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陜西省銅川市婦幼保健院 外科, 陜西 銅川, 727000)
乳腺癌根治術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方法,術后聯(lián)合化療能夠有效預防腫瘤的轉移與復發(fā)。然而,化療藥物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機體正常細胞也同樣具有損害作用,繼而會誘發(fā)一系列的化療毒副反應,不僅降低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效果,還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1]。協(xié)同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鼓勵患者及家屬參與到臨床護理實踐中,將患者-家屬-護士作為一個整體,從而提高護理工作效率與質量[2]。為了進一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康復效果,本研究對25例乳腺癌根治術聯(lián)合化療治療的患者實施協(xié)同護理干預,臨床效果滿意,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行乳腺癌根治術聯(lián)合化療治療的患者5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25例。入組標準: ① 患者均經病理檢查確診,且成功進行乳腺癌根治術; ② 預計生存時間在3個月以上; ③ 具有良好的認知與溝通能力; ④ 本次研究內容已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 血小板計數(shù)<80×109/L,白細胞計數(shù)<4.0×109/L; ② 一般狀況衰竭; ③ 胃腸道或食管有穿孔傾向者; ④過敏體質; ⑤ 認知功能、溝通能力、意識狀態(tài)存在障礙,或有精神疾病史; ⑥ 合并心、腎、肝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 ⑦ 伴有神經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造血系統(tǒng)及免疫系統(tǒng)疾病。對照組患者均為女性,年齡46~78歲,平均(58.6±5.8)歲; TNM臨床分期為Ⅰ期5例、Ⅱ期15例、Ⅲ期4例、Ⅳ期1例; 化療方案為CEF方案(環(huán)磷酰胺、表柔比星聯(lián)合5氟尿嘧啶)18例、TAC方案(多西他賽、表柔比星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7例。研究組患者均為女性,年齡46~77歲,平均(58.4±5.5)歲; TNM臨床分期為Ⅰ期4例、Ⅱ期15例、Ⅲ期5例、Ⅳ期1例; 化療方案為CEF方案17例、TAC方案8例。2組間性別、年齡、TNM分期及化療方案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組均于患者術后2~4周實施化療治療,治療時間為6個周期。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包括: 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化療副反應情況; 向患者進行疾病知識宣教,并說明化療的目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講解化療期間可能發(fā)生的副反應,指導患者若有異常情況應馬上向醫(yī)護人員報告。研究組則在此基礎上應用協(xié)同護理干預。
1.3.1 加強患者的治療信念: ① 醫(yī)護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并根據(jù)疾病進展程度、文化水平、社會背景等情況對其實施個體化心理支持,及時糾正不良心理狀態(tài)。② 指導患者通過冥想放松、聽音樂、轉移注意力等方式進行心理解壓,調控情緒。向患者說明,經有效治療,乳腺癌根治術后的生存率較高,使患者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對抗疾病。③ 鼓勵患者家屬多關心患者,建立全面的情感支持體系。④ 指導患者淡化疼痛或擺脫疼痛,并通過聽音樂、看電視、深呼吸等方式轉移疼痛意識。
1.3.2 強化疾病與化療認知: 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知識(發(fā)生、進展、治療方法、預后等)、乳腺癌的診斷依據(jù)以及術后化療的目的、方法、毒副反應、能夠獲取到的預期效果等,重點強調化療的長期性與必要性,提高患者對化療治療的重視程度與依從性。同時,護理人員向患者說明化療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需要實施的護理要點,鼓勵患者及其家屬參與到日常護理中,并提出相關護理建議與意見。
1.3.3 協(xié)同預防化療毒副反應: ① 指導患者用餐后以碳酸氫納或生理鹽水漱口,并用軟牙刷及雙氟牙膏認真清潔口腔,減少口腔細菌?;熎陂g可在口腔內含冰塊,促使口腔內血管收縮,繼而降低口腔內血藥濃度。同時注意觀察患者口腔黏膜的改變,積極預防口腔潰瘍。② 化療的治療時間應安排在患者用餐后的3~4 h, 以便減輕胃腸道不良反應; 鼓勵患者多攝入水分,每日飲水量應>2 L, 促使化療毒素排出體外[3]。③ 化療期間嚴格控制活動量,避免磕碰,勿以牙簽剔牙、用力打噴嚏、用手摳鼻孔,排便時不可過度用力,以免出血。④ 化療2~3周時患者可能發(fā)生頭發(fā)脫落,此時應及時向患者說明頭發(fā)脫落僅為化療藥物所致,待停止化療后即可恢復。同時,囑患者注意保護頭部皮膚,外出時帶帽子,不可使用刺激性洗發(fā)水。⑤針對嘔吐強烈的患者,遵醫(yī)囑應用止吐藥,并注意觀察嘔吐物的顏色與性狀,幫助患者做好口腔護理工作,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⑥骨髓抑制是化療患者最為常見且嚴重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血小板及白細胞下降。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血常規(guī)變化,定期復查,若白細胞<1.0×109/L,應馬上報告醫(yī)師,并遵醫(yī)囑應用升血小板、白細胞等藥物,指導患者多休息,預防感染。
