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娟
(江蘇省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東部分校,江蘇 揚州 225002)
波利亞在他的《怎樣解題》中給出了一張解題表.他的解題過程的第一步就是弄清問題,即清楚地了解問題,弄清它的主要部分.涂榮豹老師在他的《論反思性數學學習》中指出:“就學習解題而言,最重要的是‘理解題意’和‘解題回顧’,因為這是最終學會‘制訂解題計劃’的前提和基礎.”數學教學離不開解題教學,而解題首先要重視的問題就是引導學生邁出解題的第一步——審題,即理解題意.
以信息論的觀點看,就是如何獲取信息和如何加工信息.事實上,中學生獲取信息很容易,因為多年來,學生的解題經驗已經讓他們懂得,數學題中沒有多余的信息.然而,如何加工信息才是關鍵.在閱讀題意的過程中,如何將獲取的信息快速準確地翻譯為自己的語言,這中間還有一個判斷的過程,考查的是什么知識點?這個知識點是定義還是公式或是具體的操作方法?要注意的是什么?若干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是什么?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橋梁信息又是什么?
學生在進行數學解題時,指導他們解題前審題要慢,讀懂題意并且給出判斷;判斷涉及哪些知識點,這些知識點的考點和主要點在哪里;動筆時,計劃怎么做,思路是否暢通可行.
下面從三個方面來看,高三復習中的審題指導和訓練.
2012江蘇卷12題: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圓C的方程為x2+y2-8x+15=0,若直線y=kx-2上至少存在一點,使得以該點為圓心,1為半徑的圓與圓C有公共點,則k的最大值是________.
分析這個題目,不少學生首先想到的是先將圓的方程表達出來,利用圓和圓的位置關系來進行求解.
解法1設存在直線y=kx-2上一點的坐標P(x,kx-1),使得以P為圓心,半徑為1的圓與圓C有公共點,
故|rP-rC|≤CP≤rP+rC,
即不等式(1+k2)x2-4(2+k)x+16≤0有解.
所以,Δ=[4(2+k)]2-4(1+k2)·16≥0,
評析這是按照題目給出的條件,先設出圓的方程,再利用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構造含有k的不等式,進行求解,這是直線型的思考方式.如果我們讀題后做進一步的思考,就會發(fā)現,點是直線上的動點,而直線可以看成是過定點(0,-2)的除垂直于x軸的直線系,圓C是已知圓心和半徑的定圓.這就使得我們不妨從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角度來進行研究,即利用圓心到直線的距離這個量來進行刻畫.容易發(fā)現,圓C的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2.
于是,解法2如下:
因為直線y=kx-2上至少存在一點,使得以該點為圓心,1為半徑的圓與圓C有公共點,
2012江蘇高考13題:已知函數f(x)=x2+ax+b(a,b∈R)的值域為[0,+∞),若關于x的不等式f(x) 但是,仔細挖掘題目的隱含條件就會發(fā)現,如圖所示,由函數f(x)=x2+ax+b(a,b∈R)的值域為[0,+∞)可得, Δ=a2-4b=0. (1) 又方程f(x)=c的兩根之差的絕對值等于6,則 (2) 由(1)(2)可以很快解得,c=9. (1) (2) 由(1)得,y≤7. 當x=1時,g(x)min=g(1)=1,故lny≥1,y≥e.三、注意樹立合理的目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