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國 俊
(中鐵三十三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重慶 401121)
近年來,新建的橋梁越來越多。而線路資源總是有限的,線路交叉成為常態(tài)化[1]。連續(xù)梁跨運營既有線懸臂灌澆施工也成為一種常見的施工方式。一方面要確保施工項目的進度、成本和質量,另一方面又要保證項目實施期間不影響既有線路的安全和運營。因此在項目實施期間落實好項目風險管理尤為重要[2]。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基于安全風險管理的理論,識別了懸灌連續(xù)梁跨既有鐵路施工時的安全風險[3],對不同風險產(chǎn)生的原因做出了分析,針對各種風險分別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安全風險防控措施。最終達成零事故的安全目標。
鄒家莊(右線)特大橋,大橋與鐵路呈31°交角,(40+64+40)m連續(xù)梁在YK1247+950處跨越兗日鐵路。其中8號、9號橋墩中心距既有線隔離柵邊界距離分別為9.28 m和7.25 m,承臺邊緣距既有線隔離柵邊界最小距離為1.05 m。連續(xù)梁梁底距既有線接觸網(wǎng)支柱頂3.47 m,滿足鐵路限界要求,滿足接觸不停電狀態(tài)下施工安全距離大于2 m的要求。
要保證項目的進度、成本和質量的同時保證項目實施期間不對既有運營線的運營造成干擾,必須準確識別項目安全風險,對各種風險給出正確的評估,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防范管理措施[4-6]。風險識別的準確性決定了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最終決定風險管理的成敗。故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中的舉足輕重的環(huán)節(jié),必須按照相關成熟理論,在參考現(xiàn)有類似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開展相關工作。
在鄒家莊(右線)特大橋懸灌施工項目實施中,除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風險外,還有可能存在項目實施對既有線路運營造成影響的風險。在項目實施前,通過資料收集、歸納匯總、風險因素篩選的方法,在參考其他連續(xù)梁上跨既有運營線懸灌施工安全管理的經(jīng)驗基礎上[7-9],歸納總結了本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按照風險識別理論,本項目主要有自然環(huán)境安全風險、人員構成原因的安全風險和其他原因的安全風險[2]。2.1 自然環(huán)境原因安全風險識別本工程上跨既有鐵路線路,采用掛籃封閉防落棚懸灌施工,施工工序復雜,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施工期間掛籃及各種臨時結構物穩(wěn)定性是一個安全風險源。實施區(qū)域狹小,施工組織及材料、設備機械運輸困難。施工組織和場地規(guī)劃是一個重要安全風險源。項目近距上跨高壓接觸網(wǎng),接觸網(wǎng)亦是一個重要的風險源。
表1 自然環(huán)境原因安全風險識別表
由表1可知,本項目受自然環(huán)境原因構成的安全風險中,有三項與施工過程臨時結構物相關,一項與施工安排有關。其中與臨時結構物相關的風險會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在安全管控方面施工臨時結構物的管控是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另外一項由工序沖突造成的安全風險等級雖為中等,但此類風險可通過實施前周密的安排消除,故也應重視此類風險。
按照安全風險識別理論,項目是緊緊圍繞“人”開展的,人員構成原因的安全風險是項目實施全過程中都存在的安全風險[3]。此類安全風險與工序、施工設備使用密切相關。通過對本工程施工組織方案的預演,統(tǒng)計、分析了人員安排情況、設備使用情況。識別了本項目人員構成原因安全風險。
表2 人員構成原因安全風險識別表
由表2可知,人員構成原因安全風險,風險等級大多為嚴重級別,均會對既有運營線安全運營造成危害。此類風險產(chǎn)生原因多是人員培訓不到位,作業(yè)不規(guī)范。管控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應是人員的培訓、施工作業(yè)的標注化流程培訓。除此,人員管理疏漏也是風險成因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類風險應從組織管理制度、監(jiān)管制度入手,消除隱患。