1.3.4 協(xié)同生活護理: 指導患者晚間用溫水泡腳,按摩涌泉穴,并于睡前飲用熱牛奶,聽輕音樂,促進睡眠。飲食結構中,主要攝入蛋、魚、禽、精瘦肉等優(yōu)質蛋白質,烹飪方式為蒸、燉、煮等,并保證食物符合患者口味。同時,指導患者多食用木耳、香菇、蘆筍、大蒜、猴頭菇等抗癌食物。
1.3.5 協(xié)同康復護理: 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發(fā)放乳腺癌根治術后功能康復訓練材料,并對其進行運動指導。① 術后1~2 d, 內外旋轉與屈腕,4次/d,15~30下/次; ② 術后3~4 d, 加入握拳、伸指、貼胸動作, 4次/d, 15~30下/次; ③ 術后5~7 d, 加入撫摸同側耳朵、側肩等動作, 4次/d, 15~30下/次。護理人員在每個康復護理階段均需與患者及家屬討論患肢功能的恢復情況,及時掌握患者鍛煉進展,并實施個體化調整。需注意的是,協(xié)同康復護理應以循序漸進為原則,適當增加活動量,以免發(fā)生積血與損傷[4]。
① 對比2組患者化療期間副反應情況,包括惡心嘔吐、骨髓抑制、食欲減退、失眠、疲倦、疼痛、黏膜損傷。② 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設計的生存質量檢測量表(QOL-100)[5]評價2組患者化療治療后的生存質量。該量表共有6個維度,包括環(huán)境、獨立性、心理、生理、社會關系及精神,每個維度均為正向得分,分值越高,說明生存質量越佳。
研究組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失眠、黏膜損傷的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組骨髓抑制、疲倦與疼痛的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化療治療期間的副反應情況對比[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研究組環(huán)境、獨立性、心理、生理、社會關系及精神方面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存質量對比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乳腺癌是影響女性健康與生命安全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呈顯著遞升的趨勢,且不斷向年輕化群體擴增[6-7]。手術與化療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方法,能夠最大程度殺滅癌細胞,強化治療效果。然而,由于化療周期較長,且藥物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害正常細胞,故多數(shù)患者需面臨藥物副反應,如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皮膚黏膜反應、神經系統(tǒng)毒性等,不僅加重了身心痛苦,且對生存質量也造成巨大影響[8-9]。目前,如何通過有效的護理措施改善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化療副反應以及保證其生存質量,已成為臨床護理學者的研究重點。有研究[10]發(fā)現(xiàn),有效且合理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保證乳腺癌根治術后化療的治療效果。然而,傳統(tǒng)護理模式僅強調于執(zhí)行醫(yī)囑與完成治療,護理人員與患者均處于被動狀態(tài),缺乏積極主動意識與主觀能動性,這對于疾病康復十分不利[11-12]。
協(xié)同護理是一種新型的協(xié)作式護理模式,其將責任制護理作為工作基礎,促使患者發(fā)揮出主觀意識與能動性,強化其自護能力。近年來,隨著中國醫(yī)改的不斷推進,傳統(tǒng)護理模式也向著“心理-生理-社會”的現(xiàn)代護理模式不斷發(fā)展[13-15]。協(xié)同護理是現(xiàn)代護理模式的有效體現(xiàn),其將護理人員作為臨床的支持者、教育者與協(xié)調者,有效轉變了傳統(tǒng)“灌輸式”與“被動式”的護理模式,構建起患者、患者家屬與護理人員之間的協(xié)作平臺,將被動服務轉為主動干預,建立起多方位、多角度的協(xié)作式護理服務體系。有學者[16]對乳腺癌手術后化療患者實施家庭與自我強化護理,結果發(fā)現(xiàn)該組患者生存質量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失眠、黏膜損傷的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研究組環(huán)境、獨立性、心理、生理、社會關系及精神方面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協(xié)同護理中,堅定治療信念與強化疾病與化療認知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與化療治療的認知能力,糾正消極情緒,強化治療依從性[17-20]; 協(xié)同預防化療毒副反應可在全面的監(jiān)督與管理下降低化療的毒副作用,保證治療效果; 協(xié)同生活護理可促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營養(yǎng)供應與休息質量; 協(xié)同康復護理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指導患者鍛煉患肢功能,可改善其生活能力[21-23]。本研究結果可見,協(xié)同護理通過全面且細致的護理服務,能夠進一步降低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化療的副反應發(fā)生率,保證患者生存質量,與部分研究[24-25]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乳腺癌根治術患者接受協(xié)同護理,可有效改善化療副反應與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謝健, 林寶行, 李娟云, 等. 延續(xù)護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8, 15(4): 85-86.
[2] 楊璐. 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效果分析[J]. 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8, 35(1): 37-38.
