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虛白
興邦,江蘇淮安人,淮河水孕育了他;年青時又扎根在杭嘉湖,因此蘇北的剛毅和江南的柔情,不僅在其為人處世中交織著,也在其書法創(chuàng)作中交織著。
興邦是幸運的。他學生時代即能在淮安藝術學校接受書法教育,打下了堅實的書法基礎,還趕上了書法興起的好時代。正如此,他在書法學習上有了長足的進展。
興邦是幸運的。他輾轉了好幾個地方,最終定居于文化底蘊深厚的桐鄉(xiāng),而桐鄉(xiāng)悠久的歷史文化,一點一滴地滋養(yǎng)著他的書法土壤。在這里,他結識了眾多書法圣手,亦師亦友,引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訓,心摹手追,書法日益精進著。
興邦正是有了這些幸運,他的書法學習一直在正道上前行。對于書法,興邦尤鐘情于隸書的臨習創(chuàng)作。他雖兼擅行書,但多以隸書作品示人。他研習漢隸廿余年,每每落筆,秦風漢韻直奔腕底,有如神助,隸書顏值在業(yè)內卓然不群。忽然某一日,其又喜歡上金農。于是,有關金農的學習資料,盡收案頭,不停地臨摹、體味。從金農臨作研習,遍臨金農墨跡,一通一通地臨習著,如此幾年下來,他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加以自己的理解,無論筆法上還是結字上,均以取舍,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隸書創(chuàng)作特色。常常于舒展中見自由,沉穩(wěn)中見厚重,靈動中見飄逸。
王鐸有云,一日臨習,一日創(chuàng)作,興邦踐行了。近四五年來,又深入學習魏晉書法,從魏晉風度中汲取營養(yǎng),修正自己,從而在不停地自我否定中,提升自己!
如今,他創(chuàng)辦了三龢書社,專事少兒書法教育,以期教學相長!
近聞,興邦還赴金陵,問道求學于逸廬書院李雙陽先生。這是好事情,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相信假以時日,他一定能登上更高處,與俊手們所云筆事,高論橫青云兮。
我們拭目以待!
八指頭陀詩一首
廣庭有露桂花濕 空山無風松子香
鶯促花前句 鵝窺池上書
師古為文載道 修身作事尚賢
駿馬秋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陳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詩鈔其一
李白《將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