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林國紅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樂從中學)
關于考試大綱刪去“幾何證明選講”模塊的思考
——以解析幾何為例
廣東
林國紅
隨著新一輪高考和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高考數(shù)學考試大綱從2017年起作調整,從以前的三個選考模塊“極坐標和參數(shù)方程”“不等式選講”和“幾何證明選講”中刪去了“幾何證明選講”模塊,其余兩個選考模塊的內容和范圍不變,考生從剩下的兩個模塊中任選一個作答.
高考刪去“幾何證明選講”模塊是因為這部分內容考查的主要是初中平面幾何的知識,而高考中幾何的主要知識內容在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中均有體現(xiàn),不需要再單獨列為專題考查,刪除這部分內容可以減少重復考查,強化學科體系的導向.“幾何證明選講”模塊不再單獨作為一道試題出現(xiàn)在高考試卷中,但是應該認識到這并不意味著學生不用學習平面幾何的知識,也不意味著教師不用再涉及這方面的知識.其實考試大綱刪去“幾何證明選講”模塊并不是要削弱幾何對推理論證能力的考查,在高考試卷中,這部分內容會以更隱蔽的形式“潛伏”在其他試題當中,比如融入到立體幾何試題或解析幾何試題當中.
下面筆者以幾道2017年高考的解析幾何題為例,了解平面幾何知識與解析幾何的融合,并以平面幾何的視角結合解析幾何的相關知識解決問題,希望可以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 )
【評注】本題利用拋物線的定義,結合等邊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質等平面幾何知識解答,此外還涉及解直角三角形,解題的關鍵是將已知信息“翻譯”成平面幾何信息.
【例2】(2017·全國卷Ⅱ理·16)已知F是拋物線C:y2=8x的焦點,M是C上一點,F(xiàn)M的延長線交y軸于點N.若M為FN的中點,則|FN|=________.
【評注】本題利用拋物線的定義,結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質,減少了運算量.此外本題還可以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來解答.
(Ⅰ)求點P的軌跡方程;
【解析】(Ⅰ)略.P的軌跡方程為x2+y2=2.
①+②得(m+n)2+m2-n2=6,即m(m+n)=3.
【例4】(2017·全國卷Ⅲ文·20)在直角坐標系xOy中,曲線y=x2+mx-2與x軸交于A,B兩點,點C的坐標為(0,1).當m變化時,解答下列問題:
(Ⅰ)能否出現(xiàn)AC⊥BC的情況?說明理由;
(Ⅱ)證明過A,B,C三點的圓在y軸上截得的弦長為定值.
(Ⅱ)設過A,B,C三點的圓與y軸相交于另一個點D(點D在x軸的下方),根據(jù)相交弦定理,得|OC|·|OD|=|OA|·|OB|,即有1·|OD|=-x1x2,所以|OD|=2.因此過A,B,C三點的圓在y軸上截得的弦長為|CD|=|OC|+|OD|=1+2=3,是定值.
【評注】本題中的問題(Ⅱ)用到了圓的相交弦定理,思路巧妙,解法簡單快捷,相比于解析法,極大地減少了運算量.
從上面幾個例子可以看出,解答解析幾何問題時善用平面幾何知識,常常可以避開繁難的代數(shù)運算,簡化解題過程.其中挖掘試題背后有關的幾何性質是關鍵,這需要熟練掌握一些常見平面幾何圖形的性質,并將其與解析幾何的特征量相結合,尋找問題解決的切入點與突破口.因此對于解析幾何問題,要將解析法與平面幾何法相結合,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解法.
所以,我們要正確解讀高考數(shù)學考試大綱中刪去“幾何證明選講”內容,這并不意味高考完全回避平面幾何的知識,而是將平面幾何內容與立體幾何或解析幾何有機整合,也就是說平面幾何知識考得更加隱蔽,更加靈活了.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和復習備考當中,要適當加入平面幾何知識,并引導學生應用平面幾何知識去化解立體幾何或解析幾何的難度,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樂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