,這是對某些干部作風漂浮的諷刺,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不實的注腳,如果推進工作僅是滿足于“上下級動嘴、社區(qū)里跑腿”,這種工作必然影響面有限,與群眾的粘合度不高,更談不上改進和提高。
“臉生干部”源于“機關病”。深入基層、與群眾交流是一門大學問,基層是最好的課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僅是坐在機關大院里面“坐而論道”“電話調研”,是不可能了解掌握到實情的,工作更談不上落地生根,最終只能看似熱熱鬧鬧、實則冷冷清清,好事干不好、大事抓不牢,工作走不出機關門,進不了百姓門。問題的病灶就在于高高在上、脫離群眾的機關病。
“臉生干部”是支流不是主流。只要在干部成長路徑、工作推進方式、工作作風養(yǎng)成等方面綜合施策、標本兼治,是可以扭轉的。與此同時,“臉生干部”的問題不容忽視,必須謹防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應該進一步優(yōu)化年輕干部成長路徑,切實加強作風專項整治,持之以恒反“四風”、轉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讓“臉生干部”在基層的大課堂中盡快補齊宗旨意識這堂必修課。
(摘自《人民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