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春龍
新課程改革以來,學校教研活動得到了蓬勃發(fā)展,但在實踐中仍存在著目標不明確、內容針對性不強、過程對話不夠、教師缺乏深入?yún)⑴c等問題,這就導致教研活動不管用、不解渴、不受教師歡迎。這里面固然有課改大環(huán)境、學校各項工作的組織管理、參與教師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教研活動組織管理者自身存在的問題也值得關注。學校教研活動的開展需要組織引導式的主持人,目前教研活動主持人往往由教學干部擔任,這樣的主持工作對他們而言基本上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因此如何做好主持人也成為困擾他們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第三小學,我先后組織舉辦過各種類型的教研活動,被同事們謬贊為“金牌主持人”。2017年下半年,我校16個班組群分批開展了兩輪項目學習研討活動,作為這項活動的主持人,我努力在設計與組織上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對教研活動的主持工作又有了新的思考。本文將以此項活動的幾個研討視角為例,談一談如何做好一個教研活動主持人。
1. 斃掉還是建設?—主題設計要尊重教師的初始創(chuàng)造
由于種種原因,16個班組群中有5個同時選擇了“一帶一路”這一主題進行項目學習設計。在研討中,當看到第4個“一帶一路”主題活動的設計時,我實在是有些黔驢技窮,沒有一點頭緒,老師們也幾度低頭不語。那一刻,頭腦里有個聲音一再提醒我:“要珍視老師們的創(chuàng)造,努力幫助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變現(xiàn)?!蔽覓暝艘环?,繼續(xù)跟大家討論著。時間艱澀地流動,大家腦子里的零散創(chuàng)意、擠牙膏般提出的幾個想法都被眾人一一否決,會場里士氣非常低落。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提出的問題慢慢就從建設性、啟發(fā)性,偏向了質疑、牢騷和埋怨。很快,情緒就傳染到在場的每一個人,大家更加不敢說話,一個個都在躲避我的目光。我猛然警醒:剛才的幾分鐘完全無效甚至是起到了反作用,我必須馬上調整情緒,尋找能夠啟發(fā)大家將思路打開的問題?!澳懿荒軓碾娨暪?jié)目或者是各學科引申出來的技能出發(fā),去考慮有什么修改建議?”這個問題提出后,慢慢地,有教師開始說話,更多的教師參與到討論中來,大家凝神聚力找尋教學設計的生長點,會場里多了些靈動。
幾番討論之后,我們終于錨定了核心概念:訪談!這樣,驅動性問題也就慢慢浮出水面:如何通過錄制一期訪談節(jié)目,讓學生從不同視角了解不同人群眼中的一帶一路沿線的泰國?由此,看似沒有什么價值的項目學習原有設計,終于在眾人的協(xié)力之下沖出了另一條路徑。
看著老師們充滿期待地走出會議室,我由衷地感慨:尊重教師的初始創(chuàng)造成果說起來容易,當面對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的狀況時,管理者還是很容易動搖。此時要堅定做到,無論如何不能讓“斃掉”這個想法冒頭。項目學習設計本來就難,老師們數(shù)易其稿好不容易拿出來的方案,即使有問題也一定要想辦法讓其“起死回生”。關鍵是我們要有定力,哪怕老師們自己都要放棄的時候,也要最后再堅持一下。此時主持人更要保持冷靜的頭腦,拋出一個又一個啟發(fā)性強的問題,這將會有效激發(fā)大家的智慧。
2. 細化還是清晰?—研討過程要抓大放小減少無用功
每次討論的尾聲,好幾個群組的教師都會在結語時禮貌地說:“回去要進一步細化。”此時,我都會認真地糾正:“不是細化是清晰。”想得清和想得細都很重要,不過我們要清晰地判斷現(xiàn)在教師團隊所面臨的焦點問題。強調想得清還是想得細,往往會有完全不同的戰(zhàn)略影響。
通過觀看教師們上交的項目設計概要,再梳理這幾次研討的過程,我能夠確認教師們反映出來的最大問題在于不明確自己要引導學生做什么,核心體現(xiàn)在驅動性問題和成果描述都非常模糊,日程安排缺少任務/目標完成進度。這個模糊就會導致項目設計走偏,抓不住重點。有的教師讓學生設計游戲,我問他:“要解決什么問題?這是什么樣的游戲?這其中有什么核心概念和要學習的內容?”教師往往回答不出來。項目學習究竟要讓學生做什么?這個問題成了教師進行項目設計的第一道坎。我們第一天論證了五個項目概要,沒有一個項目的驅動性問題是清晰的,成果部分沒有一個是緊密結合項目主題的。
