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內蒙古包鋼醫(y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高血壓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見高危病癥,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嚴重威脅老年人的生命[1]。隨著我國人口平均年齡的日益增大,預防高血壓以及對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十分重要,得到各方關注。我院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采用社區(qū)護理,研究其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1月接受社區(qū)護理的老年高血壓患者102例作為研究對象,利用抽簽將其平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1例。其中,對照組男34例,女17例,年齡56~74歲,平均年齡(65.2±4.6)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3.7±2.2)年;觀察組男35例,女16例,年齡55~76歲,平均年齡(66.0±3.9)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3.4±2.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實施普通護理。定期測量血壓;進行康復性訓練;均衡飲食;進行高血壓相關知識講座。
1.2.2 觀察組
實施社區(qū)護理。具體如下:(1)心理指導。與患者家屬配合,排解患者心理負面情緒,使其積極向上,用于對抗疾病。(2)健康宣教:采用一對一健康宣教,發(fā)放相關疾病手冊,爭搶患者專業(yè)知識,具有一定自護能力。(3)飲食護理。遠離糖分過高食物,合理攝入蛋白質能有效降低血壓。(4)康復運動:適當進行有氧運動,根據患者的不同,制定針對性方案。(5)定期隨訪。定期進行電話或者上門回訪,查看患者病情以及用藥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生活質量評分[2]:采用SF-36生活質量評價量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共分為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領域和物質生活,每項均為100分,且分數越高,生活質量程度越高。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x±s,分)
在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普查中發(fā)現[3],多數老年高血壓患者缺乏相關性知識,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導致多數老年人沒有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只能通過高血壓發(fā)生與否來判斷自身是否需要進行服藥。此外,大多數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習慣較差,常見為飲食不規(guī)律、營養(yǎng)不均衡、攝入糖分過多、缺乏適當運動等,這些因素長期得不到糾正改善,會逐漸對血壓造成影響,使其不能趨于正常水平,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并引發(fā)高血壓,為自身帶來嚴重危害。
老年高血壓患者自護能力差,健康意識弱,提高自我防護意識迫在眉睫。據相關文獻資料研究顯示[3],老年高血壓患者多數對高血壓及其并發(fā)癥沒有具體概念,且自律能力差,很多不健康生活習慣維持時間過長,導致生活質量嚴重下降。普通護理過于籠統(tǒng),缺乏針對性,并不能對所有患者做到優(yōu)質護理。社區(qū)護理從細微入手,改變患者的不良習慣,提升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本文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采用社區(qū)護理發(fā)現: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社區(qū)干預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了高血壓發(fā)病率,減輕了自己的痛苦及社會負擔。與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社區(qū)護理大大提升了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各項生活能力,改善了生活質量,有助于患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