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跳板茶的歷史演變和發(fā)展

        2018-07-18 09:08:00曹永良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茶盤跳板昆山

        曹永良

        (昆山市千燈鎮(zhèn)成人教育中心校,江蘇 昆山 215341)

        跳板茶,也稱“茶盤舞”或“茶擔舞”,是江南吳地民間舞蹈文化的代表性藝術(shù)形式之一。但人們對跳板茶的認識十分模糊,一些文獻對跳板茶的解釋也存在偏誤,如:“茶盤舞起始于晚清時期,興盛于民國時期,昆南地區(qū)人民在婚俗中通常采用彩船來迎娶新娘,而迎娶新娘的過程中處①“處”,疑為“出”之誤—編者注。于禮節(jié)就需要先奉上茶水,于是在船的跳板上獻茶就成了一個十分需要技術(shù)含量的活,不僅要獻得隆重還要獻得有水平,于是新郎官紛紛在跳板上翩翩起舞,以獻茶來迎娶新娘,所以也叫作‘跳板茶’。這樣舞蹈經(jīng)過百年的發(fā)展逐漸從婚慶習俗轉(zhuǎn)變?yōu)榱死ツ系貐^(qū)的傳統(tǒng)體育舞蹈,而跳舞的人也從男子變?yōu)榕?,人?shù)也從新郎個人變成女性群體,進而演變成了現(xiàn)在的茶盤舞?!盵1]這段文字的疑點在于:茶盤舞也稱“跳板茶”,這兩個概念是否等同?跳板茶是不是只限于昆南地區(qū)?是不是只有百年的歷史?是不是由新郎官跳的?是不是一種體育舞蹈?跳板茶是不是向新娘獻茶?是不是真的在跳板上翩翩起舞?本文將以這些問題為切入點,研究跳板茶的歷史發(fā)展演變過程。

        一、跳板茶和茶盤舞

        1957年,昆山民間文藝愛好者俞巧生率先策劃編排,將民間流傳的跳板茶搬上表演舞臺,他對跳板茶是這樣敘述的:“《跳板茶》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江南水鄉(xiāng)的民間文藝。流行于昆山千燈及周邊地區(qū)?!短宀琛烦S迷谀谢榕薜幕閼c儀式中。她是‘茶擔’服務(wù)行當中表演獻茶的一種形式?!盵2]33“茶擔”是江南水鄉(xiāng)舉辦紅白喜事時專門提供茶水服務(wù)的職業(yè)行當。據(jù)俞巧生回憶,他十三四歲(新中國成立前夕)時看到昆山千燈歇馬橋村茶擔藝人表演“跳板茶”,共有舞步擺茶、舞盤獻茶、飛盤敬茶、絕技翻盤四套動作。

        《蘇州市民間舞蹈志》上稱跳板茶為“挑板茶”,其敘述大致如下:“挑板茶”又稱“茶盤舞”,曾盛行于昆山南部地區(qū),是當?shù)亟Y(jié)婚儀式中的一個關(guān)目,有三個步驟:1.新阿舅(新娘的兄或弟)或新郎朝南坐在主席位上,用茶之前,“茶擔”手托放有茶杯的茶盤,行三拜九叩大禮,至主席位處。2.“茶擔”利用手臂身腰的上下、左右、前后的翻動和旋轉(zhuǎn),舞動手中茶盤,盤中茶水應(yīng)滴水不溢。舞步為“進三退一”,往返一次為一程,共三程。3.獻茶。由于“茶擔”雙手托盤,獻茶時由伴娘和二爺(相當于現(xiàn)在的伴郎)各接一個茶盤,每演一程,將盤中茶杯取出獻于新阿舅或新郎,再將杯中茶水倒掉,茶杯放入盤中,如此重復(fù)三次。表演時來賓圍觀,形成喜慶氣氛。獻茶后新阿舅或新郎即賞紅包。然后用茶,儀式至此表示結(jié)束。[3]