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在經(jīng)歷了一年半的項目學習實踐后,老師們?yōu)槭裁磿谐霈F(xiàn)這樣的問題呢?通過與幾位教師聊天,我很快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給老師們提供的“項目設計概要”表格上。這個表格是參考巴克學院項目學習設計表并對接中國學校具體情況而做的修改版。為了讓教師在短時間內提交比較專業(yè)的項目學習設計表,我對表格進行了精簡并給出一個比較詳盡的樣例。豈不知,正是這“短時間”“陌生表格”“詳盡樣例”三個因素,讓老師們在教學設計的第一步就走向了煩瑣、細致!老師們第一次正式填寫“項目設計概要”表格,沒有時間和精力斟酌關鍵詞,遇到困難來不及討論,只是瞄著樣例把大家的想法都寫上。這樣做出來的項目設計當然會粗糙、邏輯不清晰。
問題仍舊在管理者本身,也就是當遇到難題時,要給教師留有較為充足的時間和商討的機會,提供的工具應該貼近教師的實際情況和課程設計的實際需求。在這個階段,管理者更應該重視教師們提出的需求,比如: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任務說明,讓大家清晰知道當前任務的重點和要求;還可以提供大量的案例,讓老師們消除對于未知事物的陌生感甚至是恐懼感。
3. 評估還是研討?—流程設置要精心、精細,避免陷入僵化模式
學期初,學校提出“要向項目學習要質量”,于是,我想當然地設置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項目審批,目的是督促老師們認真?zhèn)湔n,教學設計通過課程部的審批才能實施。列出審批流程之后,我突然想到:教師們也許本來就不想干這么復雜的事情,現(xiàn)在我們還要讓他來審批,審批不通過該怎樣?即使通過了,老師們還會留有多少項目學習研究的熱情和主動性?于是,我趕緊把“項目審核”改成了“項目論證會”,活動流程調整為問題研討:將“校中?!敝魅瓮葡蚯芭_,讓群組教師提出問題,具體問題的決策權在群組教師手中……
組織課程研討,提問是比滔滔不絕的講解更為有效的手段。作為課程管理者,主持人很容易“好為人師”,但在項目設計的研討中,主持人盡量不要長篇大論地宣講,而應該盡可能促成課程的設計者主導討論過程,進行有效的提問—建設性的犀利追問而不是質詢和評定。由此可見,提問的前提一定是“我要幫你建設”而不是打擊破壞,提問一定要找準痛點、盡可能保持客觀,連環(huán)提問一定要符合邏輯。
主持人要對研討中自己提出的問題保持敏感并持續(xù)反思。例如:在團隊中一位教師發(fā)言完畢之后,主持人問“有補充的嗎”,針對的是人,可能會給其他教師帶來“冒頭”的壓力;如果改為“她還有哪些沒說到”,針對的就是內容,便于更多的教師參與對話。
主持人還要精心設計討論模型,千萬不能僵化為固定模式:陳述、提問、回答、專家點評、領導講話。首先,項目論證的開場,主持人要營造輕松的氛圍。其次,行政領導參與討論的開場語非常關鍵,要闡述細節(jié)操作而不是“打官腔”。再次,主持人要設計好教師首輪整體教學設計簡介的匯報模型,并幫助每一位參與研討的教師梳理清楚匯報思路。最后,主持人要有意識地向專家提問,并鼓勵每一位教師都直接回應專家的話語或向專家提問。
此外,研討時的桌椅擺放位置很關鍵,坐在遠端的教師參與率低得驚人。怎樣通過空間設計,攪動大家的參與神經(jīng)?怎樣圍成一團,形成團隊聚焦?哪些資源可供利用?這同樣是每一位主持人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4. 催熟還是靜待?—整體推進要制定明確可行的指導規(guī)劃
推進一項重點工作需要有比較好的策略,學校教研活動不能急于求成。對此,教研活動的主持人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立足學校發(fā)展的歷史時期,綜合考慮教師、學生、資源等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發(fā)展規(guī)劃,是教研活動主持人的職責。
比如:針對不同程度開展項目學習的教師,我嘗試整理了以下三個層次的指導方案。
第一層:具有驅動性問題(問題/任務確定)、學習目標(體現(xiàn)“學”)、成果形式(摸得著、看得見)。這樣的框架非常簡易,便于教師抓住項目學習的核心要素,也方便教師跟與自己合作的班組群同事交流。教師需要做的文字工作不多。
第二層:填寫完整的項目概要表格。這個概要表格相對而言比較專業(yè),涉及項目設計的方方面面,能夠較好地幫助教師做好項目規(guī)劃。一個專業(yè)的項目學習教師/團隊,必須能夠用這個概要表格清晰地表述自己的項目設計,這是有效實施的保障。
第三層:進行每個課時/階段的活動設計,制定每一個成果對應的評價量規(guī)。項目學習設計概要是為了宏觀把握一個項目學習全過程,具體到每一節(jié)課、每一個時間周期,學生要達到什么目標?通過怎樣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能夠給予什么支持?這些具體的操作都需要教師在項目開啟前有一個初步的大略的教案設想,并隨著項目的開展,及時地完善這一個個課時/階段的教案設計,確保項目進程的科學高效。具體到每一個學生/團隊的成果評價,都需要有一個針對性更強的評價量規(guī),這些評價量規(guī)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商定,進而成為學生努力的方向。