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娜
父母、保姆,本是兩個不同的角色,但在現實生活中,這兩個角色的區(qū)分越來越不明晰,有的家庭竟然把兩個角色畫上了等號。是形勢所逼還是心甘情愿?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無論是哪種情況讓父母成了保姆,都不是社會所提倡的和諧家庭關系。
保姆式父母,在如今的家庭關系中普遍存在。一個三世同堂的家庭里,老人照顧著兒子一家三口的生活起居,經常已經做好飯了,但兒子一家回來后看一眼說沒胃口,老兩口接著下廚房做新的,孩子們吃完后轉身就走,老兩口則收拾餐桌,洗鍋刷碗。這些事情在每個人周圍都有可能發(fā)生,很多父母以愛孩子的名義,最后把他們變成只想著享受、索取,不懂感恩,非常自我的人,而父母在他們眼里不被尊重,更像是保姆。
其實,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在告訴我們,把有崇高含義的父母身份變成保姆的正是我們當父母的,每個父母都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應該為孩子操心,能動就要幫,看到孩子家庭幸福、事業(yè)有成,這個當保姆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心靈安慰。還有,看到身邊的人都在照顧孩子,同齡人相互之間的交談,這些都會產生示范效應。另外,來自內外的壓力也讓父母在成為保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若不給兒子帶孩子,兒子無法安心工作會責怪父母不幫忙,親戚朋友也會評價自己自私。而這些心態(tài)也導致父母在做保姆的過程中產生三種情緒:心甘情愿,不停抱怨,心里憋屈但不敢外露。這樣看來,若是心甘情愿,只是體力上付出,尚可接受,但見誰都抱怨,或心里有啥不痛快的還說不出口,長此以往會對老人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
近幾十年來,我們的家庭結構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模式,這使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從孩子當年的入學、升學到工作,從買房、買車到結婚、生子,父母皆未雨綢繆。殊不知我們的孩子根本沒感覺到父母的照顧與付出,即使感覺到他們也認為這是理所應當。因此,我們該放手時就要放手,不然后代永遠不知道獨立,不知道他們自己的義務。如果您在心理上排斥給孩子當保姆,那么就更不能猶豫了。年紀大了,長期壓抑自己損壞了身體,這也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到那時,不要說您給孩子當保姆當不成,孩子還得請保姆照顧您,仔細想想,您這是在幫孩子還是在拖孩子后腿?
王女士 62歲
誰也想不到一個兩個孩子的媽媽竟然每天都能睡到中午12點,這個神奇的媽媽不是別人,而是我的女兒,這一切都是我這個“保姆”造成的。
幾年前,女兒和女婿結婚,為了讓女兒有個舒適的環(huán)境,我從積蓄里拿出了一部分做首付款,幫女兒、女婿買了房,貸款則由女婿用公積金償還。第二年,外孫的出生讓這個家熱鬧起來,我和老伴也從老家來到女兒家?guī)兔φ疹櫤⒆印?蓵r間一長,我發(fā)現女兒開始下意識地逃避照顧孩子,我和老伴倒成了照顧外孫的主力干將。又過了兩年,外孫女出生,我和老伴的任務更重了。
