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璐 謝玲慧
【摘要】語言是人類互相溝通、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的工具,是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之一。幼兒階段是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期和關鍵的黃金時段,幼兒這個階段的語言發(fā)展如何,關系到幼兒一生的語言水平。
【關鍵詞】幼兒 表達能力 對策
【中圖分類號】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274-02
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3-6歲兒童學習生活與發(fā)展指南》明確指出:“應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應抓住幼兒語言發(fā)展關鍵期的有利時機,通過談話、講述、故事、游戲等多種教育活動,并注重日常生活中環(huán)節(jié)的、區(qū)域活動中的和滲透在其他領域中的語言教育機會,努力為兒童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語言活動中培養(yǎng)
在語言活動中,向幼兒講述故事、朗誦兒歌、欣賞兒童文學作品、進行看圖講述等,既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又對培養(yǎng)幼兒學習規(guī)范化語言、完整連貫表達語言有特別的作用。
在語言活動中,教師盡量采用規(guī)范化的口語,注意使用豐富的語言給幼兒提供語言范例來模仿,如復述故事《拔蘿卜》、《小熊請客》中多次重復的語句,使幼兒體會在不同的情景、場合中不同的語言表達 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學習仿編、續(xù)編、改編故事、兒歌等,學會舉一反三,運用原有范例、填換內容,表達新的意思,從而提高口語表達力。如我在講《等明天》的故事時,組織幼兒一起討論、講述:小猴因為今天的事總是說等到明天再做,所以一直蓋不成房子。接著要求幼兒說說自己有沒有類似的事情,有的孩子能聯系自己的實際并進行講述?!霸诩依铮驗槲彝孢^的玩具總是說等明天再整理,所以房間總是亂七八糟的?!边@樣練習,對幼兒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同時,發(fā)展了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分析比較和判斷能力,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
另外,在活動中,教師要注意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不斥責孩子,不輕易否定孩子,對孩子在運用語言上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指出好在什么方,使之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才能有效地學習語言,運用語言來表達。
二、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
《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庇螒驅τ變赫Z言表達力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幼兒在游戲中的交往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最投入,最放松。因此,我們要開展多種游戲來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力。如區(qū)域活動開“玩具店”中,有的幼兒扮售貨員,有的扮顧客,買玩具時,顧客要用恰當的語言說出玩具的外形特征,才能買到想要的玩具,如說:“我想買一個漂亮的娃娃,大大的眼睛,黑色的頭發(fā),穿著一條花裙子,腳上穿一雙粉紅色皮鞋?!笔圬泦T就會依照描述拿給他,通過這樣的對話,鍛煉了幼兒的口語表達力。再如在“醫(yī)院”、“美發(fā)屋”、“郵局”、“娃娃家”、“肯德基餐廳”等,幼兒在區(qū)域游戲中扮演各種角色,積極主動愉快地體會角色,運用他們所掌握的語言。在游戲中,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使他們的語言更加自如熟練,機智靈活。
另外,還可以進行拼圖說話游戲。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拼圖材料,如各種建筑、各種動物、幾何形體、積木等等,讓幼兒自己動手,拼出各種各樣的物體或畫面,然后進行就這些圖形或畫面“說話”。由于拼圖說話的內容是幼兒自己親手“制作”出來的,所以,用語言表達出來,既難度小,幼兒又有興趣濃厚。拼圖說話是以玩具作教具的,幼兒一邊玩一邊說,非常符合幼兒好奇、好問、好動手的特點,不但培養(yǎng)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使幼兒的手、腦、口都得到了鍛煉。
三、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
生活是萬花筒,生活是萬卷書,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豐富多彩的現實正是幼兒學習語言的主要途徑。幼兒雖小,但他們眼中的生活世界是美好的,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我們要善于利用幼兒的這種心理特點,將幼兒的語言學習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幼兒真正地融入生活,帶領幼兒觀察、思考、實踐、表達,讓幼兒受到熏陶與感染,進而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晨間接待、午餐前后及戶外活動等時間進行講述活動就是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有效方式。如談話活動,在晨間來園時,幼兒人數較少,老師可組織幼兒開展談話,可以就一個中心話題,如“夏天快到了,你上學的路上看到哪些變化?”、“中午太陽曬得厲害了,路上的行人是用什么遮陽工具去上班、上學的?”也可以圍繞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如星期天在家里的所見所聞。這時幼兒一般都會興致勃勃地向大家作介紹。教師在談話中往往以一個普通參與者的身份,間接地指導活動的展開,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談話,交談方式也是多方位的,因而給幼兒提供了較多的學習、運用語言的機會。
再如下午吃點心時,發(fā)到圓形的蛋糕時,教師可即興提問幼兒:什么東西也是圓的?什么東西也是香噴噴的?幼兒紛紛回答葡萄、西瓜是圓形的,太陽、車輪也是圓形的,爆米花、花生米是香噴噴的。這樣,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聯想、形容,不僅豐富了詞匯,而且開闊了思路。由于幼兒有了直接感知事物的機會,教師及時進行啟發(fā)誘導,使幼兒有了更多、有利的語言練習機會,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水平。另外,帶領幼兒走出教室,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讓幼兒與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進行零距離的接觸,讓幼兒融入大自然中,與花花草草進行直接的對話。這樣更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幼兒的臉上洋溢著會心的微笑,他們認真觀察,親身體驗,用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此基礎上再讓幼兒說一說,將自己發(fā)現的新奇的事物、自己的見聞與感受等說給老師聽、說給同伴聽、說給家長聽。這樣讓幼兒身臨其境,深刻地領會語言、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更有利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喬晶.一日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技巧”[J].教育現代化,2017(10)
[2]楊思遠.在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5):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