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娟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采血室,河南 商丘 476100)
靜脈采血多用于體表淺靜脈,如手背靜脈、肘靜脈、股靜脈等,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操作。靜脈采血操作具有偶然性與復雜性,加之患者由于對靜脈采血產生緊張、恐懼的心理,甚至出現(xiàn)暈針的現(xiàn)象,導致穿刺失敗,增加患者痛苦[1]?;诖耍狙芯吭陟o脈采血患者中采用綜合護理,并觀察其對舒適度及不良反應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5年6月~2017年8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采血室行靜脈采血患者50例,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22~66歲,平均年齡(42.50±4.21)歲。對照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43.14±3.8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予采血前準備、告知采血后注意事項等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具體為:①保持室內濕度適宜,空氣流通;采血前應用溫和的語言向患者介紹自己,向患者耐心解釋操作的原因以及操作的目的,進而緩解其恐懼、緊張等負面情緒,如患者既往存在進針時或采血后發(fā)生眩暈等情況,應囑其平臥采血。②嚴格遵照采血的操作規(guī)范進行操作,選擇合適的穿刺針頭、真空采血管,并選擇粗直、彈性好的血管,穿刺時禁止在患者血管內反復穿刺。③采血時要加強與患者溝通,指導患者深呼吸,若患者因低血糖出現(xiàn)眩暈,可立即予患者口服糖水,必要時測量血壓。④拔針后,指導患者按壓采血點5min,告知其禁止揉搓穿刺點,采血側肢體避免提重物,衣袖避免過緊。
采用本院自制舒適度量表評估兩組患者舒適度情況,該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3,重測效度為0.85,總分為10分,分數(shù)越高明患者舒適度越高。比較兩組發(fā)生淤血腫脹、頭暈心慌、緊張恐懼等不良反應情況。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舒適度評分為(9.08±0.3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14±2.1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161,P=0.000)。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n(%)]
靜脈采血是臨床主要操作,臨床配血、各種指標檢測等均需靜脈采血,而靜脈采血的質量對各檢測結果及患者疾病治療有重要影響[2]。因此,如何增加患者舒適度,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是目前臨床較為關注的問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舒適度評分較對照組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表明綜合護理能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提高患者舒適度。綜合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在采血前加強與患者溝通,詢問其是否存在低血糖、暈針史,并向其介紹采血流程、注意事項以及采血的目的等,消除其因采血產生的負面情緒,做好心理疏導,使患者在采血前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3-4]。采血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以患者穿刺點為中心,由內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膚,待其干燥后,選擇合適的血管,囑患者握拳;在穿刺過程中應與患者多溝通,進而分散其注意力,降低其疼痛[5]。采集至一定血量時,應立即拔出穿刺針,囑患者按壓穿刺點5 min;并向患者講解采血后注意事項。另外,還需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專業(yè)技能與知識,增強其責任心,進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滿足患者生理與心理需求同時,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6]。
綜上所述,在靜脈采血中采用綜合護理能有效消除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舒適度,提升護理人員操作能力,提高靜脈采血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