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銀花
一、牦牛犢牛早期斷奶技術的好處
1.通過早期斷奶,可訓練犢牛采食粗飼料,大大刺激了犢牛的瘤胃發(fā)育,從而有利于犢牛生長,增強其抗病能力,降低各種病患感染的致死率。
2.通過早期斷奶,大大節(jié)省了商品奶用量,節(jié)省了勞動力,減少了培育同等數(shù)量犢牛需要的設備投資,有效提升了勞動效率,節(jié)省了生產成本。
二、牦牛犢牛早期斷奶技術
1.早期補喂充足的初乳。犢牛出生后,應及時補喂充足的初乳。理想的情況是出生后2小時即可吃上初乳。首次喂乳量,應根據(jù)犢牛體重情況而定,合理掌控喂乳量,一般在1500克左右即可。之后的喂乳量,根據(jù)體重的1/5補給即可,每天喂2~3次。注意奶溫控制,36~38℃最為適宜,初乳期一般在5~7天。
2.及早分開飼喂管理。犢牛出生后,最好在能自行站立前,就要與母牛分開隔離,改善喂料條件。這樣,既能使犢牛盡快適應斷奶,又有利于母牛擠奶。
3.有效縮短犢牛哺乳期。犢牛在12周齡前沒有合理調節(jié)食欲的能力,應根據(jù)胃容量限制其采食。飼喂時要做到定量、定時、定溫、定質,即每天的喂奶量為出生體重的8%~10%,分2~3次定時喂給;奶溫可低于體溫,以25~30℃為宜,絕不能喂給犢牛血乳和患乳腺炎母牛的乳汁。隨著犢牛體重的增加,對奶量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多,在固定奶量的同時要盡早攝入固體食物,宜采取先喂奶再喂精料,最后喂粗料的順序。在犢牛出生后15~20天就應訓練其采食,方法是:在喂奶結束后,將飼料涂抹在犢牛嘴角或鼻端任其舔食,每天喂10~20克,以后再逐漸增加,1月齡時采食量為每天250~300克,2月齡達500克。當犢牛連續(xù)3天采食超過500克精料時,即可考慮斷奶。補飼過程還要及時給予優(yōu)質青干草,1周齡后就可以在草架放置飼草,1月齡后任其自由采食。日糧供給時要按料水比1∶1與等量干草或4~5倍的青儲料拌勻喂給,直到犢牛日采食混合料2000克后不再增加。
4.提供充足的飲水。犢牛出生后1周,應提供清潔的飲水,具體飲水量為食用干物質的6~7倍。
5.加強犢牛護理。加強犢牛護理,改善牛場環(huán)境衛(wèi)生,嚴格消毒管理,確保清潔的衛(wèi)生條件。合理調控運動時間,保證其每天4小時以上的運動量。留意犢牛健康狀況,出現(xiàn)不良癥狀時應立即隔離診治。斷奶用代乳品,或替換精飼料期間,犢牛會有不良應激癥狀——精神萎靡、喜歡久臥、嚴重嗜睡等異常反應。此時最重要的一點是注意控制飼喂用量,嚴控用料標準,確保整個換料過程能平穩(wěn)過渡。
三、確保牦牛犢牛早期斷奶成功的關鍵
要確保牦牛犢牛成功斷奶,以下兩點很重要的工作,必須落實到位:
1.配比全價優(yōu)質精糧,確保高能量、高蛋白,以滿足犢牛生長發(fā)育需求。同時,注意補充適量的粗料。
2.改善飼喂管理條件,加強犢牛護理,落實相關符合犢牛生長發(fā)育的配套管理技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