按照安全風險識別理論中,項目實施期間的安全風險還有其他原因造成的安全風險[6]。在本項目中其他原因安全風險主要指各種不確定性因素、既有鐵路線運營與連續(xù)梁懸灌施工間可能存在的相互干擾問題。本文側重從施工期間與運營線可能存在的干擾方面闡述。
表3 其他原因安全風險識別表
由表3可知,其他原因安全風險等級均為中等,成因均與施工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有關。此類風險造成的損害稍小,風險可控性較高。通過前期周密的安排與協(xié)調此類風險均可以消除。3 連續(xù)梁跨運營既有線懸灌施工安全風險管理安全風險管理要落到實處,需對已識別的風險采取相應預防措施,制定相應對策。鄒家莊(右線)特大橋懸灌施工的安全風險管理是在前述安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從本項目存在的不同安全風險源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控制、防范措施,以期消除隱患。
本項目中的自然環(huán)境原因安全風險主要源于項目周邊環(huán)境復雜、工序復雜、實施場地狹小,施工組織困難。其中掛籃觸電、掛籃傾覆及支架坍塌的風險等級強于施工工序沖突,是風險防范中的關鍵點。
項目中使用掛籃設置了全封閉絕緣防護,以避免可能的觸電問題。同時通過將掛籃與橋墩中預埋的接地地極連接起來,還解決了鋼板產(chǎn)生的感應電壓的安全隱患問題。為進一步提高安全系數(shù),項目還設計了一套電壓監(jiān)測、報警系統(tǒng),當電壓超過安全電壓時,系統(tǒng)發(fā)出聲光報警,能提示管理、技術人員采取相應保護措施。
為保證掛籃抗傾覆的安全性,項目中所使用掛籃在采購時就選取有資質、聲譽較好的廠家的產(chǎn)品。在接收之前,對掛籃進行抗傾覆檢算。運至項目現(xiàn)場時,仔細檢查質量并對其做探傷檢查。在其后的組裝、使用過程嚴格按照產(chǎn)品說明書進行。對于易壞構件也做了定期檢查和保養(yǎng)維護。
產(chǎn)生支架傾覆風險的主要原因是支架設計不合理或是在澆筑混凝土時吊斗與模板或腳手架產(chǎn)生碰撞。故在使用前應首先確定支架抗傾覆穩(wěn)定系數(shù),然后通過計算并結合實際經(jīng)驗確定支架結構構造及其安全間距。針對支架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定期做專門的安全培訓。
由上述對人員構成原因的風險識別,人員構成原因風險中風險成因,主要是人員管理、培訓不到位或者作業(yè)不規(guī)范。嚴密的系統(tǒng)、合理的組織制度是科學管理的根本保障,故人員構成對原因安全風險管控的有效對策在于建立一套完善的組織架構,通過組織對人員進行管理、監(jiān)督任務。
為進一步細化風險管控制度、明確安全管理責任,項目經(jīng)理部成立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由項目經(jīng)理、安全總監(jiān)、項目總工、安全管理工程師和各業(yè)務部門主管組成。專設1名安全總監(jiān)負責安全管理工作,在每一施工區(qū)段均設置2名專職安全工程師,現(xiàn)場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管理組織機構詳見圖1。
同時,針對可能出現(xiàn)的人員培訓不到位的問題,項目堅持每周一次的安全教育課,由主管安全的安全員或項目主管工程技術人員針對施工項目,開展安全培訓。還通過宣傳牌、安全標志、危險項目開工前宣講、專業(yè)班組宣講培訓等形式進行安全教育。
根據(jù)上述的分析,由其他原因造成安全風險主要是源于施工方案編制不合理及與鐵路主管部門的協(xié)商溝通不到位。故項目重點從以上兩點入手消除隱患。對于施工方案編制合理性的問題,在項目開工前,由項目經(jīng)理部結合工程項目特點,編制專項操作規(guī)程。安全施工方案經(jīng)項目總工審核后,由監(jiān)理工程師審批執(zhí)行。從程序上進一步確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積極按照鐵路主管部門的要求申報并審查施工方案,共同協(xié)商解決運營與施工的矛盾。掌握列車運行時刻,對施工任務作出相應調整安排,確保既有線安全運營。
本項目通過在實施前對項目風險進行識別,并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處理對策,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隱患。最終鄒家莊(右線)特大橋懸灌連續(xù)梁于2012年施工完畢,期間未發(fā)生過一起安全事故。在順利完成大橋施工的同時,確保了運營線的安全,證明了連續(xù)梁跨既有線懸灌施工風險識別、管控方案的有效性,為今后類似的工程借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