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彩霞
說起拿到土地補償款,靜寧縣的靳老太太一半是喜一半是憂,喜的是有了這筆錢,可以還早些年欠別人家的債,自己手頭也有些錢可以用來養(yǎng)老;憂的是,就因為補償款的分配問題,她和大女兒一家快成仇人了。
據(jù)靳老太太介紹,事情是這樣的,靳老太太有6個女兒。大女兒1988年9月結婚后,一直和父母及5個妹妹共同生活在父母在村里的宅院內(nèi)。當年11月,靳老太太的丈夫去世。此后,靳老太太的次女、三女、四女、五女相繼出嫁。家里就剩靳老太太、小女兒及大女兒一家共8口人一起生活。
共同生活期間,2007年,靳老太太、小女兒及大女兒、大女婿拆除了宅院內(nèi)的房子,并對原宅院朝西擴建,在原宅基地上翻建院落1座,供8口人居住。2008年,在居住的宅院以北新修宅院1座。2009年,在居住的宅院以南又新修宅院1座。家庭承包地的情況為:第一輪承包土地時靳老太太家里是7人的承包地,包括靳老太太和丈夫、除小女兒外的其他5個女兒。丈夫去世后,其承包地被收回。大女兒結婚后,大女婿并未分得承包地。
2014年到2015年,家里部分承包地被征收,靳老太太作為戶主領到了13.7萬元的土地補償款,靳老太太考慮到大女兒及大女婿對家庭的付出,提出給大女兒分得4萬元。但是,對于征地補償款的分配,大女兒、大女婿對此并不滿意,為此大女兒、大女婿和母親、妹妹經(jīng)常發(fā)生矛盾,夫妻倆還辱罵過母親和妹妹。2014年5月,兩人還將汽油潑灑在母親和妹妹居住的房間,點火將房門引燃,著實將靳老太太嚇得不輕。事后,靳老太太和小女兒雖然諒解了兩人的行為,但從這之后,雙方分開吃飯。2014年6月,靳老太太向大女兒索要家庭戶口簿時,雙方再次發(fā)生矛盾,大女兒和大女婿辱罵并毆打母親及妹妹,雙方關系惡化。眼看鬧得沒法過日子,無奈之下,靳老太太和小女兒共同將大女兒及大女婿告上法庭,請求對家產(chǎn)及土地補償款進行合理分配。
說起分家,大女兒、大女婿也有一肚子的委屈。兩人說,他們想爭的房屋是他們的勞動所得,妹妹無權分家產(chǎn),并請求對母親及他們夫妻二人的共同財產(chǎn),依法給他們夫妻分割較多的份額,并依法分割土地補償款。兩人結婚后就一直和父母及5個妹妹共同生活,父親去世后,他們更是辛勤勞作,和母親一起撫養(yǎng)幾個妹妹長大成人。2007年,原來的老房子面臨倒塌,他們夫妻借錢在原宅基地上修建了約200平方米的磚木結構房屋。2008年,又在院北和院南分別修建院落兩座,其中彩鋼簡易房3間、磚木結構房屋9間。共同生活中,母親和妹妹將大部分征地補償款占為己有,雖然和母親妹妹發(fā)生過糾紛,但沒有辱罵她們。2014年5月,大女婿抽煙時不慎引燃潑灑的汽油,但兩人及時將火撲滅。大女兒、大女婿堅稱,雖然和母親及妹妹有爭執(zhí),但過錯不在他們。
法院受理該案后,為了查清雙方的家庭承包經(jīng)營承包土地,主審法官依職詢問了1977年至2016年本村的歷任村委會主任及該村4組歷任組長,查明第一輪承包土地時,靳老太太家里承包經(jīng)營的是7人的承包地,包括靳老太太及其丈夫、除靳老太太小女兒外的其他5個女兒。靳老太太的丈夫去世后,其丈夫的承包地被收回。大女兒結婚后,發(fā)包方并未給大女婿分配承包地。承包經(jīng)營期間承包地沒有變動。1998年,第二輪承包土地時,以靳老太太為戶主的家庭承包經(jīng)營承包土地為6.24畝。
關于雙方其他家庭共有財產(chǎn)問題。大女兒和大女婿稱,2001年及2013年,因征收家里的原土地,靳老太太曾領取土地補償款1.95萬元,并被母親獨占。對此,靳老太太有不同說法,她稱自己沒有領取過1.95萬元的補償款。因為大女兒和大女婿對此沒有拿出證據(jù)予以證明,法庭并未采信。
關于土地補償款的分割問題,靳老太太領取土地補償款13.7萬元,已給大女兒和大女婿4萬元,法庭認為分割的補償款數(shù)額合理適當,予以認定。
據(jù)此,法院判決,位于村里的3座宅院,中間的宅院歸大女兒、大女婿使用,南面和北面的宅院歸靳老太太和小女兒使用;補償款13.7萬元,其中9.7萬元歸靳老太太和小女兒所有,靳老太太和小女兒給付大女兒和大女婿4萬元(已執(zhí)行);家庭共同債務5.3萬元,由靳老太太和小女兒清償。
案件受理后,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本著保障老人、婦女合法權益的原則,保護結婚后隨女方生活的男方合法權益的原則,在原、被告共同共有關系終止時,根據(jù)等分原則,并考慮共有人對共有財產(chǎn)的貢獻大小,適當照顧共有人生產(chǎn)、生活的實際需要,依法分割家庭共有財產(chǎn)、承擔家庭共有債務。對土地補償款的分割,根據(jù)原、被告的家庭共有人口,認為靳老太太領取土地補償款13.7萬元,已給付大女兒、大女婿4萬元,分割的補償款數(shù)額合理適當,予以認定。
近年來,因各地城中村的拆遷、改造,涉及分家析產(chǎn)、土地補償款分割等案件大幅增加。因城中村的拆遷和土地的征收,國家給付的拆遷和征地補償款數(shù)額巨大,該類案件當事人多為直系親屬關系,由于涉及切身利益,雙方的矛盾極為尖銳,處理不當極易暴發(fā)沖突,且有的案件涉及的風俗習慣與法律規(guī)定不一致,如出嫁的女兒要求分割征地補償款的案件。因此,審理這類案件時,要慎之又慎,妥善處理雙方的矛盾沖突,平衡雙方的利益,做到雙方當事人能夠內(nèi)心接受處理的結果,化解雙方的矛盾。同時,要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特別是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法院在對宅院、土地補償款、家庭共同債務依法判決的同時,還責成靳老太太的小女兒書寫了贍養(yǎng)老人保證書,依法把老有所養(yǎng)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