我們每天早晨6點起床,出去遛早順便買回早點。7點多,女婿起床忙碌著洗漱吃早點,我和老伴開啟輪流照顧孩子、做家務、買菜的模式。到了下午5點,我開始準備晚飯,以便女婿7點到家準時開飯。晚飯至少要比午飯多炒一個菜,還得考慮到女婿的營養(yǎng)補給。一是女婿飯量大,二是女婿是家里經濟的主要來源,為了多掙點兒奶粉錢,他在外面接了私活,隔三差五就在家熬夜,營養(yǎng)一定得跟上。晚飯后收拾廚房,給外孫、外孫女洗澡,再把哄好熟睡的外孫、外孫女送到女兒的房間。一天忙碌下來,我和老伴感到精疲力盡。
女兒有了我們老兩口的幫忙,整天就合計著網購,有一次我正在給外孫女換紙尿褲,這時門鈴響了,多半是老伴帶著外孫買菜回來了,分身乏術的我讓女兒去開門,可女兒卻說自己在網上秒殺洗發(fā)水,走不開。類似的情況每天都在循環(huán)上演:我和老伴照料孩子的起居,女兒除了偶爾幫忙照顧外,多數時間不是上網購物就是看電視劇,孩子哭鬧時只會說“媽,孩子哭了”,然后繼續(xù)盯著電腦屏幕。
偶爾閑下來時,我就打開微信和老家的老姐妹們聊聊天。大家都羨慕我,說我挺享福。我承認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感受了含飴弄孫的樂趣,也曾為外孫喊出的第一聲“姥姥”潸然淚下,但我更羨慕那些可以自己支配時間的朋友,而自己只能被“綁架”著留在女兒身邊看孩子。
女兒30多歲了,我?guī)缀鯖]真正離開過她的生活,一直扮演著“保姆”的角色?,F在我和老伴年齡大了,反應、行動都比以前慢了,照顧孩子有時真的力不從心,是時候找個機會和女兒好好談談,卸下這個重擔了。自己和老伴不是奶媽、奶爸,更不是女兒的保姆,女兒只有通過自己撫養(yǎng)孩子,才能體會當父母的辛苦,才能理解父母在養(yǎng)育她時在經濟上、精神上的雙重壓力,才能真正產生責任感,才會懂得如何做父母。
單女士 65歲
每當鄰居們看到我自行車后面的大包裹,都會數落我一番。熟悉我的人都知道,那個大包裹里裝著兒子一家三口的臟衣服。每周一的上午,我都會到兒子家打掃衛(wèi)生,臨走時還要把兒子、兒媳婦和小孫女的臟衣服帶回家手洗。
有一次,我從兒子家打掃衛(wèi)生回家,剛進小區(qū)就被幾個老鄰居攔下了,她們不能理解我整天為兒子一家服務還樂此不疲,說我一天傻呵呵的。對于老鄰居的看法,我每次都以微笑應對,因為我為兒子一家干活不覺得有啥委屈。兒子和兒媳婦的工作都很忙,我退休在家閑著也是閑著,為他們分擔點家務也是應該的??!
我家就這么一個兒子,沒成家之前,除了學習,家里的大小事沒讓兒子插過手。自從兒媳婦懷孕后,我就開始照顧他們的生活,兒子從小不會干家務,不會做飯,他們每天下班后都到我家去吃,吃完再回自己家。這種相處模式一直持續(xù)到現在,如今孫女都上小學四年級了,我白天沒事的時候就想著晚上給孩子們做點啥,有時實在想不出啥新鮮菜肴,就學年輕人在網上叫外賣。
日復一日,若說自己一點怨言沒有也不現實,由于我的大包大攬,兒子和兒媳婦即使休息在家,也不會做家務,周末兩天,他們除了帶孩子學習就是宅在家里玩手機,家務活都留給我周一過去干,對于這些,我已經習慣了,也不會生氣。
可讓我不舒服的地方是,兒子很少照顧到我們老兩口的情緒,周末從來不到我家熱鬧,就像消失了一樣。我是這樣想的,平時我們老人不辭辛苦地為孩子們服務,一點怨言沒有,到了周末,孩子們也應該抽出點時間陪陪老人。其實,老人并不需要孩子在物質上滿足自己什么,就是想跟孩子嘮嘮家常,說點知心話,這種想法不過分吧?可是,在我和兒子一家的相處中,這種想法很奢侈,這些年,兒子跟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諸如“晚上吃什么”“那件衣服得手洗”之類的。在兒子的眼里,我們不再是父母,而是名副其實的保姆。
仔細想想,我和孩子的相處是有問題的,我無條件地給兒子一家解決后顧之憂,兒子一家心安理得地接受。雖然我們天天見面,但真正的心與心的溝通少之又少,甚至說沒有。這種相處的模式看似和諧,實際上是以我的犧牲為前提。我還是渴望兒子對我的付出有所回報的,哪怕是一句關心的話。
對于我的失落,老伴覺得有些矯情,也沒有道理,“當老人的能幫孩子一把最好,別總想著你都為孩子奉獻了,孩子就得圍著你轉?!?/p>
張先生 74歲
