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影
(黑龍江省中醫(yī)藥科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慢性腎衰竭終末期患者需通過腎臟替代治療維持生命,提高尿毒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是慢性腎衰竭終末期患者治療的關鍵[1]。隨著血液透析技術的日益成熟,患者多選擇長期深靜脈置管,可有效減少重復穿刺及藥物作用,而另一方面靜脈置管往往導致靜脈炎、栓塞、感染及出血等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患者健康造成影響,甚至危及其生命,因而如何有效的預防長期置管血液透析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已經成為目前護理人員的工作難點,我院腎病科護理人員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總結臨床護理經驗,并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獲得良好效。
選取2 0 1 6年11月~2 0 1 7年11月我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 6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1~79歲,平均年齡(49.7±4.6)歲,透析齡1~9年,平均透析齡(4.99±1.26)年;對照組年齡19~77歲,平均年齡(51.2±3.3)歲,透析齡11~13年,平均透析齡(5.21±1.1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終末期腎病的西醫(yī)診斷標準參考葛均波主編的《內科學》[2]。
臨床診斷符合相關診斷標準;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神智正常,可進行自主交流;愿意接受隨機分組;長期深靜脈置管患者;預計在本院透析時間長于6個月;病情相對穩(wěn)定,目前無嚴重并發(fā)癥;
短期透析患者;精神病患者或神智異常而導致自主交流障礙者;目前合并靜脈置管并發(fā)癥者;惡性腫瘤患者;合并嚴重心、肝、腦等臟器損傷者;未進行規(guī)律透析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x2/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嚴格無菌操作、低鹽優(yōu)質蛋白飲食及對癥護理等,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2.1.1 健康教育
首先要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及示范等,使患者及家屬了解相關疾病和導管使用知識,指導患者注意保持置管部位干燥、清潔,不可觸碰,發(fā)現置管部位出血、滲液情況及時給予對癥處理;強化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指導患者避免進行重體力勞動或過度鍛煉置管部位的肌肉,避免對靜脈置管造成影響,建議患者穿相對肥大、寬松的衣物,減少衣物對靜脈置管的壓迫或摩擦。
2.1.2 心理護理
終末期腎病患者由于病情無法治愈,需長期透析治療,一方面導致其喪失疾病治療的信心,另一方面長期透析導致的痛苦使其甚至產生厭世情緒,因而必須對其進行心理指導。(1)護理人員面對患者時,態(tài)度要熱情、和藹,重視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2)要積極引導患者樹立疾病治療的信心,指導患者培養(yǎng)興趣愛好,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培養(yǎng)樂觀的心態(tài)。研究表明,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狀態(tài),延緩疾病進展速度,有利于維持終末期腎病患者的身心健康[3]。
2.1.3 飲食指導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飲食喜好等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在低鹽優(yōu)質蛋白飲食的基礎上實施精細化的飲食指導,囑患者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纖維素的食物,減少含鉀食物(如土豆、紫菜、海帶等)及高磷(動物內臟、海鮮、堅果、肉湯等)的攝入,預防電解質紊亂,減輕腎臟負擔。
2.1.4 預防感染
置管周圍皮膚可能由于多種原因出現紅腫、滲出的情況,其中感染是其最常見因素,在嚴格無菌操作操作的同時,密切觀察置管周圍皮膚有無紅腫或滲出情況的發(fā)生,避免口腔、鼻部定植菌污染置入部位;對于已經感染的患者,在及時局部進行消毒處理的基礎上,在每次透析結束后,在導管置入處涂抹莫匹羅星軟膏以控制感染。敷貼如有松動、卷曲及出汗等情況時及時更換。
2.1.5 預防導管堵塞
血栓形成是長期靜脈置管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實施透析治療之前,必須對患者的導管進行綜合評估,注意調整患者的體位,盡量實施健側臥位,避免對置管側造成壓迫而導致血栓形成而堵塞導管。透析后予以封管,嚴禁經導管進行輸液、輸血、抽血等處置。
觀察兩組患者連續(xù)實施透析6個月內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兩組患者半年內靜脈置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半年內靜脈置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原理,通過擴散各類有害物質,達到凈化血液的目的,它能夠有效糾正電解質紊亂,達到酸堿平衡的目的。目前認為,血液透析治療是終末期腎病患者最為常見的替代治療方式,而靜脈置管則是血液透析治療的必然選擇。對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靜脈置管就是患者的生命保障線,只有保障靜脈置管的通常才能夠有效維護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導管的長期留置在給患者帶來心理負擔的同時更是帶來了并發(fā)癥的風險。因而,如何有效進行靜脈導管護理,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直接關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我們通過總結發(fā)現,從健康宣教、飲食指導、心理護理、預防感染及預防導管堵賽等方面對患者實施全方面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靜脈置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9.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實了綜合護理干預在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的有效性。
綜上,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血液透析長期置管患 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導管維護意識,延長導管留置時間,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薦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