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輝
初入大學,新的城市,新的同學朋友,擺脫父母的約束,財務相對獨立,課業(yè)相對輕松多,面對大把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不知所以的我選擇了熱鬧地揮霍。
“建輝走啊,包夜!”“建輝快上線!”大一上學期初到學校,從手游到端游,沒有不玩的,不是在網吧就是在去網吧的路上,若是在宿舍那也肯定在開黑啊,后來甚至上課也玩,熬夜玩。朋友很多,一個宿舍一起玩,甚至外宿舍的也來我們宿舍組隊玩,半夜兩三點宿舍異常喧囂,游戲音樂,大喊大叫,幾個手機屏亮得刺眼,幾個人死死盯著手機,時而嘆息時而欣喜若狂。我們宿舍是全班最歡快最和諧的宿舍,一起吃飯,一起去網吧坐成一排,一起開黑,一起熬夜,一起不去上課。教室,網吧,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樂在其中。
我偶爾也去圖書館看看書,差不多一周去一次,都是叫舍友陪我一起去,通常就是看一個多小時便開始打游戲,然后回宿舍,繼續(xù)打游戲,有時也會玩得頭暈目眩,但下一局馬上就開始了,然后持續(xù)興奮。第二天走出宿舍的一剎那陽光異常刺眼。后來有一次和舍友去圖書館看書,看了一會兒,他耐不住,先走了。我繼續(xù)看,看了很久,那天我把那本書看完了,抬頭望窗外,不知不覺間天都黑了。我記得那天看的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記得書中主人公的一個舍友每天早上會在升旗的時候起來在宿舍做廣播體操,每天都很規(guī)律地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生活,忽然好羨慕那個人,好向往那種自律生活。
那天我在圖書館想了很多,很久,想我來大學第一天計劃的那些生活,自己想要什么生活,兩年后送給自己一個怎樣的新形象,靜靜地聽自己心里的聲音,想父親從小就教導我的那句話,你覺得對你就去做。
于是,我刪了所有游戲,和家里商量報了高自考,是我喜歡的專業(yè)《漢語言文學》,給自己定量每天都至少去圖書館看兩個小時的書,吃過晚飯就去,不在宿舍磨蹭。從一開始看一個半小時就回宿舍到后來總是圖書館最后一個走,再到后來早上6點半就去自習室,我享受那種寧靜,一片屬于自己的樂園,看書成為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光。也時常問自己孤獨嗎,孤獨啊,一開始朋友們滿滿的質疑,覺得我就是三分鐘熱度,每天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穿過喧囂的學校后廣場。漸漸的再沒有人叫我組隊,沒有人約我去吃飯,那天圖書館的老師來提醒我閉館了,記得那天我看的最后一句“世間萬物必然聯(lián)系,相對獨立”,也許孤獨也是吧。
大一下學期開始,再沒去過網吧,省下網費將所有喜歡好久但沒看的書買下,將心儀好久的吉他買下。和老師同學一起成立我們學校的“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社”。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書自習,一個人練琴,一個人奔波于各種演講和比賽。似乎常常與舍友們不在同一世界,我不理解他們深夜的歡騰,他們不了解我白晝的忙碌。后來有老師同學問我借書,來我的書桌上挑書看,我一個人彈琴,會有不相識的人走進宿舍一起玩吉他。認識了很多我從前在網吧不會遇見的高人,很多時候你放棄墮落的溫床,才會遇見那些志同道合的人,那些值得你學習的人。
決定了什么就去做,也許中途會有疲憊的時光,會孤單會疑惑,但只要方向是對的,你總會遇見與你同行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前面有太多的同行者,只是你從前離他們太遠沒發(fā)現(xiàn)罷了。就像你決定一個人去晨跑,你懷疑有沒有人這么早去跑步,你害怕別人見了嘲笑你,其實你若是真的去操場,你會發(fā)現(xiàn)早有人在那里跑,而會嘲笑你的人還在做夢。很多時候你覺得孤獨只是你還沒行動時的疑惑罷了。
后來我見過凌晨4點半的天津,見過自己自信滿滿的當眾演講,見過自已寫的詩被刊登,見過從前自己憧憬的那個更自信、樂觀的我。如果沒有那些孤獨的時光,沒有一個人走過的路,沒有那些第一次的嘗試,就沒有現(xiàn)在對未來充滿期待的我。
如果沒有那些孤獨的時光,沒有一個人走過的路,沒有那些第一次的嘗試,就沒有現(xiàn)在對未來充滿期待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