        從以上《蘇州市民間舞蹈志》的內(nèi)容來看,茶盤舞和跳板茶似乎是一個概念,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江蘇卷》中有專門介紹茶盤舞的內(nèi)容:

        《茶盤舞》源于民間婚事禮儀中的“茶擔”,流傳于蘇南,昆山縣南部地區(qū)尤為盛行。

        解放前,“茶擔”是一種職業(yè),地位與吹鼓手、轎夫差不多,其職責主要是在紅白喜事時到事主家為客人提茶續(xù)水和燙酒,同時還兼管其他服務(wù)項目,如出租新娘禮服、新娘坐的花轎,酒席上的酒具茶具及布置喜堂等。

        在事主家,“茶擔”向來賓行禮獻茶,表示對客人的尊重。獻茶時,手托一茶盤,盤上放茶碗,行三拜九叩禮,并通過手臂,上身及腰的上、下、左、右、前、后的翻動和旋轉(zhuǎn),舞動手中的茶盤,而且茶碗中的茶水點滴不溢,博得來賓的喜悅,獲得賞賜。這種獻茶動作的步法簡單,進三步退一步,往返重復(fù)。

        隨著時間的推移,代代相傳的“茶擔”職業(yè)者汲取了戲劇、民間雜耍的動作,豐富了獻茶時舞茶盤的動作,逐步發(fā)展成一種能供人欣賞的藝術(shù)形式。[4]

        從上文內(nèi)容來看,茶盤舞和跳板茶似乎沒有區(qū)別,但其實兩者還是有區(qū)別的。關(guān)于“茶盤舞”名稱的來歷,俞巧生曾有專門敘述:1957年,《跳板茶》第一次改編后,由千燈鎮(zhèn)上報會演的劇目名稱,在排練過程中,俞巧生總覺得《跳板茶》的節(jié)目名不太恰當,他的理由有三個:第一,茶盤一直是《跳板茶》的主要道具,而“跳板”二字無論表象還是內(nèi)在都沾不上邊,誰也不能理解舞蹈與跳板有什么關(guān)系。第二,《跳板茶》畢竟是舊社會的產(chǎn)物,現(xiàn)在已是新社會了,既然經(jīng)過整理和出新,就應(yīng)該換一個新名字。第三,“跳板茶”三字太土太俗,作為會演節(jié)目,要有既符合時代潮流又好聽順耳的名字。為此,他建議舞蹈更名為《茶盤舞》,并被文化站采納。于是,在會演節(jié)目單上第一次印上了“千燈民間舞蹈《茶盤舞》”的字樣。[2]39

        由此可見,在1957年跳板茶搬上表演舞臺之前根本沒有“茶盤舞”的名稱,如果以搬上表演舞臺為分界點,跳板茶可分為原生態(tài)的傳統(tǒng)跳板茶和專用于舞臺表演的現(xiàn)代跳板茶,茶盤舞只是現(xiàn)代跳板茶的一個別名而已,是跳板茶發(fā)展的一個階段性名稱。傳統(tǒng)跳板茶與現(xiàn)代跳板茶(茶盤舞)同是民間舞蹈,給人以肢體語言的藝術(shù)美和形象美;都與茶文化有關(guān),都以茶盤和茶杯為道具;都是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傳統(tǒng)跳板茶與茶盤舞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詳見表1。

        表1 傳統(tǒng)跳板茶與現(xiàn)代跳板茶(茶盤舞)的區(qū)別

        江蘇省昆山市在跳板茶(茶盤舞)傳承和推廣方面做過許多工作,2009年“千燈跳板茶”成功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據(jù)現(xiàn)有資料統(tǒng)計,1957年至今,昆山市共推出八個版本的跳板茶舞蹈(詳見表2)。跳板茶不僅參加基層社區(qū)街道演出,還參加省市各類文藝會演并獲得多個獎項,甚至在中央電視臺《盛世梨園情》欄目、上海東方明珠廣場等更高的平臺上展演過。

