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勝承,劉義,景亞青,鞠明艷,李光
間充質(zhì)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單克隆成體干細胞,可以在一定誘導條件下向成肌、成脂、成骨、成軟骨等多個方向分化[1]。MSCs具有支持造血、低免疫原性等優(yōu)勢[2],可用于自體或同種異體治療[3]。MSCs分布廣泛,骨髓、脂肪、骨片、牙髓、胎盤、臍帶等多種組織中均可分離培養(yǎng)出MSCs[4]。其中,骨髓來源的MSCs——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目前研究最為清楚的MSCs之一,但是可提取的細胞數(shù)量相對較少,傳代能力較弱,通常傳代次數(shù)不超過6~10代[5]。脂肪來源的MSCs——脂肪間充質(zhì)干細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因來源較容易、細胞數(shù)量較多、增殖能力較BMSCs更強,且對生物體的損傷也更小,近年來被廣泛應用[6]。然而,相對于BMSCs,較弱的成骨能力限制了ADSCs在骨相關(guān)疾病中的治療作用。羥基磷灰石[Ca10(PO4)6(OH)2](hydroxyapatite,HA)是人或動物骨骼和牙齒無機質(zhì)的主要成分,在人體的骨骼中質(zhì)量分數(shù)約為60%,而在牙齒中可高達95%以上[7]。人工合成的HA的組成和結(jié)晶結(jié)構(gòu)均類似于人體自然骨骼,并且相態(tài)比較穩(wěn)定、無毒性,不會引起炎癥反應,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適用于引導骨骼的生長[8],因此近年來成為了骨修復的良好材料之一[9]。本文通過研究HA對ADSCs成骨能力的影響,以拓展ADSCs在骨組織工程中的應用。
1.1 實驗材料 6周齡C57BL/6雄鼠(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含酚紅)、Ⅰ型膠原蛋白酶、胎牛血清[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離心機(艾本德中國有限公司),水浴鍋(天津歐諾儀器股份有限公司),40μm細胞篩(美國康寧公司),鼠源抗體(北京安必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光學倒置顯微鏡[尼康儀器(上海)有限公司],Nanodrop 2000、逆轉(zhuǎn)錄試劑盒[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恒溫細胞培養(yǎng)箱[雅馬拓科技貿(mào)易(上海)有限公司],酶標儀(上海Bio-Rad Laboratories有限公司),堿性磷酸酶檢測試劑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實時熒光定量逆轉(zhuǎn)錄PCR儀(上海睿鉑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CK-8試劑盒(北京智杰方遠科技有限公司),羥基磷灰石粉末(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實驗方法
1.2.1 ADSCs原代分離培養(yǎng) 選取6周齡無特定病原體(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級的野生型C57BL/6雄鼠,麻醉后頸椎脫臼法處死,用體積分數(shù)75%的乙醇浸泡5 min。在無菌操作臺中,使用剪刀和鑷子剝離小鼠腋下、腹股溝皮下和附睪周圍脂肪組織。將分離的脂肪組織放置在培養(yǎng)皿中,用含有青鏈霉素的PBS沖洗2~3次,洗去雜質(zhì),并快速剪碎脂肪團塊。用0.2%的Ⅰ型膠原酶溶液于37℃恒溫搖床200 r/min消化0.8~1 h,加入含0.2%胎牛血清的α-MEM細胞培養(yǎng)基終止消化反應。用孔徑為40μm篩網(wǎng)濾去脂肪殘塊,細胞懸液收集至50 mL離心管中。1 500 r/min離心5 min,棄上清,用含15%胎牛血清的α-MEM細胞培養(yǎng)基重懸細胞沉淀,并將懸液移至10 cm培養(yǎng)皿中,在37℃、5%CO2的細胞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1.2.2 ADSCs的純化及傳代培養(yǎng) 脂肪細胞培養(yǎng)72 h后,吸去3 mL培養(yǎng)液,并加入3 mL新的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96 h后吸去培養(yǎng)液,并用PBS洗2遍,再加入6 mL含有1%青鏈霉素混合液、15%胎牛血清的α-MEM培養(yǎng)基,以后每隔48 h更換1次培養(yǎng)液。待原代細胞密度長至90%左右,使用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細胞,按照1∶2的比例進行傳代。
