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荷仙
歲月不居,大河奔流。京城的蠟梅已在初雪里飄香,轉眼不見紹增先生慈顏已近周年??途泳┤A,寒夜編書,新一期《中國園林》即將面世,只是再也不能見到先生睿智、犀利的《主編心語》。而一年前驟失師長的痛心仍然難以平復。
從1998年至2017年近20年間,紹增先生歷任《中國園林》雜志編委、副主編和主編,尤其是自2006年任主編至今,從“終審稿評語”到“主編心語”,紹增先生都親力親為,對稿件終審精心細致,力透紙背的文字滿含真知灼見。在與紹增先生共事的15年里,我深受他的教誨和指引,幫助和關愛。他既是我的良師,也是我的益友。這些年他在嶺南,我在北京,雜志的編輯工作大多通過電話、電子郵件聯系。地理上的相隔千里并不影響我們零距離的溝通,電話那頭常有他爽朗的笑聲,電子郵件上的批閱也常令我茅塞頓開、會心一笑。當我們談及刊物編選的稿件,甚至具體到作者的治學觀時,紹增先生都有獨到的心得與見解。
這些年雜志社遇到過很多困難,也經歷了各種沖擊和挑戰(zhàn)。在主管、主辦單位的正確領導下,在社長和紹增先生強有力的帶領下,雜志堅持純正的學術品質,用稿不唯名家,不薄新人,不斷優(yōu)化雜志的欄目設置,以鮮明的學術觀點立足于國內外風景園林學界,成為國內風景園林學界的標桿性刊物,發(fā)現和培養(yǎng)了一批卓有才華的園林人。做一本有溫度、有態(tài)度的專業(yè)學術刊物,主編的學問、人品、情懷都起著不可替代的燈塔作用,紹增先生在這些方面足以成為我們的楷模。
2015年,《中國園林》雜志創(chuàng)刊30周年紀念座談會合影(前排右三為王紹增先生)
從《城市開敞空間規(guī)劃的生態(tài)機理研究》到《增設風景園林學為一級學科論證報告》,再到最后一篇2017年的新年《社論》,紹增先生以風景園林為終身事業(yè),積極為風景園林的學科地位奔走,指引著許多中青年風景園林學人前行。紹增先生生前常說:“做學問要做有生命的學問,風景園林是美好的事業(yè),也是事關民生的事業(yè),要以人為本,重視園林和人居的有效融合,做‘溫暖的風景,親和的園林’?!比缃袼谷艘咽牛埳系奈淖秩匀粍尤诵钠?,先生的話語仍在耳邊回響。
紹增先生從一線的工程師,到教書育人的教授,再到雜志社主編,晚年的他把大部分精力用于《中國園林》,為雜志的國際化、專業(yè)化付出大量的心血。他不僅是我的人生導師,更像是我的親人。猶記得一起外出用餐,紹增先生細心地吩咐廚房照顧我這個江南人的口味,潤物細無聲,唯有溫暖埋在心底。雖然相聚的時間不多,紹增先生的長者之風至今令人敬仰和懷念。
記得紹增先生雅好音樂,對小提琴更是醉心癡迷。小提琴的低調優(yōu)雅,正是他一生的寫照,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也如優(yōu)美的樂章,值得我們聆聽與銘記??上Ь凵o常,如今紹增先生魂歸樂土,但愿天堂里也有美好的園林,如詩如樂,可以忘憂。
京城居久,園林為家。失去并肩戰(zhàn)斗的師友,留給我們的是不盡的思念。雜志社同仁決心砥礪前行,努力將刊物辦得更好,以繼承紹增先生的遺志,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我們必將迎來更美的《中國園林》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