        表2 1957年以來昆山市跳板茶(茶盤舞)版本匯總

        二、跳板茶的流行范圍

        也許因為跳板茶首先是在昆山南部的千燈搬上舞臺的,以至于人們常常認為跳板茶流行于昆山南部地區(qū)。其實,傳統(tǒng)跳板茶流行范圍遠遠超出昆山南部,甚至超出了蘇南地區(qū)。下面列舉除昆山南部以外的跳板茶的相關(guān)記載:

        昆山周市鎮(zhèn)陳海泉專為兩位男親家公(娘舅和媒人作陪)行吃“三朝”禮儀跳“跳板茶”。單手托盤,盤放四杯茶,舞步至桌前,單手出盤上下飛旋,第一杯獻給新娘之父,舞退再前,第二杯茶獻給新郎之父,第三杯第四杯按序獻給娘舅和媒人,前后共四進四退,四舞四敬。[2]44周市鎮(zhèn)地處昆山北部,說明昆山北部地區(qū)也有跳板茶。

        常熟茶擔世代傳人徐榮銘主持的“茶擔”婚禮至今保留著喝“跳板茶”的傳統(tǒng)習俗。據(jù)徐榮銘介紹,茶擔源自吳縣,從唐代開始便已盛行。作為蘇南水鄉(xiāng)婚禮的一脈,古時的茶擔婚禮非常繁瑣。流傳至民國時期,已經(jīng)簡化成種“紅堂子”、喝“跳板茶”、拜堂、辦酒筵、吃“花筵”、獲禮、祭先人這七個步驟。徐榮銘說,由于茶擔婚禮深受市民喜愛,每年他都要操辦三百多場,而且服務(wù)范圍不只局限于常熟本地,還輻射至張家港、蘇州吳中區(qū)一帶。[5]

        還有一篇《蘇州茶擔》的文章,專門介紹蘇州地區(qū)的茶擔職業(yè)和跳板茶表演的過程。[6]

        由此可見,傳統(tǒng)跳板茶流行于蘇州全境是毫無疑問的,而不是有人認為的昆山南部地區(qū)。

        與蘇州相鄰的上海地區(qū)也是跳板茶的主要流行地。據(jù)《中華舞蹈志?上海卷》“跳板茶”條目記載:“跳板茶”,俗稱“茶擔舞”,民間茶擔行業(yè)中的一種舞蹈。一般用在婚娶喜慶場合中。主要流傳于青浦趙屯、盈中、大盈一帶,遠及嘉定、松江以及蘇州市昆山、吳江、石浦一帶。[7]81在該書的“茶擔舞”條目中又記載:“茶擔舞”,又稱“跳板茶”,舊時茶擔行業(yè)的一種禮儀性舞蹈,形成于清末民初。一般用于喜慶節(jié)日活動中。主要流傳于松江縣洞涇、泗涇、車墩等地。[7]85

        上海地區(qū)把跳板茶稱為“茶擔舞”,在昆山千燈地區(qū)也有人這樣稱呼跳板茶的,如昆山千燈人程白弟寫過一篇名為《“跳板茶”的韻味》的文章,里面就說“‘跳板茶’原名‘茶擔舞’”[8]。上海地區(qū)在跳板茶(茶擔舞)傳承創(chuàng)新推廣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青浦縣趙屯鄉(xiāng)的《跳板茶》在1958年改名為《花盤舞》,曾參加上海市民間文藝會演,獲演出優(yōu)勝獎。[7]83茶擔舞入選嘉定區(qū)第一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名錄。由嘉定工業(yè)區(qū)選送的舞蹈節(jié)目《喜客茶擔》,在陜西西安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藝術(shù)節(jié)群星獎決賽現(xiàn)場亮相。[9]這些事例表明,無論以前,還是當下,跳板茶舞蹈一直在上海地區(qū)得到了傳承和發(fā)揚。

