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圖像制造和傳播技術的廣泛應用,21世紀成了名副其實的“圖像時代”,人們的生活周圍充斥著各種數碼照片、影像資源。圖像,正以一種不可置疑的姿態(tài)“入侵”人們的生活。與此同時,圖像也對藝術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繪畫中借鑒圖像資源已經成為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一種手法。水彩畫創(chuàng)作也同樣如此,很多水彩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也運用圖像資源,不僅豐富了水彩畫的表現內容,也拓展了當代中國水彩畫的發(fā)展空間,使水彩畫創(chuàng)作更加多樣化、個性化。
關鍵詞:圖像元素;水彩畫;影響
0 引言
當今時代是數字圖像的時代,每個人都是圖像制造者,而且高超的圖像處理技術讓圖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極大開闊了藝術家的視野,為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課題。水彩畫是在16世紀傳入我國的,當時只是幾幅水彩畫作品。在清末時期,我國開始有畫家學習繪制水彩畫,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的水彩藝術呈現出繁榮昌盛的局面,先后開設了水彩畫專業(yè),并且開始著力培養(yǎng)水彩畫人才。水彩畫創(chuàng)作中利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法是對傳統(tǒng)創(chuàng)作的一種突破,在把圖像元素代替自然資源來進行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方法中,如何保持水彩畫的時代性和藝術性的平衡是我們當代研究的重點。
1 圖像元素對當代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影響
1.1 圖像素材應用于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優(yōu)點
第一,圖像元素為水彩畫提供更多的造型方法。圖像是指那些有視覺效果的畫面,它的載體并不重要。不管它的載體是紙還是電視之類的都是可以的,都屬于圖像元素。根據圖像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圖像和水彩畫有很多的相同點。第一,它們都是信息的載體。第二,在表現方式上,圖像和水彩畫都是平面的,是二維的,不是立體三維的。另外,它們表現出的事物狀態(tài)都是靜止的,而且它們借助的元素是相同的。都借助線條的分布和色彩的搭配元素來對信息進行表達,除此之外,還經常采用構圖布局和明暗變化等表現元素。不僅如此,圖像元素獨有的質感和剪切的方式為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多的造型方法。
第二,圖像元素為畫家?guī)盱`感。印象派對于水彩畫創(chuàng)作影響很大,印象派所采用的就是選擇一個生活片段,然后畫家對這個片段進行切割,這種方式和攝影圖像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印象派記憶的畫面有時是比較模糊的,而圖像一般都是非常清晰的,這更有利于畫家進行創(chuàng)作。圖像元素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也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網絡的普及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圖像發(fā)展已經沒有邊界,最大可以表現宇宙,最小也可以對微觀世界那些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進行表現,這樣豐富的資料極大拓展了畫家的視野,也為他們帶來了很多的靈感。
1.2 圖像素材應用于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問題
在進行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時候,時代性和藝術性的平衡是很關鍵的因素。這就要求畫家不可以對現存、實際的素材產生依賴,這雖然會增加水彩畫的時代性,但是在增加時代性的同時反而打破了時代性和藝術性的平衡,使水彩畫更像是一張照片,而且過分沉迷于圖像會使藝術家的視野變得狹隘,在頭腦中只能想到屏幕上的圖像,將生活中的真實存在的素材都給忽略了,本末倒置,嚴重限制了藝術創(chuàng)作。
另外,需要強調說明的是,圖像素材只是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眾多方法之一。如果進行水彩畫創(chuàng)作只采用這一種手段將嚴重影響畫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繪畫的寶貴就在于它與現實事物的相似性處于似與不似之間,如果使用圖像素材太多,那就和抄、印沒有什么區(qū)別,這是所有畫家都摒棄的,而且這樣的作品在表現上更加的無力和空洞,嚴重影響自身作品的水準。藝術家如果在進行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時候過度使用圖像素材,這樣就失去了和自然界進行溝通以及對生活進行感受的機會,會使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逐漸消失。
在進行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時候,有一些過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包括對事物形象的概括,對造型的取舍以及對色彩個性的表達等。這都需要經過長期的藝術訓練才能夠培養(yǎng)出來,過度使用圖像會嚴重影響作品的質量。畫家過度使用圖像素材來幫助其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會使畫家缺乏對生活的體驗以及對于繪畫本身的思考,以致丟失水彩畫本來的意義。
3 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與水彩畫創(chuàng)作
在圖像處理技術形成的初級階段,這項技術只可以對少部分的圖片進行處理,而且處理以后的結果很差,這就導致處理后的圖片沒有什么表現力。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完善和發(fā)展,圖像技術和初期有了很大不同。尤其是在功能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現在的圖像處理技術除了可以進行輔助設計之外還可以仿制傳統(tǒng)工藝,這個功能的出現是其能夠應用于水彩畫的基礎,藝術家通過應用圖像處理技術可以對圖像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顏色調整以及拼合。除此之外,畫家還可以對畫面進行調整變形等處理,然后再對處理后的圖像加入自己的情感,然后就可以把它應用到水彩畫中,這會對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水彩畫的繪制方法,形成了一個非常具體詳細的流程,而且畫家可以像平時畫畫一樣,按照自己的心意和自己的想法來進行創(chuàng)作。
4 結語
圖像素材只是一種輔助工具,它只能起到一個協助、輔助的作用。藝術家在對其進行運用的時候,不光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還要看到它不利的那面。雖然其可以讓畫家的水彩畫創(chuàng)作過程變得更加的簡單方便,而且合理使用還可以拓展畫家的視野,拓寬畫家的思維,但是用之要有度,如果過度依賴圖像素材則會出現相反的結果,會打破時代性和藝術性的平衡,使水彩畫更像是一張照片。過分沉迷于圖像會使藝術家的視野變得狹窄,在頭腦中只能想到屏幕上的圖像,將生活中的真實存在的素材都給忽略了,本末倒置,嚴重限制了藝術創(chuàng)作。所以新時代的水彩畫創(chuàng)作需要的是繼承與創(chuàng)新并重,不光要對大眾視覺圖像進行參考和借鑒,還要對當今時代的這種審美保持接受的心態(tài),并且敢于開拓創(chuàng)新,將其進行融合,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全新的樣式,讓水彩畫創(chuàng)造煥發(fā)生機。
參考文獻:
[1] 李昕洋.圖像學在水彩畫鑒賞中的運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
[2] 李一帆.解讀與思考:中國當代油畫對影像畫面的借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唐植欣(1962—),男,湖南張家界人,本科,國家三級美術師,從事水彩畫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