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立
對于大流士所指責的高馬達,考古學者有兩種看法:一是,他是王子巴迪亞的冒充者,是真正的高馬達;二是,他其實是巴追亞本人。但被大流士污蔑成冒充者高馬達。
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50年~公元前486年)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第四位國王,也稱大流士大帝,簡稱大流士。他在位期間,阿契美尼德帝國處于巔峰時期,其疆域包括亞洲西部、高加索、巴爾干部分地區(qū)、黑海沿岸大部分地區(qū)、北高加索部分地區(qū)、亞洲中部,遠至遠東的印度河谷和非洲北部及東北部(包括埃及、利比亞東部和蘇丹海岸地區(qū))。
至于大流士是怎樣登上王位的,他自己和希臘歷史學家有不同說法。傳統(tǒng)的看法(不是定論)是基于多個古代來源,其中包括貝希斯敦銘文、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和羅馬歷史學家賈斯汀,但這些來源之間都有一些小差異。三種最古老說法大致相同,即高馬達(或假斯麥爾地或斯芬達特斯)被大流士等人以政變推翻,然后大流士登基。大多數(shù)來源(包括大流士本人、希羅多德和另一位古希臘歷史學家克特西亞斯)都把大流士說成是7人政變集團的成員之一。根據(jù)古希臘和拉丁文來源,大流士依靠在政變后的競賽中施計而取得王位。
大流士登基要從阿契美尼德帝國居魯士大帝最年輕的兒子巴迪亞說起。巴迪亞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即岡比西二世(以下簡稱岡比西)??颂匚鱽喫拐f,居魯士去世前,在病床上任命巴迪亞為一個遠東省份的總督。按照大流士的說法,岡比西在成為波斯國王、但還未動身去埃及時就殺死了巴迪亞,并一直為此保密。但希羅多德對此事的說法是,巴迪亞與岡比西去埃及一段時間后,岡比西因為妒忌巴迪亞的才干而把他送回蘇薩(古波斯城市)。希羅多德還說,岡比西做了一個夢,夢見弟弟巴迪亞坐在王位上。由于這個夢,岡比西把自己信賴的參事普雷薩佩斯從埃及派遣到蘇薩,去刺殺巴迪亞。
岡比西二世俘獲敵國法老(公元前6世紀印章像)
被大流士踐踏的高馬達(貝希斯敦銘文局部雕刻)
根據(jù)古希臘多位歷史學家記述和大流士本人的說法,岡比西當時留下帕提載鐵斯負責管理王國,自己和弟弟巴迪亞前往埃及。在巴迪亞被殺死后,帕提載鐵斯決定把自己那長得與巴迪亞很像的弟弟高馬達送上王座。因為巴迪亞之死不為國民所知,于是高馬達在公元前522年春佯裝巴迪亞,在波斯的派希亞烏達城附近一座山上宣稱自己為國王。大流士說,攝政者高馬達是來自米地亞的祭司。賈斯汀提到高馬達這個名字,但說所謂的高馬達其實就是岡比西,而岡比西正是這場陰謀背后的策劃人。
岡比西在位期間施行暴政,再加之他曾經很長時間未在埃及露面,這有助于解釋一個事實:波斯人、米地亞人和所有其他阿契美尼德省份的人們都認可“巴迪亞”(其實是高馬達),尤其是因為他宣布免稅三年。有說法是,岡比西開始對付高馬達,但岡比西在公元前522年春死亡,據(jù)說死于腿傷導致的感染(其死亡原因至今有爭議)。這種說法還包括,岡比西在死前坦白了自己暗殺弟弟一事,還公開解釋了整個騙局(但此說法并未得到普遍認可)。新國王統(tǒng)治了整個王朝7個月后,把政府所在地搬到了米地亞。一些阿契美尼德貴族發(fā)現(xiàn)新國王是個假冒者。于是,7位貴族合謀殺死他。他們在尼薩的一座城堡前抓捕了假冒的國王,將他刺死。大流士是這7人當中的一人,他次日就被宣布為國王。
可以看出,以上各種說法互相矛盾,漏洞百出。這是因為缺乏確鑿歷史證據(jù)所致。正因為如此,有關大流士的說法中有很大一部分被認為是“野史”。其中,有不少是依據(jù)大流士本人所言,其可信度可能需要打折。
大流士在貝希斯敦銘文中說,阿契美尼德人早就不滿岡比西的暴政。公元前522年3月11日,在岡比西不在場的情況下,一場針對他的暴動發(fā)生了。7月1日,阿契美尼德人民選擇效忠“巴迪亞”(實際上是假冒巴迪亞的高馬達)。為了自身安全,沒有任何阿契美尼德王朝成員起來反對高馬達。而在岡比西生前一直擔當岡比西的執(zhí)矛戰(zhàn)士的大流士尋求支援,與O、I、G、H、M、A這6名貴族一起殺死了高馬達。
希羅多德描述了大流士登基過程。高馬達被暗殺幾天后,大流士等7人商討王國命運。首先,他們討論了政府形式。0提倡民主共和,M支持寡頭政治,大流士主張王權。大流士說,共和會導致內部紛爭,王權會帶來其他政府都不可能帶來的團結一致。最終,大家被大流士說服。
希羅多德說,為了決定誰當國王,其中6人決定在高馬達死亡當晚展開競爭,而O棄權。這6人于黎明時分在王宮外跨坐在馬上,騎在日出時發(fā)出第一聲鳴叫的那匹馬上的人當國王。在這6人上馬前,大流士的奴隸歐貝雷斯用手摸了摸大流士所騎馬匹的身上敏感部位。6人上馬后,歐貝雷斯把手放到大流士所坐馬的鼻孔處。馬受刺激而嗚叫起來。隨即電閃雷鳴,其他5人下馬跪在大流士的馬前,表示尊重天意。