        三、跳板茶的歷史追源

        跳板茶是一種依靠茶擔藝人表演、傳承的技能形式,隨著一代代茶擔藝人的年老離世,人們無法確切考證它的始有年代,加之茶擔藝人都是處于社會底層的普通勞動人民,他們沒有記錄歷史的意識或能力,而以科舉和圣人學說為上的士大夫階層也許又認為這不登大雅之堂,以致很難找到古代關(guān)于跳板茶的歷史文獻記錄。雖然諸多原因?qū)е氯藗儗μ宀璧氖加心甏f法不一,但大致有兩種比較典型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跳板茶始于清末,盛于民國,距今有一百多年。《中華舞蹈志?上海卷》[7]85、上?!都味▓蟆穂9]、鄭德林的《百年傳承〈跳板茶〉》[10]56等文獻都持這樣的觀點。2015年出版的《千燈鎮(zhèn)志》,甚至認為跳板茶出現(xiàn)不足百年,其中記載:跳板茶,又名“茶盤舞”,是水鄉(xiāng)婚俗中精美絕倫的經(jīng)典,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了。[11]筆者認為這些說法有一個共同的缺陷,即沒有給出持這樣觀點的具體理由。

        另一種說法是跳板茶始于明嘉靖年間,由此推算距今近五百年。比如,曹海勇的《民間舞蹈的奇葩,水波滌蕩的風情—關(guān)于“跳板茶”的幾點思考》一文認為,在明朝中后期,作為昆山地區(qū)最早的帶有經(jīng)濟意味的舞蹈形式的“跳板茶”正式出現(xiàn)。其理由是:從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初葉,也就是明嘉靖、萬歷年間,在商品經(jīng)濟繁榮的江南(包含蘇州)等地,較早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萌芽,農(nóng)民的生活和觀念也逐漸發(fā)生了變化。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產(chǎn)生了“跳板茶”這一富裕農(nóng)民才能具備條件觀賞的舞蹈形式,而給表演者“紅包”作為婚禮習俗中的一個過程也就順理成章了。紅包作為表演的報酬,本身就具有資本主義萌芽時期交易經(jīng)濟雛形的特征。[12]再如,《上海文化藝術(shù)志》中記載:明嘉靖年間(1522—1566),《茶擔舞》在青浦朱家角誕生。[13]特別是《中華舞蹈志?上海卷》中,關(guān)于跳板茶的起源有更為詳細的記載:

        《跳板茶》成型于清光緒時期,其起源,青浦老藝人姜志俠等認為在明嘉靖年代。

        據(jù)《跳板茶》老藝人朱夢正(1908年生)介紹,他聽前人說,明嘉靖(1522)年間,朱家角有一富翁與昆山縣的一富翁聯(lián)姻,選擇吉日為其子女完婚。這天昆山縣的女家新阿舅上船到男家上宅做朝。責備男家主人沒有提早等候在岸邊,停船時不是橫靠岸,而是直靠岸,這樣得用長跳板搭著才好上岸。這位新阿舅肚中有氣,遲遲不肯上岸,于是新郎之父吩咐茶擔師傅先送茶上船。茶擔師傅人已過中年,往長跳板上端茶心中發(fā)慌,因而囑其兒子去送。年輕人雙手托盤,盤中各有兩只茶碗,輕盈地走上跳板,新阿舅見了,心里的氣打消了一大半,正準備出艙去接,哪知送茶人一見新阿舅朝他走來。心一慌,腳一軟,在又長又軟的跳板上,身不由主地左右搖擺,前俯后仰,遂趕緊把茶盤雙手夾在腰間。這一動作把新阿舅看得眼花繚亂。送茶人看新阿舅發(fā)愣,便急中生智,將茶盤托得忽高忽低、一前一后,在船頭上向新阿舅送茶,樂得新阿舅心花怒放。新阿舅是個戲迷,又是個彩旦票友,送茶人的動作,更啟發(fā)了他將戲曲動作搬用進去。從此無意中傳為佳話的《跳板茶》也就在茶擔行業(yè)中流傳了開來。

