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主要指供應腦部的血管管壁發(fā)生病變或血流動力學障礙基礎上表現(xiàn)出的一種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疾病,其可導致相應的腦組織發(fā)生缺氧、缺血,繼而腦組織出現(xiàn)壞死或軟化[1],該病在所有腦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高達75%,且引起的神經功能缺損、癱瘓等后遺癥,嚴重影響病人的身體健康[2]。依達拉奉為新型的羥自由基清除劑和抗氧化劑,在較多腦血管疾病中已得到廣泛應用[3]。隨著臨床的不斷研究,證實中西醫(yī)結合在該病具有明顯的治療優(yōu)勢,燈盞花素注射液主要由燈盞花提取物加工制成,具有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等作用,目前逐漸應用到冠心病、心絞痛、腦血栓等疾病的治療中[4]。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血漿內皮素- 1(ET- 1)及胰島素抵抗在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對其檢測有助于了解病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疾病預后等[5- 6]。本研究旨在探討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應用依達拉奉聯(lián)合燈盞花素注射液的治療優(yōu)勢,并觀察其對血漿ET- 1、胰島素抵抗和神經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就診的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104例。納入標準:符合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標準[7],并通過顱腦CT、MRI檢查等確診;病人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既往發(fā)生過腦血管疾病;合并急性腦出血,或凝血功能存在異常;近期有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服用史;伴有惡性腫瘤;肝、腎功能異常;對研究藥物過敏。采用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觀察組男29例,女23例;年齡45歲~82歲(63.47歲±4.56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 h~23 h(12.94 h±1.46 h)。對照組男30例,女22例;年齡43歲~81歲(63.60歲±4.38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 h~23 h(12.76 h±1.54 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進行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常規(guī)治療,包括監(jiān)測生命體征、維持生命體征平穩(wěn),并給予控制血壓、血脂、電解質平衡類藥物、抗血小板藥物、營養(yǎng)腦細胞藥物等。對照組采用依達拉奉注射液(每支30 mg,吉林省輝南長龍生化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592)30 mg加入生理鹽水250 mL靜脈輸注,每日2次。觀察組聯(lián)合燈盞花素注射液(每支20 mg,廣州萬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4022330)20 mg加入生理鹽水250 mL靜脈輸注,每日1次。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 血液流變學:檢測指標包括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血細胞比容,使用MVIS全自動血液流變分析儀進行檢測;血漿ET- 1:抽取病人2 mL空腹靜脈血,使用放射免疫法,試劑盒購于上海瑞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胰島素抵抗:使用HOMA2公式對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 IR)進行計算;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8]進行評價,得分越低,表示神經功能越好。
1.4 療效評價標準[9]基本痊愈:NIHSS評分減少程度91%~100%,病程程度分級為0級;顯著進步:NIHSS評分減少程度46%~90%,病殘程度分級為1級~3級;進步:NIHSS評分減少程度18%~45%;無變化:NIHSS評分減少程度不足17%;惡化:NIHSS評分增加。
2.1 兩組血液流變學比較 治療前兩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血細胞比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血細胞比容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血細胞比容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1。
表1 兩組血液流變學比較(±s)
2.2 兩組血漿ET- 1、HOMA- IR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漿ET- 1、HOMA- IR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漿ET- 1、HOMA- IR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血漿ET- 1、HOMA- IR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2。
表2 兩組血漿ET- 1、HOMA- IR比較(±s)
2.3 兩組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3。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3 兩組NIHSS評分比較(±s) 分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在中老年人中多發(fā),75歲老年人中發(fā)病率為3%,相關數據顯示,該病致殘率可達70%,致死率可達35%,隨著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該病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不斷增長趨勢,對人體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0- 11]。
依達拉奉具有較強的穿透血腦屏障能力,可在腦內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抑制脂質自由基的生成,繼而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應激,并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神經細胞的氧化損傷,緩解腦水腫及腦損傷。有研究指出,單獨使用該藥物臨床療效為60%~70%[12- 13]。中醫(yī)將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納入“中風”范疇,其病因主要為情志郁怒、飲食不當、長期勞累等,致使機體陰陽虧虛,痰、瘀、火、風等阻滯體內,瘀血阻滯經絡、血脈痹阻,治療上采用通絡、化瘀、活血等方式[14]。燈盞花性寒、甘溫辛、微苦,具有活絡通經、化瘀活血等效果。在現(xiàn)代藥理學中證實,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減輕腦血管阻力、改善腦組織缺氧狀態(tài)并促進纖維蛋白溶解等效果[15]。代偉等[16]報道顯示,燈盞花素注射液可緩解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病人的臨床癥狀,并避免病情復發(fā),具有較高的安全性。Huang等[17]研究證實,燈盞花素注射液改善腦部血流量、血漿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效果顯著,有助于改善神經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依達拉奉聯(lián)合燈盞花素注射液治療,病人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血細胞比容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基礎治療加依達拉奉治療病人,顯示出聯(lián)合用藥更有助于改善血流動力學。聯(lián)合用藥病人NIHSS評分降低程度更明顯,臨床療效高達88.46%,明顯優(yōu)于單獨使用依達拉奉的71.15%。分析可能是由于兩藥聯(lián)合使用發(fā)揮相互協(xié)同效應,促進缺血半暗帶去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緩解神經缺損程度。黃桂萍[18]在急性腦梗死病人使用依達拉奉聯(lián)合燈盞花素注射液治療后,得到與本研究相似結論。
ET- 1是一種由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的多肽,收縮血管效應較強,若其表達過高,可引起缺血灶周圍區(qū)域的側支循環(huán)血管痙攣,增大缺血灶,近年來已有較多報道證實,其在多種腦血管疾病的病理過程中均有所參與[19- 20]。Murray等[21]試驗證實,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血漿ET- 1表達明顯高于健康人群,這種升高情況會破壞血腦屏障,加劇缺血區(qū)和缺血半暗帶組織損傷,對病人的神經功能造成影響。胰島素抵抗作為一種異常的病理狀態(tài),主要指胰島素的靶組織器官,如肌肉、肝臟、脂肪組織等,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所致的病理變化,近年來,較多研究重視胰島素抵抗和腦血管疾病之間的關系。Young等[22]報道顯示,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的發(fā)病過程存在明顯的胰島素抵抗,且不會隨著應激狀態(tài)的緩解降低。陳新新等[23]研究證實,胰島素抵抗程度越嚴重,反映機體炎癥狀態(tài)越嚴重、斑塊穩(wěn)定性越差,越易增加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依達拉奉聯(lián)合使用燈盞花素注射液病人血漿ET- 1和HOMA- IR降低程度明顯優(yōu)于單獨使用依達拉奉病人,分析是由于聯(lián)合用藥有助于建立側支循環(huán)、改善缺血區(qū)組織損傷,降低血漿ET- 1表達,且燈盞花素注射液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效果,可有效抑制脂質過氧化,達到降低胰島素抵抗作用。趙棟梁等[24]動物實驗結果顯示,燈盞花素注射液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抵抗,且對肝臟具有保護作用,這可能是聯(lián)合用藥病人神經功能改善程度更明顯的內在機制之一。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應用依達拉奉聯(lián)合燈盞花素注射液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經功能,其內在機制可能與改善血漿ET- 1表達及胰島素抵抗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