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a Vanderkam
一位作家?guī)椭畠旱膶W校圖書館售書募款。他請假一周籌備這個活動,得到了很多樂趣。他花時間陪女兒和她的朋友,幫助并鼓勵孩子們讀書。
但售書活動只募到150美元。如果他那一周去工作,能掙很多錢,都可以捐給圖書館。問題在哪里?
他與人討論,他是否做了正確的事情。當他要求我為此寫篇文章的時候,我告訴他,我并不認為這一定是個非此即彼的選擇。或許他在那一周能做一點工作,也可以找另一位家長幫忙,這樣就能既貢獻了金錢,也貢獻了時間。
但這個事情意味著一個有趣的、我們很多人都不會問的問題:我們應(yīng)該怎樣看待我們不工作的時間?對我們來說,它用金錢衡量的實際價值如何?還有,這很重要嗎?
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我在研究和撰寫一本關(guān)于金錢的書,通讀了很多個人理財著作。許多大作似乎不怎么重視閑暇時間,作為一個精于財務(wù)的人,在不工作的時間里,應(yīng)該仔細翻查優(yōu)惠券流通、把衣服搭在曬衣繩上晾干,自己做肥皂和洗衣劑,或者逛三個店鋪比價,以期得到最好的價格。
我明白為什么這個推理思路很流行。至少在過去,把業(yè)余時間變成錢并不那么容易,所以正常工作以外的時間,基本上價值被定為零。但這顯然是不真實的,如果是真的,你會以每小時一美元的價格接受一份兼職工作。畢竟,你放棄的只是閑暇時間——用來放松、與家人互動、鍛煉身體、當義工的時間。既然我們大多數(shù)人不會做這筆交易,我們對休閑時間的估價肯定要比這個高。
我們賦予閑暇時間的價值,是我們的收入、我們對工作的喜愛或厭惡程度、我們生命中其他優(yōu)先項、以及我們目前工作得到的工資的復雜函數(shù)。那些工作很少的人不太可能重視額外的一小時閑暇時光。而那些工作時間很長的人,會非??粗剡@一小時休閑的價值——而且,或許因此會愿意付出額外的干洗費用,讓她們有時間去跑跑步。
重要的原因是,心里對時間有個粗略的定價,會幫你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如果你把閑暇時間的價格定為每小時30美元,那么驅(qū)車15分鐘拐去另一家洗衣店節(jié)省幾塊錢大概不值得。
當然,除非你真的很喜歡那家干洗店,享受每次與老板打招呼的感覺。你想要跟她保持業(yè)務(wù)關(guān)系,所以你愿意付出溢價——就像父親在學校圖書館的例子,他真的很看重教導孩子的東西。對他來說,花時間當志愿者比掙錢(盡管圖書管理員是否同意是另一個問題)更有價值。
有的閑暇時間比別的空閑更有價值。但即使很難用價值衡量的東西,以這種方式思考也能幫助我們在那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上浪費時間。
你的閑暇時間價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