        《跳板茶》老藝人戴金甫(1924年生)十二歲時就跟其父親戴友良(1887年生)學藝,又跟其叔父戴仁岐(1890年生)學《茶擔舞》。聽他祖父講,《茶擔舞》在清朝光緒年間就有,當時該舞為達官顯族加官進爵慶賀時跳,下屬為了奉承上司,請民間藝人用送茶舞的形式敬茶媚人取樂。老藝人陳福根(1930年生)家傳茶擔業(yè),他父親陳富生(1905年生)由其祖父陳懷元(1881年生)傳授。祖父則是向青浦朱慶松(1866年生)學來,另據(jù)老藝人王德昌(1929年生)提供,他家也是祖?zhèn)鞑钃鷺I(yè),十二歲就向父親王惠卿(1892年生)學藝,父親由祖父王啟平(1868年生)授藝。可見,至遲在清光緒年代,《跳板茶》已在青浦境內(nèi)盛行。[7]81-82

        對以上文獻內(nèi)容,筆者有以下三點看法:

        一是清末民國是蘇滬兩地跳板茶的盛行期。昆山千燈跳板茶傳人沈金寶(1929年生)、徐金元(比沈金寶年歲稍大,具體不詳)等人與《中華舞蹈志?上海卷》中列舉的跳板茶藝人的年歲相仿,藝術(shù)成長背景相似,都是幾代家傳,或是師從本土的老輩藝人習藝,因此同樣可以斷定,至遲在清光緒年代,跳板茶已在昆山境內(nèi)盛行。再者,據(jù)松江縣茶擔老藝人沈杏林(1914年生)回憶,民國初期松江地區(qū)的茶擔行業(yè)確實盛行《茶擔舞》。[7]84《蘇州民間舞蹈志》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江蘇卷》中的跳板茶記載,都以民國時期的活動場景為藍本。各個方面都反映了清末民國時期蘇滬兩地跳板茶的盛行情況。

        二是從現(xiàn)有例證看,昆山是跳板茶的發(fā)源地之一。到目前為止,能證明跳板茶源于明嘉靖年間的唯一例證是《中華舞蹈志?上海卷》中所記載的青浦老藝人朱夢正聽前人所說的故事。故事最后的表述,正是昆山的那位新阿舅把戲曲動作搬用到跳板茶中,才使跳板茶舞蹈在茶擔行業(yè)中流傳開來,也從側(cè)面證明了昆山是傳統(tǒng)跳板茶舞蹈的發(fā)源地之一。

        三是關(guān)于跳板茶始有年代的判定還需要更充分的依據(jù)?,F(xiàn)在認為跳板茶始于明嘉靖年間的理由主要有兩個:一是曹海勇所說的經(jīng)濟發(fā)展的原因,二是青浦老藝人朱夢正聽前人所說的故事。筆者認為:經(jīng)濟發(fā)展是跳板茶產(chǎn)生的必要條件,但并不是充分條件。朱夢正老藝人所說的故事,是現(xiàn)代人敘述的古代情節(jié),口口相傳,某些細節(jié)很模糊。例如,新阿舅與男主人家賭氣時,男主人家的當事人(如新郎)怎么不主動出面化解矛盾,而只是讓一位沒有身份地位的外人(茶擔)上船敬茶,似乎不符合處世常理,除非這種敬茶形式早已成為當時人們都認可的款待貴賓的習俗,才不至于引起那位新阿舅的再一次誤會和不快。再如,作為富家子弟的新阿舅,不是敬獻跳板茶的當事人,婚事結(jié)束,新阿舅與茶擔藝人各自分道揚鑣,他是如何讓那些茶擔藝人把戲曲動作搬用到跳板茶中的,這同樣是一個永遠的謎。

