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佳輝 高少偉 張順星
(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咸陽712000)
鎂是一種較活潑的金屬,在熱水器中使用鎂合金作為犧牲陽極陰極保護材料。目前儲水式熱水器水箱上全部都安裝了鎂棒,用來實現陰極保護,延長水箱壽命,降低水箱出現腐蝕泄漏的故障率。
鎂棒鑄造完成后,后續(xù)加工環(huán)節(jié)主要有取端面(定位)、沖剪、裁切、車外圓和套絲等五道工序。目前鎂棒生產企業(yè)主要的加工方式是應用分立加工設備進行手工加工,需要參與生產的人數較多,生產效率較低,加工精度較差。本項目旨在設計一種鎂棒加工設備,實現取端面(定位)、沖剪、裁切、車外圓、套絲等多個加工環(huán)節(jié)一次加工完成,從而達到節(jié)省勞動力成本,提高產量和加工精度的目的。
本設備的機械部分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上料機構、物料夾持旋轉機構和加工機構。上料部分負責將鎂棒毛坯件通過電動機帶動鏈條輸送至指定位置,然后通過頂料氣缸將其送至待加工位置。物料夾持旋轉機構主要由兩個圓形的加工轉盤構成,轉盤上平均分布了八個物料夾持器,負責夾持待加工的鎂棒毛坯件,轉盤由伺服電動機通過減速機帶動。轉盤每轉動45°,則每組夾持器對應相應的加工位置。取端面(定位)、沖剪和裁切、車外圓、套絲四個加工位置對應設置在轉盤旋轉的停止位置,當轉盤轉動到加工位置時,由氣動裝置鎖緊,完成加工后,氣動鎖緊裝置解鎖,加工轉盤再次旋轉45°,進行下一次加工。在每次加工過程中,取端面(定位)、沖剪、裁切、車外圓、套絲五道工序加工同時進行,提高了生產效率。沖剪加工單元采用氣動控制,取端面、裁切、車外圓和套絲單元采用伺服電動機驅動,提高了加工精度。
鎂棒自動加工裝置的氣動控制回路主要由頂料氣缸、夾持氣缸、沖剪氣缸、磁性開關、電磁閥等組成。根據加工要求,由PLC控制電磁閥驅動氣缸工作,上料機構中頂料氣缸負責將鎂棒送至預定位置;轉盤每轉動45°后鎂棒進入待加工位置,夾持氣缸將轉盤鎖緊;沖剪氣缸負責沖剪加工。磁性開關1B、2B、3B等用于檢測氣缸的位置,當檢測到氣缸到位后將給PLC發(fā)出一個到位信號。系統(tǒng)氣動控制回路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tǒng)氣動控制回路
系統(tǒng)選用西門子CPU226型PLC作為控制器,該主機單元有24點數字輸入及16點數字輸出。擴展模塊選用EM223開關量擴展模塊一個、EM235運動控制模塊三個。系統(tǒng)I/O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鎂棒自動加工系統(tǒng)PLC的I/O分配表
本設備的程序分為主程序和初態(tài)檢查、自動運行、加工轉盤運動、取端操作、裁切沖剪操作、車外圓操作、套絲操作等七個子程序。子程序通過主程序的調用執(zhí)行。
設備送電后,首先進行初態(tài)檢查,使設備處于待加工狀態(tài)。初態(tài)檢查程序執(zhí)行完畢,等待啟動命令到來后,執(zhí)行上料子程序。上料完成后,執(zhí)行加工轉盤運動子程序,使待加工物料運動至待加工位置。當物料處于待加工位置后,同時執(zhí)行取端操作、裁切沖剪操作、車外圓操作、套絲操作子程序,完成相應加工工序。待所有工序完成后,程序返回到上料程序執(zhí)行循環(huán)。程序流程圖如圖2所示。
圖2 程序流程圖
目前,此設備已在實際生產中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鎂棒加工主要以操作人員配合簡單加工設備手工加工的方式。此次研制的鎂棒自動加工設備,實現了取端面(定位)、沖剪、裁切、車外圓和套絲五道加工工序一次加工完成。與傳統(tǒng)加工方式相比,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加工精度,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企業(yè)的用工成本,使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