1.2.3 ADSCs的鑒定 (1)取培養(yǎng)至第二代的ADSCs,用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37℃處理4 min,加入含0.2%胎牛血清的α-MEM細胞培養(yǎng)基終止消化,1 500 r/min離心5 min收集細胞。棄上清,將收集到的細胞用PBS重懸,再次1 500 r/min離心5 min收集細胞。重復以上操作1次。(2)再次將收集到的細胞沉淀用1 mL的PBS重懸,平均分配到5個1.5 mL無菌無酶的EP管中(200μL/管),1 500 r/min離心5 min,棄掉上清液,使用剩下的50μL PBS繼續(xù)重懸細胞,分別將 5個 EP 管標記為:Blank、FITC-CD45、PE-CD44、PECD29、PE-Sca1,分別加入相應鼠源抗體1μL(抗體放置于冰箱內(nèi)4℃保存)。(3)4℃避光孵育30 min,加入200μL PBS后,1 500 r/min離心5 min,棄掉上清,加入200μL 4%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PFA)重懸細胞并固定1 h,,固定完成后,1 500 r/min離心5 min,棄掉PFA,用PBS重新懸浮細胞,4℃冰箱保存,以待流式細胞儀測試。
1.2.4 HA細胞毒性檢測 將ADSCs提前接種至96孔細胞培養(yǎng)板中(1×104個/孔),24 h后細胞完全貼壁,按濃度梯度(0、5、10、20、50、100、500 mg/L)加入配制好的HA懸浮液,37℃、5%CO2培養(yǎng)24 h后,每孔加入10μL CCK-8試劑,繼續(xù)培養(yǎng)4 h后用酶標儀測定450 nm處的吸光度(A)值。
1.2.5 HA對ADSCs的成骨誘導作用 將分別含有0、5、10、20、50、100、500 mg/L的HA混合液以每孔500μL接種到24孔細胞培養(yǎng)板中,靜置4 h后每孔接種6×104個ADSCs。置于37℃、5%CO2細胞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 h后取出,觀察細胞的貼壁情況。之后每48 h更換含5%胎牛血清的α-MEM細胞培養(yǎng)基,15 d后完成誘導過程,使用4%PFA固定30 min后,對細胞進行堿性磷酸酶染色,并觀察染色結(jié)果。
1.2.6 實時熒光定量逆轉(zhuǎn)錄聚合酶鏈反應(qRT-PCR)檢測HA對ADSCs成骨能力的影響 Trizol法提取HA成骨誘導15 d后ADSCs的總RNA,使用逆轉(zhuǎn)錄試劑盒將RNA逆轉(zhuǎn)錄為cDNA。qRT-PCR測定經(jīng)HA誘導的ADSCs成骨相關(guān)基因骨鈣素(BGLAP)、堿性磷酸酶(ALP)、Ⅰ型膠原(COL1A1)、骨橋蛋白(OPN)、Runt相關(guān)轉(zhuǎn)錄因子2(Runx2)mRNA表達量,引物序列見表1。反應條件:95℃5 min;95 ℃ 10 s,60℃ 30 s,40個循環(huán)。通過熔解曲線分析初步鑒定PCR反應的特異性。數(shù)據(jù)的收集由實時熒光定量逆轉(zhuǎn)錄PCR儀自帶軟件完成,采用2-ΔΔCt法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以0 mg/L的HA誘導組數(shù)據(jù)作為參照。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較采用LSD-t檢驗法。P<0.05時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ADSCs的生長情況 原代細胞培養(yǎng)至72 h,顯微鏡下觀察到較多的脂肪滴及過濾沉淀雜質(zhì),見圖1A。72 h后,細胞的數(shù)量開始增多,96 h時可見大部分細胞呈梭形或多邊形,不規(guī)則貼壁生長,并有較多圓形細胞懸浮,見圖1B。傳代后細胞增殖的速度加快,細胞呈長梭形,細胞質(zhì)有突起且豐富,細胞輪廓清晰,整體呈旋渦狀排列,具有典型的ADSCs形態(tài)特點,見圖1C、D。
Tab.1 Primer for qRT-PCR表1 qRT-PCR引物列表
Fig.1 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primary ADSCs(×100)圖1 原代ADSCs的分離培養(yǎng)(×100)
2.2 ADSCs的鑒定 結(jié)果顯示,造血干細胞表面標志物FITC-CD45(1.23%)陰性表達,間充質(zhì)干細胞表面標志物PE-CD29(98.8%)、PE-CD44(81.4%)、PESca1(81.3%)陽性表達,見圖2。