        在這三點看法基礎(chǔ)上,筆者給出跳板茶始有年代的一個新的理由是:在昆山千燈地區(qū),有記載表明,民國時期會表演跳板茶的至少有三家:歇馬橋村的徐金元[2]34、大潭村的沈金寶[2]37、吳橋村沈惠珍老人講到的雙人跳板茶[2]44,另外,筆者也曾從老輩人那里聽到過不屬于這三家跳板茶藝人的例子。千燈鎮(zhèn)區(qū)域面積約80平方公里,而跳板茶的流行地蘇滬兩市有14828平方公里,據(jù)此作保守估計,蘇滬兩市在民國時期會跳“跳板茶”的茶擔藝人至少有五六百人。如果從清末開始僅一兩代人的家族內(nèi)師徒傳承,就可以推廣到五六百人,并且流行于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區(qū)域范圍,在當時交通和信息都閉塞的農(nóng)業(yè)社會,要達到這樣的傳承推廣速度和規(guī)模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從明朝中后期的嘉靖年間開始,到民國經(jīng)過四百多年時間,十多代人的師徒傳承,在一萬多平方公里的蘇滬兩市興盛流行起來是比較合理的?;谝陨戏治觯P者更傾向于將其始有年代歸于明代嘉靖時期。

        因此,作為一種民間舞蹈,跳板茶距今的歷史不是一百多年,更不是近百年,而是近五百年了。

        四、跳板茶的發(fā)展演變過程

        跳板茶具有兩種功能,一種是婚禮上待客的社交禮儀功能,另一種是帶有一定難度和技巧的藝術(shù)表演功能。前者是跳板茶的生活屬性,后者是跳板茶的藝術(shù)屬性。

        筆者認為,跳板茶最初出現(xiàn)時,應(yīng)該以它的生活屬性為主,或者僅僅是生活屬性,即只是在婚禮場合的敬客獻茶形式,是一種民間的民俗活動。就如同農(nóng)民在田間勞動的動作僅僅是為了生活生產(chǎn)而已,只有將這些動作進行藝術(shù)化并表演給別人看時,才轉(zhuǎn)變?yōu)槲璧浮R虼?,在成為民間舞蹈之前,以生活屬性為主的原始跳板茶民俗活動就應(yīng)該出現(xiàn)了。這樣的原始跳板茶民俗活動應(yīng)該出現(xiàn)在明嘉靖之前,它的始有時間雖然無法考證,但應(yīng)該與茶擔職業(yè)幾乎同時誕生,因為替婚事人家燒水泡茶招待客人本來就是茶擔的本職工作,茶擔職業(yè)一旦出現(xiàn),待客敬茶業(yè)務(wù)隨即產(chǎn)生。

        如果把從明嘉靖年間出現(xiàn)的具有生活和藝術(shù)雙重屬性的跳板茶稱為傳統(tǒng)跳板茶,這種傳統(tǒng)跳板茶的舞蹈表演藝術(shù)寄生于原始的跳板茶民俗活動之中,那么到了1957年,以純粹舞臺表演藝術(shù)為特征的現(xiàn)代跳板茶開始在傳統(tǒng)跳板茶的基礎(chǔ)上誕生。由此,跳板茶發(fā)展演變過程就可以分為原始跳板茶、傳統(tǒng)跳板茶和現(xiàn)代跳板茶三個階段(見表3)。由這三個階段也可見整個跳板茶的歷史演變經(jīng)歷了一個從民俗到藝術(shù)、從寄生到獨立的發(fā)展過程。

        表3 跳板茶發(fā)展演變的三個階段

        五、對本文開頭疑點的梳理

        對本文開頭提到的幾個疑點,如跳板茶和茶盤舞的異同,跳板茶的流行范圍、歷史演變,前文已作詳細闡述。至于新郎官跳茶盤舞,從上文相關(guān)文獻來看純屬無稽之談。把跳板茶說成是一種體育舞蹈,也不恰當,雖然“跳板茶”與其他舞蹈一樣,有一定強身健體功效,但從跳板茶的歷史演變過程來看,它始終與民間民俗活動相關(guān)聯(lián)。接下來討論本文開頭提到的另外兩個疑點。