[3] 孟憲蘭, 李彩紅, 徐美玲. 延續(xù)性護理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癌因性疲乏預后的影響[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8, 25(2): 217-220.
[4] 何雪梅, 余秀萍, 王慶, 等. 強化圍術期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病人術后預后質量的影響[J]. 全科護理, 2017, 15(34): 4301-4303.
[5] 付艷君.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同期乳房重建術的護理[J]. 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7, 34(6): 653-653.
[6] 潘夢婷, 孟愛鳳, 智曉旭, 等. 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后乳房缺失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22): 1-6.
[7] 沈敏, 顧建芬, 董鈺英. 影響乳腺癌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4, 12(5): 782-783.
[8] Habib O S, Hameed L A, Ajeel N A, et al. Epidemiology of breast cancer among females in Basrah[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6, 17(S3): S191-195.
[9] 張慧, 金嬌. 以配偶支持為主的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身心健康及情緒調節(jié)能力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20): 106-108.
[10] 萬潤琴, 柳宏梅. 人性化護理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心理及預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7, 21(16): 197-199.
[11] 張敏, 盛華麗. 改良根治術治療乳腺癌的圍術期護理[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7, 21(16): 85-87.
[12] 馬淑云, 劉薇薇, 趙娜, 等. 乳腺癌根治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護理體會[J].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17, 46(8): 1149-1150.
[13] 薛梅. 個體化心理干預對減輕乳腺癌患者術前焦慮的效果觀察[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4, 12(7): 1145-1146.
[14] 管文燕, 章慶華, 張琳. 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4): 6-9.
[15] 張明娟, 龍海碧, 趙慧. 結構式家庭護理指導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7, 24(7): 879-883.
[16] Tompkins C, Scott E, Ream E. Survivorship Care and Support Following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 A Multi-ethnic Comparative Qualitative Study of Women′s Experiences[J].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16, 16(1): 401-401.
[17] 南華, 常艷玲. 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3, 11(9): 1441-1442.
[18] 鄧芳芳. 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疼痛護理[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8(24): 203-204.
[19] 楊敏, 謝娟, 劉愛蘭, 等. 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負面情緒的改善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14): 69-71.
[20] 朱冬蘭. 乳腺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調查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4, 12(11): 1874-1875.
[21] 魏東華. 心理、人文關懷對乳腺癌根治切除術患者術后輕度抑郁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4): 76-78.
[22] 李鈺. 微信延續(xù)性護理在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術后心理壓力及生活質量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7, 21(14): 68-71.
[23] 劉朝華, 劉云. 舒適護理在乳腺癌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 19(20): 66-69.
[24] 林文霞, 譚建蘭, 彭風云, 等. 術后康復護理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4): 149-151.
[25] 夏小芳, 練玲玲, 徐民. 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疼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6, 54(2): 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