我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在他們小的時候,我們夫妻倆既要上班還要照顧三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就盼著他們快點長大,我們也能喘口氣。誰知,孩子們大了之后就面臨著成家、生子,我和老伴退休后一天也沒閑著,忙完老大忙老二,沒等老二脫手,老三就又生了孩子,沒辦法,只能一起管,這三家的孩子都在我家吃飯,再加上大人,家里就像個大食堂。
當年大女兒出嫁,我還真有點舍不得,因為她是老大,比弟弟妹妹懂事,也為我們分擔不少家務。大女兒的丈夫是個軍人,常年不在家,后來大女兒因為懷孕沒人照顧就又搬回了娘家。每天,我和老伴變著法地給大女兒做好吃的,什么活都不讓大女兒干,就怕萬一有個閃失,我們沒法向外地的大女婿交代。
日子就這么一天天地過著,忙得很充實,我有時累了就會和老伴抱怨,想不通自己為啥是個勞碌命。當然,這些抱怨也在大外孫出生的那刻起沒有了,看到下一代在自己身邊慢慢長大,那種感覺別提多帶勁了,我們老兩口再累也覺得值了。
老大的特殊情況讓我們沒辦法不管,可二女兒結婚,偏偏在我家附近買了婚房,說是為了方便照顧我們。起初,二女兒和女婿下班后就來我家蹭飯,我和老伴也沒覺得有啥不妥,反正家里做的飯菜也多,不差他們倆人的,可時間長了,大家的口味都不一樣,今天這個噘嘴明天那個提意見的,我和老伴這個郁悶啊,人家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家的兩個女兒嫁了也跟沒嫁似的,反倒多出幾個人需要我們照顧。
過了兩年,二女兒的孩子出生,又要我們幫忙帶著,還好大外孫上了小學,不用我們太多照顧了。帶完一個外孫沒理由推掉照顧另一個外孫,雖然幾次和兩個女兒抱怨我們有多累,希望他們都回到自己的小家,自己照顧自己,可咋說都沒用,孩子們都說自己有實際困難。有一次,我因為生病住院,家里的大小事情全落在老伴一個人的身上,當時真覺得我們不能再管孩子了,身體是自己的,要是我和老伴都病倒了,誰來管我們?。∮谑?,出院后,我很鄭重其事地把孩子們召集一起開了家庭會議,可沒等我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安排,小兒子開口就說女朋友懷孕了,想要結婚。人家聽說孩子結婚都樂得不行,可我和老伴卻覺得日子沒盼頭了。第二年,孫女出生,我和老伴就一起帶兩個孩子。
這些年因為家里人多,我和老伴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務,也時常和孩子們抱怨,可說多了孩子們也不在乎了。
梁女士 61歲
自打兒子結婚,我就開始忙碌起來,因為兒子、兒媳婦婚后和我們住一起,家里多了一口人也多了不少事。
原來,早餐都是湊合著吃前一晚的剩飯剩菜,自打兒媳婦進門,我家早餐的餐桌上就沒了剩飯剩菜的身影,兒媳婦說吃隔夜的菜對身體不好,沒辦法,我家?guī)资甑纳盍晳T就得改了。每天,我早早起床,先做了粥,又到早市上買主食,后來為了衛(wèi)生,自己也嘗試著做些饅頭、包子之類的面食。兒子知道我原來在吃飯的事情上不是很講究,也不會做,曾和我說起他們想搬出去單過,一來我不用那么累了,二來他們也好有自己的空間。可我自從有了兒子,生活的重心全在他身上,對兒子的依賴甚至超過了老伴,若是兒子離開我,我恐怕會得病。后來,我沒有同意兒子的想法,即使伺候小兩口累點,也不愿意他們搬出去。