        (一)跳板茶獻茶對象是不是新娘

        從跳板茶的文獻資料看,跳板茶的獻茶對象主要是新阿舅(新娘的兄或弟,有的地方稱舅爺)和新郎,以及雙方同輩男性的親戚。在新郎家,新阿舅朝南坐主席,賞紅包;在新娘家,新郎朝南坐主席,賞紅包,這是最常見的形式。為什么作為婚禮當事人之一的新娘反而不是跳板茶的敬茶對象?這與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有關(guān)。封建時代的女子是不允許拋頭露面的,就連結(jié)婚時也要蓋上紅蓋頭,因此,在表演跳板茶這樣的公共場合,由新娘的兄或弟來代替她接受獻茶,顯然最符合當時的封建禮制。

        隨著民國時期封建禮教逐漸破除,也許出現(xiàn)過向新娘敬獻跳板茶的現(xiàn)象,先看一段關(guān)于跳板茶獻茶過程的描述:

        當新人從船上的轎子中走出時,有伴娘扶著。剛踏上跳板時,隨著主人悠長的一聲“迎新客”,《跳板茶》的表演者便一左一右地在轎邊翩翩起舞。時而翻轉(zhuǎn)雙手,左右擺動;時而扭動腰身,前俯后仰。舞時,手中茶杯紋絲不動,杯中茶水點滴不潑。隨著伴娘攙扶新客緩慢地從跳板上走到岸上,進入客廳,表演者從不停止,跳板茶也由此得名?!枵咭话忝看伪硌莅胄r,舞到最后時,一個大鵬展翅,茶盤在新客面前停下,這時伴娘將早已準備好的紅包往茶盤里一放,表演者深深地鞠躬,以表謝意,隨即收盤退下。[10]58

        在這段描述中,似乎講述跳板茶的獻茶對象是新娘。遺憾的是,它側(cè)重寫跳板茶的表演動作,沒有交代清楚新娘在哪個時間點能夠喝到那杯代表婦女身份地位的茶。想必是伴娘放下紅包的那一刻前,因為跳板茶表演,茶水茶杯是不可少的,早早地喝掉茶水,也就失去了跳板茶的觀賞魅力。這么推測后疑問又生:跳板茶表演半個小時,如果真是這樣,當時為避農(nóng)忙和便于婚宴食物保存,農(nóng)村大多把婚禮辦在春節(jié)前后,這段時間也是江南一年中天氣較為寒冷的時期,好好的熱茶水,半小時后早就被折騰涼了,新娘喝了也許會不太舒服吧。另一種可能是新娘根本就沒喝到屬于自己的跳板茶。因為本段文字還有一個疑點是把新娘稱呼為“新客”,首先新娘嫁到新郎家已不是什么客了;其次,在昆山千燈,“新客”是對“新阿舅”的專門稱呼,好像與新娘沒有聯(lián)系,但這里伴娘攙扶的是新客,似乎又指向“新娘”本人。

        個別情況下,跳板茶的獻茶對象也可以是別人,也可以不在婚禮當日,上面提到的昆山周市陳海泉專為兩位男親家公(娘舅和媒人作陪)行吃“三朝”禮儀時跳“跳板茶”,就是一例。特殊情況下,只要主人家要求,逢上喜事,貴客臨門,同樣可以表演跳板茶來助興,不過,這樣的情形極少。

        (二)跳板茶真的能在跳板上翩翩起舞嗎?

        “‘跳板茶’,顧名思義,就是在跳板上獻茶,好像在平衡木上翩翩起舞,這是何等的高難、驚險!獻茶者矯健,觀茶者驚嘆,喝茶者感動。”[14]這段話把跳板茶描寫得富有詩情畫意,本文開頭引文中也說“跳板茶是在跳板上翩翩起舞”,但情況真是這樣嗎?