希羅多德說,大流士辯稱自己得到王位不是通過欺詐,而是運用聰明,他甚至立了一座自己坐在嘶叫馬匹上的塑像,附有銘文:“希斯塔斯普之子大流士,通過他的馬的智慧和他的馬夫歐貝雷斯的匠心,成為了波斯君主。”
大流士執(zhí)政第二年,有自稱巴迪亞的人在波斯東部起義反對大流士。這個真名叫瓦哈亞茲的人開始時很成功,但最終被抓捕和處死。有歷史學家認為,瓦哈亞茲很可能是一個波斯部落的首領,他也出現(xiàn)在波斯國王的候選人名單上。
真正的巴迪亞只有一個女兒,名叫帕米爾司,她最終嫁給了大流士。巴迪亞執(zhí)政時期的一些契約在巴比倫王國遺址被發(fā)現(xiàn)。大流士說:巴迪亞損毀了一些廟宇,而他把它們重建;巴迪亞搶奪人們的財物,而他成為國王后糾正了巴迪亞的錯誤。假巴迪亞之死在波斯每年都被作為節(jié)日慶典上演。
雖然最主要來源并不同意一些人名及其他許多細節(jié),但三種最古老說法(包括大流士自己的、希羅多德的和克特西亞斯的說法)都把高馬達(或假斯麥爾地或斯芬達特斯)說成是假冒國王,此人通過假冒居魯士大帝的兒子之一(也即岡比西的兄弟之一巴迪亞)而上位。在貝希斯敦銘文的三種文字中,被假冒的王子在埃蘭文中為“皮爾迪亞”,在舊波斯文中為“巴迪亞”,在阿卡迪亞文中為“巴吉亞”。在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中,該王子及其假冒者分別叫斯麥爾地和假斯麥爾地。
對這些不同來源的評估,是在現(xiàn)代學者中造成爭議的主要原因。雖然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大流士通過政變篡奪王位,一些歷史學家卻認為那位執(zhí)政了好幾個月的所謂“假冒者”其實正是居魯士大帝的親生兒子之一巴迪亞。大流士之所以說他是假冒者,目的是為了篡奪王位。說高馬達是假冒者,對原本沒有資格當國王的大流士來說很重要,因為他需要編造高馬達這個角色,譴責高馬達反神靈反人民的罪行,從而為讓自己成為國王鋪路。事實上,大流士的許多“官方”說法漏洞百出。例如,按照官方說法,假冒者長得很像巴迪亞本人,巴迪亞的多位妻子都認不出假冒者和巴迪亞本人的區(qū)別,只有王后例外。另外,大流士經常把反叛者和反對者說成是假冒者,而實際情況可能根本就不是這樣。
無論大流士上臺的真實內幕是什么,他上臺后在整個國家都爆發(fā)了叛亂,而他則成功平定了每一場叛亂。大流士生涯中的一個主要事件,是他遠征、懲處在愛奧尼亞叛亂中充當幫兇的雅典和埃雷特里亞,以及征服希臘。雖然最終在馬拉松戰(zhàn)役中失利,大流士卻成功地再次征服色雷斯(從愛琴海到多瑙河的巴爾干半島東南部地區(qū)),把帝國疆域擴展到整個馬其頓、基克拉迪群島(位于希臘)和納克索斯島(位于希臘),橫掃埃雷特里亞。
大流士通過把帝國劃分為若干省份,在每個省設置一位總督來管理帝國。他建立了新的統(tǒng)一貨幣體系,確立阿拉姆語為官方語言。他還通過修建道路和引入新的度量衡制度來提升國家威望。通過這些變革,帝國實施了中央集權和民族統(tǒng)一。他也在全國大興土木。他下令雕刻的貝希斯敦銘文不僅記錄了自己的勝利,而且為現(xiàn)代人了解古波斯語提供了重要證據(jù)。回
相關鏈接
阿契美尼德帝國
阿契美尼德帝國(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也稱波斯第一帝國,是由居魯士大帝在西亞建立的一個帝國。其幅員遼闊,面積達550萬平方千米。阿契美尼德帝國融合了多個民族,建立了中央集權的統(tǒng)一管理體制,其表現(xiàn)為建造大型基礎設施和郵政系統(tǒng),全國通用官方語言,建立公務員體系和大型專業(yè)化軍隊。阿契美尼德帝國的成功激發(fā)了后來帝國的效仿。
到公元前7世紀時,波斯人已經定居在伊朗高原的波西斯地區(qū)。從該地區(qū)出發(fā),居魯士大帝征服米地亞、呂底亞和新巴比倫帝國等,建立起阿契美尼德帝國。到公元前330年,居魯士大帝的狂熱崇拜者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阿契美尼德帝國的大部分疆域。亞歷山大死后,前阿契美尼德帝國的大部分被托勒密王國和塞琉古帝國統(tǒng)治,還有一部分在該時期成為獨立的小國。到公元前2世紀,中部高原的伊朗貴族以帕提亞帝國的形式奪回了權威。
阿契美尼德帝國與其同時期的希臘城邦國有很大不同。前者的歷史影響遠遠超越了其自身的疆域范圍和軍事力量,還涵蓋文化、社會、技術和宗教影響等等。盡管前者和后者長期存在武裝沖突,許多希臘人卻在文化交互中逐漸采納了許多阿契美尼德傳統(tǒng),其中一些傳統(tǒng)是波斯國王獨有的或波斯人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