實際上,兩代人同在一個屋檐下,即使雙方都很明事理,也避免不了會有小摩擦。有一次,我打掃房間的時候看到兒子的房間里有臟衣服,想也沒想就拿出來洗了,當時就合計孩子工作挺累的,能干就幫著干點吧,好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墒沁@好心不僅沒換來一聲感謝,還惹得兒媳婦跟兒子打了一架。當天,兒媳婦下班回家看到陽臺上晾著她和兒子的衣服,就趕忙上前,然后就滿臉不樂意,都沒跟我打招呼就回了自己的房間。等兒子回來后,我隱約聽到小兩口你一句我一句地在那拌嘴,剛開始我沒太在意,后來他們吵架的聲音越來越大,我慢慢聽出了他們吵架的原因,原來是我把兒媳婦一件需要干洗的衣服給水洗了,兒媳婦心疼她那件衣服經過水洗后就不能再穿了,埋怨我亂碰她的東西,兒子一聽就不樂意了,說:“我媽成天跟保姆似的伺候我們,她也不知道什么衣服該干洗什么衣服該水洗,下次不讓她洗衣服就完了,至于你發(fā)那么大脾氣嗎?”倆人越吵越來勁,都認為自己說得對。
從這件事以后,我很少去兒子的房間打掃了,跟小兩口接觸也小心翼翼的。老伴說我是自討苦吃,他也同意讓兒子搬出去住,這樣我不用再像保姆似的面對兒子,和兒子保持點距離,對雙方都好。
聽到老伴中肯的意見,看到兒子疏離的眼神,我決定放手了,兒子有了媳婦有了小家庭,不能天天都在媽媽的身邊轉悠,夾在媳婦和媽媽之間,他的生活會過得很夾生。于是,跟小兩口商量后,我開始替他們選房、看房,讓他們出去單過,這樣我也可以放松下來,在剩下的時間里,想怎么過就怎么過。
現在很多父母都扮演著免費保姆的角色,無論是因為孩子確實需要幫襯一把,還是父母離不開孩子,家家承擔家務的大多是老一輩??赏晃兜馗冻?,就想著得到些許回報,一旦沒有得到兒女的回應就會心生怨氣,還不敢說出來,長此以往,會影響老人的心理健康。
其實,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完全一樣,但每個家庭的老人享受天倫之樂的心都是一樣的,他們希望兒女在身邊噓寒問暖,也希望孫輩得到自己更多的照顧。在這個過程中,有的老人讓“天倫之樂”變成了“天倫之累”。如何才能享受兒女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老人們可以試著改變和兒女的相處之道,既讓自己輕松快樂,也讓兒女懂得責任和義務。
養(yǎng)兒才知父母恩,在一代代的養(yǎng)育中,父母會和孩子一起成長。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也要對自己的兒女適當放手,給兒女做父母的機會。這樣既避免了新一代父母的不負責任,也滿足了家里的寶貝確實需要父母關愛的欲望,老一輩也可以輕松度過晚年。
老人以為父母就要對兒女付出全身心的愛,想替他們抵擋一切風吹雨打,幫他們解決衣食住行。在心理上,老人始終覺得即使兒女大了也還是個孩子,還需要照顧。且不說,老人們不能為了兒女把自己的一生搭上,以兒女的喜怒為喜怒,以兒女的幸福為幸福,一把年紀了還要操心兒女能不能吃上飯。就是從兒女的角度來說,他們什么時候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什么時候能夠真正把老人當做父母,而不是不花錢的保姆。所以,老人要改變觀念,兒女長大了,沒有您的照顧也一定會生活得很好,要讓兒女真正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老人希望兒女能像自己當初對待兒女一樣地盡心盡力,可是往往兒女們連十分之一都做不到,甚至還需要年老體弱的您來照顧?,F在仔細想想,一方面是老人們自己太慣著兒女了,他們沒有學會照顧自己,怎么能來照顧您呢?另一方面,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父母照顧兒女是應該的,當父母的不都是這樣的嗎?
所以,老人們在沒有得到同等回報的時候,心態(tài)一定要平和。這么多年,老人們把包辦當作愛,到頭來是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在和兒女都習慣的相處模式上,若想心里不累,就要學會看清現實,欣然接受,并試著和長大的兒女溝通,讓他們知道自己是需要他們照顧的父母,而不是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