2.3 HA對ADSCs增殖的影響 加入CCK-8檢測試劑4 h后,加入HA的培養(yǎng)基顏色變化如圖3A~G,0、5、10、20 mg/L這4個梯度培養(yǎng)基的顏色變化差異較小,從50 mg/L開始顏色變淡,說明較高濃度的HA會抑制ADSCs的增殖。HA≤20 mg/L時,對細胞的生長無明顯影響,見圖3H。
2.4 HA誘導ADSCs成骨分化 經(jīng)HA誘導15 d的ADSCs進行ALP染色,結(jié)果顯示0 mg/L HA誘導組未出現(xiàn)藍色,20 mg/L HA誘導組染色面積最大,證明有較好的誘導成骨分化作用,見圖4。
Fig.2 Flow cytometry detection of ADSCs圖2 流式細胞儀檢測ADSCs
Fig.3 The effect of HA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ADSCs圖3 HA對ADSCs增殖的影響
Fig.4 ALPsecretionofADSCsinducedby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HA圖4 不同濃度HA誘導ADSCs后ALP的分泌量變化
2.5 qRT-PCR結(jié)果分析 通過對誘導ADSCs基因表達量檢測,分析了不同濃度HA對ADSCs成骨相關(guān)基因表達的影響,見圖5。與0 mg/L組相比,其余各組 ALP、COL1A1、OPN、Runx2表達均升高,在BGLAP中,與0 mg/L組相比,20 mg/L表達升高,100 mg/L表達降低,其余各組無差別。與20 mg/L組相比,5 mg/L、50 mg/L、100 mg/L組中BGLAP的表達量降低,COL1A1的表達量無差別。
目前,MSCs是臨床應用范圍最廣、安全性最高的干細胞之一,其來源十分廣泛,從骨髓、脂肪、牙髓、真皮、軟骨膜、關(guān)節(jié)軟骨、臍帶、胎盤等眾多組織中均可分離提取。ADSCs主要來源于脂肪組織,容易大量獲取細胞,在近年來的研究中越來越受關(guān)注[10]。
3.1 ADSCs具有成骨分化的能力 ADSCs具有來源充足、免疫原性低[11]、體外容易培養(yǎng)、增殖能力較強的特點。有研究顯示,經(jīng)過多種誘導因子的加入,可以使ADSCs向成骨細胞誘導分化,以此來治療骨損傷[12]。原代ADSCs多呈集落樣貼壁生長,細胞形態(tài)呈長梭形或多邊形[13]。ADSCs完成原代集落形成后即可穩(wěn)定擴增。經(jīng)過成骨誘導的ADSCs通常會表達ALP和COL1A1,隨后在基質(zhì)中出現(xiàn)鈣沉積,進而形成鈣結(jié)節(jié)。COL1A1的分泌是增殖期開始的標志,成骨細胞分化早期的標志是ALP的分泌,分泌量越高,說明其活性越高,向成骨細胞分化的能力越強[14]。
3.2 HA具有成骨誘導能力 目前,HA作為骨組織工程中的常用支架材料,可與多種MSCs和生物因子混合制作成種類繁多的骨修復材料[15-16],并且HA對成骨細胞有較強的黏附性,可以促進成骨細胞的增殖[17],以及細胞外基質(zhì)的分泌,調(diào)節(jié)修復部位的微環(huán)境,促進膠原形成,進而促進骨折損傷后修復[18-19]。有研究表明,利用HA與COL1A1支架與BMSCs共培養(yǎng)21 d后,通過電鏡掃描分析,發(fā)現(xiàn)支架上形成了大量的礦物沉積,部分細胞發(fā)生鈣化,說明HA對BMSCs具有良好的成骨誘導能力[19]。
Fig.5 Osteogenic gene expression of ADSCs induced by hydroxyapatite圖5 經(jīng)HA誘導后的ADSCs成骨基因表達
3.3 HA對ADSCs具有成骨誘導作用 本文針對HA對ADSCs的成骨分化能力進行探究,選用了7個濃度梯度來觀察不同量的HA對ADSCs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在≤20 mg/L時,HA對ADSCs的增殖影響較小。隨后通過ALP染色,觀察HA對ADSCs的誘導成骨分化作用,結(jié)果顯示,經(jīng)HA誘導的細胞均被染上藍色,說明HA具有誘導ADSCs成骨分化的能力[20-21]。為了進一步驗證成骨分化能力,qRT-PCR檢測了成骨相關(guān)基因的表達情況,結(jié)果顯示,20 mg/L的HA誘導ADSCs向成骨細胞分化的作用最明顯,成骨相關(guān)基因的表達明顯升高。BGLAP是骨組織的特異性蛋白,也是骨細胞分化成熟的標志。HA為20 mg/L時,BGLAP表達較高,結(jié)合所有基因的表達情況,證明HA可以誘導ADSCs向成骨細胞分化。
綜上所述,HA具有誘導ADSCs向成骨細胞分化的能力,為兩者混合制作成新的骨支架修復材料提供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