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是一個國際性的社會問題。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問題受到各界關注,預防青少年犯罪是涉及全社會和各民族突出問題。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國家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網(wǎng)絡的普及,使得青少年可以更加便捷的接收到各種復雜信息,甚至是誘導青少年犯罪的信息。國家和民族如果對青少年成長關心不夠,必然使得青少年犯罪率不斷增加。所以,積極構建預防青少年犯罪體系,是全社會的共同義務。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體系
青少年犯罪不單單是法律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教育問題和家庭問題。從深層次來看,青少年犯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責任大于違法犯罪人本身,一味的打擊和懲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預防才是最有效的辦法和手段。預防青少年犯罪是全社會共同作用的復雜工程,它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只有集中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齊抓共管,才能把這項工作更加深入開展好,真正取得實效,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進一步提高對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認識
加強預防是避免青少年誤入歧途的重要手段,對于青少年的違紀違法行為,不能簡單粗暴的用強制手段來對待。要加強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選擇正確的人生發(fā)展目標,關心愛護他們的成長,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凈化他們心靈的污垢,治愈創(chuàng)傷,使他們重拾信心,在未來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否則,就會出現(xiàn)一些青少年經(jīng)常反復的觸碰法律的底線。
另外,一些青少年往往在進行違法犯罪之前,恰恰是非法行為的受害者,而后由受害者變成了違法犯罪的實施者。因此,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同時,應該呼吁社會各界積極維護其合法權益,特別關注那些失學、輟學、生活無著落的孩子,幫助他們接受正規(guī)教育,以免誤入歧途。同時也要特別關注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成長,用法律的武器保護他們的健康成長,用教育的手段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水平。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社會各界都要積極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以保證其健康快樂成長。
二、社會綜合治理是減少誘發(fā)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手段
青少年犯罪作為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不能單靠一個部門、一種方法來解決,必須依靠社會各界的力量。在各級政府組織領導下,政府組成部門、學校、家庭、社會都要共同參與,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各負其責,運用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治理。政府部門要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對社會中存在的黃賭毒等違法現(xiàn)象要堅決予以打擊,對涉及教唆、誘導青少年犯罪的罪犯要從嚴從重懲處,對社會中正能量要廣泛宣傳,引領青少年形成正確價值觀。
三、注重家庭教育,讓家長做好子女的第一任教師
家長是青少年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和改變著孩子成長的方向,家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子女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源頭。家庭環(huán)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作為父母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家長要以身作則,教育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盡可能不要把家庭中不和諧的畫面呈現(xiàn)在孩子面前,避免給孩子造成心靈創(chuàng)傷。父母平時要加強與子女的溝通,要多陪伴孩子,在給予物質保障的同時,關心孩子的成長變化,時時了解和掌握孩子的思想、學習、行為動態(tài),發(fā)現(xiàn)不良情況,要及時果斷地采取有效方法或者尋求專業(yè)人士幫助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其次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養(yǎng),做孩子的榜樣,身教勝于言傳,創(chuàng)造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圍。
四、發(fā)揮學校的重點教育作用
學校是未成年人汲取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平臺,也是塑造未成年三觀并做好進入社會準備的重要課堂。首先,要做好青少年犯罪預防工作,學校的教育宗旨和方法起著重要作用。學校要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特別是要下功夫抓好中學階段的后進生、流失生的教育引導工作,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學生動態(tài),對流失學生要加強與家長建立長期的聯(lián)系,勸導學生回校,通過家長學校教育家長用正確方式面對和教育后進生,杜絕學生過早流入社會,被社會不良現(xiàn)象影響,從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控制犯罪低齡化的發(fā)展,從根本上消滅犯罪根源。其次,教育引導學生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發(fā)現(xiàn)的各類問題,一定要區(qū)別對待,要了解未成年心理問題根源,學校心理健康咨詢室,可以通過問卷調(diào)查,主動介入等形式,從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入手,循循善誘,對癥下藥。需要給予更多關懷的,可在學校范圍內(nèi)通過同學、教師或通過家訪等形式給予正面引導,鼓勵和幫助他們找尋正確的人生道路;需要中斷與某些不良朋友的交往的,家長與學校要形成合力,教育引導其善交良師益友。最后,學校要切實改變應試教育現(xiàn)狀,教育部門要提倡素質教育,不唯分數(shù)論,切實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為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打造學生綜合素質考評體系,同時把法制教育作為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方面,切實抓緊抓好,要營造一個學法、知法、用法的氛圍。
五、增強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
進一步加大普法力度,學校、社區(qū)、新聞媒體應加大對《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傳。很多青少年走向違法犯罪道路,首先是由于自己不懂法,在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外來侵害時,不會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進而采取報復手段,使自己也陷入了違法犯罪的泥潭。有的受到社會中不良信息的影響,渴望一夜成名,又或者存在予現(xiàn)實與幻想之間,虛擬與真實之間。重要的是通過各方面努力為青少年要學法、知法、用法、守法,建立學習的平臺,平臺的建立需要迎合青少年口味,一味的說教并不能極大的觸動青少年的好奇心。教育青少年要首先保護好自己,再去保護好他人,不斷地增強自覺抵制犯罪的法律意識。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構建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體系,任重而道遠,通過全社會的參與,共同努力,各司其職,才能把青少年進一步培養(yǎng)成祖國的接班人和執(zhí)掌未來社會發(fā)展方向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1]中央政法委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領導小組,《預防閑散未成年人犯罪研究報告》,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年。
[2]王秉中《犯罪教育學》群眾出版社,2003年。
[3]王大偉《中小學生被害人研究——帶犯罪發(fā)展論》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