        其一,在跳板上跳舞難度太大。跳板是搭在船與河岸邊沿便于人上下的長板,寬約三十厘米左右,一般只容一人行走。由于跳板一頭是架在船上,船在水中會晃動,而且跳板與岸、跳板與船都沒有固定裝置,船沿與河岸又大多有落差,人行走在跳板上帶有一定的坡度,會微微跳動,這大概是跳板“跳”字的來歷,膽子小一點的人第一次在跳板上行走,會緊張得心跳、腿軟,甚至無法邁步。如果跳板茶真的是在跳板上翩翩起舞,那要比在穩(wěn)固的平衡木上難度大好幾倍,再加上在野外,要是遇到刮風雨雪等惡劣天氣,更難以想象。

        其二,在跳板上學跳舞成本太高。如果跳板茶真的能在跳板上翩翩起舞,培養(yǎng)這樣一名“跳板茶”茶擔藝人,成本遠比在陸地上要大得多,大到茶擔藝人幾乎無法承受。比如,要在跳板上表演不出差錯,除了在陸地上練好基本功和全套舞蹈動作之外,必須要長時間在跳板上模擬婚慶場景,反復(fù)磨練。這樣的模擬環(huán)境,一條類似于迎娶新娘的婚船和跳板不能少,而婚船這種相對較大的船只,通常富裕人家才有實力擁有,茶擔藝人一般沒有這個財力。一篇介紹昆曲名家周傳瑛的文章說:傳瑛同志出身低微,父親做“六局”為生,收入菲薄(江南一帶統(tǒng)稱幫辦“紅白喜事”的各色人等為“六局”,包括茶擔、喜娘、儐相、吹鼓手之類。傳瑛同志父親周公水泉,專做茶擔)。[15]可見,茶擔職業(yè)地位低微、收入微薄,要培養(yǎng)一名在跳板上翩翩起舞的茶擔藝人,人力成本若能支持,經(jīng)濟成本好像也不太允許。

        筆者認為,在跳板上翩翩起舞是一種夸張的想象,正如武功中的—“草上飛”一種奔跑的功夫,因為身體輕、跑得快而得此名,其實,人是不可能真的在草上飛起來的。是否可作這樣的推斷:在原始跳板茶階段,茶擔藝人曾走上跳板獻茶,融入了舞蹈動作后,由于具有危險性,跳板茶就離開了跳板,踏上陸地,進入室內(nèi),也標志著跳板茶從原始跳板茶階段進入了傳統(tǒng)跳板茶階段。由于跳板茶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以至于現(xiàn)在有人望文生義,從而想象出跳板茶在跳板上翩翩起舞的美好景象。

        猜你喜歡
        茶盤跳板昆山
        黃問琴與昆山腔傳承考
        戲曲研究(2023年1期)2023-06-27 06:57:14
        《昆山記》版本初探
        戲曲研究(2023年1期)2023-06-27 06:55:30
        玩跳板
        凹凸 · 茶器
        黃旙綽與昆山腔考
        戲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4:42
        河豚主題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shè)計
        活跳板
        好孩子畫報(2019年6期)2019-06-30 01:44:00
        茶盤里??恐蛔w機場
        草原(2018年2期)2018-03-02 07:37:15
        江南“魚米之鄉(xiāng)”——昆山
        小主人報(2016年3期)2016-02-28 20:47:08
        探討紫砂作品“雙龍茶盤”的文化審美
        佛山陶瓷(2012年9期)2012-04-29 00:44:03
        黄色国产精品福利刺激午夜片|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激情一区二区二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 美腿丝袜网址亚洲av| 亚洲黄色一级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熟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动漫| 国产免费播放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女同|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国产免码va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粗大猛烈老熟妇| 国产一级在线现免费观看|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不卡| 加勒比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村妇激情内射| 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色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频道|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午夜福利| 男女打扑克视频在线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 8av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 激情网色图区蜜桃av| 国产日本精品一二三四区|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 人妻色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中文字幕| 51看片免费视频在观看| 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日本久久久中文字幕 |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无东京热| 国产av大片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成av人片女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